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瑾

作品数:32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部属(管)医院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0篇共济失调
  • 15篇基因
  • 14篇突变
  • 10篇小脑
  • 9篇小脑共济失调
  • 9篇基因突变
  • 8篇突变分析
  • 8篇染色
  • 8篇染色体
  • 8篇脊髓小脑共济...
  • 8篇常染色体
  • 7篇染色体隐性遗...
  • 7篇基因突变分析
  • 7篇常染色体隐性
  • 7篇常染色体隐性...
  • 6篇表型
  • 5篇临床表型
  • 4篇三核苷酸
  • 4篇三核苷酸重复
  • 4篇核苷酸

机构

  • 27篇中日友好医院
  • 5篇卫生部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清华大学第一...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32篇张瑾
  • 27篇顾卫红
  • 20篇郝莹
  • 19篇陈园园
  • 11篇张鑫
  • 9篇王国相
  • 9篇段晓慧
  • 8篇王康
  • 5篇金淼
  • 3篇金淼
  • 2篇王丽
  • 2篇张麟伟
  • 2篇汪仁斌
  • 2篇焦劲松
  • 1篇矫毓娟
  • 1篇马千里
  • 1篇邵自强
  • 1篇杜皓萍
  • 1篇董明睿
  • 1篇薛爽

传媒

  • 9篇中华神经科杂...
  • 6篇中国现代神经...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医学遗传...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2014北京...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第九届全国帕...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7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共济失调患者血浆维生素E和辅酶Q10水平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共济失调患者血浆维生素E和辅酶Q10水平,为病因学研究和治疗探索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HPLC-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建立维生素E和辅酶Q10标准曲线,对123例临床拟诊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共济失调家系的先证者和146名健康成人进行血浆维生素E和辅酶Q10水平的检测,结合患者的临床表型进行分析.结果 146名健康成人的血浆维生素E和辅酶Q10水平分别为(8.77±2.28) μg/ml和(1.31±0.38)μg/ml,123例隐性遗传共济失调患者血浆维生素E和辅酶Q10水平分别为(5.61±2.04) μg/ml和(0.79±0.26) μg/m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87、13.15;均P<0.01).其中,血浆维生素E水平重度降低的患者,可能提示存在共济失调伴选择性维生素E缺乏症的致病基因突变.临床表型分析显示:多数患者(111/123)在25岁之前发病,以行走不稳为首发症状,出现构音障碍及眼震,并存在伴发症状,头颅核磁共振显示小脑萎缩.结论 采用HPLC方法测定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共济失调患者的血浆维生素E和辅酶Q10水平,对检测结果异常的患者可开展进一步针对性的基因学分析,有助于探索这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张鑫顾卫红王国相陈园园张瑾
关键词:维生素E共济失调色谱法高压液相
RET融合肺癌的特征及诊疗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作为新型靶点的RET基因近两年打破了治疗僵局,靶向药物不断获批并快速纳入治疗指南,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带来了更多的希望。而RET基因出现一些有驱动细胞癌变的融合变异才被认为是原癌基因,本文综述了RET基因的生物学特性、肺癌中RET融合的分类以及RET融合的检测方法;并进一步讨论RET融合肺癌的病理及临床特征,RET融合肺癌的药物治疗,以及RET融合对耐药和预后的提示作用。
马千里张瑾鲍彤田周俊逸梁朝阳刘德若
关键词:RET基因诊疗进展细胞癌变原癌基因靶向药物
PARK9病例的临床表型和基因突变分析
张瑾顾卫红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17型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脊髓小脑共济失调17型(spinocerebellar ataxia 17,SCA17)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的特点。方法对708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SCA家系的先证者和另外119例临床拟诊SCA的散发患者进行常规基因检测,按照患病率不同依次筛选:SCA3、SCA1、SCA2、SCA6、SCA7、SCA8、SCA12、SCA17、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致病基因三核苷酸重复动态突变分析。其中SCA17致病基因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TATA结合蛋白(TBP)基因CAG重复序列,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产物;对出现2个电泳条带的样品应用毛细管电泳片段分析方法进行TBP基因CAG重复次数检测,并对其临床表型、神经影像学特征以及表型与基因型相关性进行细致分析。结果通过上述检测及分析,发现5例患者具有TBP基因CAG重复扩展突变。片段分析显示CAG重复次数分别为37/50、36/45、38/52、38/53、36/54次,长片段重复次数已达到异常范围。5例患者的临床表型各异,以共济失调、记忆力减退为主要症状。结论在827例共济失调病例中仅发现5例SCA17,说明该病在中国人群中较为罕见;通过对5例患者的临床表型进行分析,初步认为国人SCA17存在临床变异。
张瑾郝莹顾卫红陈园园王国相王康金淼段晓慧
关键词:脊髓小脑共济失调三核苷酸重复突变
免疫介导脊髓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及其临床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对免疫介导脊髓病(AMs)患者血尿酸(UA)水平及其临床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脲酶法对2009年9月至2013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住院的69例急性期AMs和50例其他神经疾病患者以及50名健康者进行血UA水平检测.采用扩展残疾状态量表和脊髓MRI-T2成像评估AMs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严重程度;对AMs患者进行血清水通道蛋白4和其他自身抗体检测;分析血UA与AMs患者临床/影像严重程度、抗体、疾病分布及伴随疾病状态的相关性.结果 与两对照组[(325±53) μmol/L和(324±48)μmol/L)]相比,AMs组患者血UA[(223 ±76) μmol/L]显著降低(P <0.001);临床相关性分析发现,AMs组女性[(208 ±64) μmol/L]、年龄≥40岁[(185±64) μmol/L]、扩展残疾状态量表评分≥4.5分[(179 ±59) μmol/L]、横贯性损害[(179±56)μmol/L]及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199 ±70) μmol/L]亚组血UA水平显著低于男性[(252±88)μmol/L,P<0.05]、<40岁[(266 ±66)μmol/L,P<0.001]、评分<4.5分[(257±70) μmol/L,P<0.001]、非横贯性损害[(274 ±64) μmol/L,P<0.001]及多发性硬化[(261±69) μmol/L,P<0.05]患者;血UA水平与脊髓受累长度呈负相关(r=-0.639,P<0.001);抗体和伴随疾病状态对血UA无显著性影响.结论 急性期AMs患者血UA水平显著降低,并与临床/影像严重程度相关,UA可作为AMs的重要生物学标志物.
张伟赫张瑾矫毓娟焦劲松
关键词:脊髓病免疫尿酸
SYNE1基因突变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小脑共济失调1型表型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小脑共济失调1型(autosomal recessive cerebellar ataxia type1,ARCA1)家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致病基因SYNE1的突变特点。方法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对中日友好医院运动障碍与神经遗传病研究中心2005—2018年收集的80个已排除Friedreich共济失调的拟诊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共济失调家系先证者进行基因检测,结合Sanger测序对先证者及家系成员进行致病突变验证,并详细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表型。结果检测发现3个SYNE1基因突变导致的ARCA1家系。家系1先证者携带纯合移码突变c.12670dupC(p.L4224fs),表现为纯小脑萎缩性共济失调症状。家系2先证者携带复合杂合突变c.20826+1G>T和c.25954C>T(p.R8652X),表现为小脑萎缩性共济失调伴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家系3先证者和大哥均携带复合杂合突变c.21955C>T(p.Q7319X)和c.23777C>A(p.T7926K),表现为精神行为异常及认知障碍、小脑萎缩性共济失调和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多系统病变。4例患者头颅MRI均提示小脑明显萎缩,家系3先证者额颞叶也有轻度萎缩。结论SYNE1基因突变导致的ARCA1表现为小脑性共济失调,并可伴有运动神经元损害和认知功能障碍。ARCA1在中国人群罕见且临床表型复杂,高通量测序技术有助于快速诊断该病,并进一步扩展基因型与表型的相关性。
段晓慧郝莹顾卫红张瑾
关键词:小脑共济失调小脑萎缩表型
近亲婚配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共济失调家系致病基因纯合性定位及突变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针对1个一级表兄妹婚配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共济失调汉族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的定位和突变分析.方法 将该家系的6个成员作为研究对象,包括3个患病同胞、1个健康同胞以及他们的父母(表兄妹关系).排除家系患者FXN基因内含子区GAA三核苷酸纯合突变;采用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扫描结合纯合性定位方法定位候选基因;在候选区域内进行致病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通过纯合性定位初步锁定几个可能的致病基因候选区域:2p25.3、9q22.2-34.3、13q12.3-14.3和17p13,其中9q22.2-34.3区间包含共济失调伴眼动失用症2型致病基因SETX.突变分析显示该家系成员携带SETX基因3种错义突变和1种缺失突变,分别为c.3576T>G(p.D1192E)、c.3754G> A(p.G1252R)、c.4156A> G(p.I1386V)和c.5084_5087delAGTC(p.Q1695_S1696del).3个患者携带上述4个位点纯合异常等位基因;其父母携带4个位点的杂合等位基因,正常同胞携带4个位点纯合正常等位基因.结论 我们首次在中国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共济失调家系患者中发现SETX基因突变,患者为4种突变构成的单倍型,其中缺失突变c.5084_5087delAGTC(p.Q1695_S1696del)为新发现突变.本家系患者临床表型较轻,病程进展缓慢,无明显眼动失用,提示AOA2存在一定的临床变异.
郝莹顾卫红陈园园张瑾
关键词:近亲婚配
毛细管电泳片段分析与克隆测序在三核苷酸重复动态突变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三核苷酸重复疾病(triplet repeat disease,TRD)是指致病基因内三核苷酸重复序列拷贝数在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动态突变,引起异常扩展而致病的一组遗传病。我们针对脊髓小脑共济失调(spinocer...
顾卫红陈园园郝莹张瑾金淼王康
文献传递
青少年型亨廷顿病10例临床表型及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总结青少年型亨廷顿病患者临床表型及IT15基因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CAG)重复突变特点。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片段分析方法,对159个亨廷顿病家系272名成员进行IT15基因CAG重复序列检测,并对其中10例青少年期发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以及临床表型与基因型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经基因检测共发现211例携带异常扩展的IT15基因CAG重复序列,其中10例为青少年型亨廷顿病患者,临床表现各异,主要以不自主运动和认知功能障碍为主;发病年龄平均(12.50±4.55)岁,IT15基因CAG重复序列平均(63.70±14.83)个,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二者呈负相关关系(r=-0.865,P=0.001)。结论青少年型亨廷顿病与成年型亨廷顿病患者临床表现不同,前者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对于无明确家族史、临床表现疑似亨廷顿病的患者,基因检测是明确诊断的依据;亨廷顿病发病年龄与IT15基因CAG重复次数呈负相关,但不能完全解释发病年龄的变异性,尤以青少年型亨廷顿病患者显著,可能存在其他遗传调节因素。
郝莹陈园园张瑾马惠姿顾卫红
关键词:表型基因突变系谱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17型的研究进展
2014年
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17型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又称类Huntington舞蹈病4型,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共济失调、肌张力障碍、精神症状等,其致病基因已被定位和克隆。该基因编码TATA结合蛋白,编码区内的CAG重复序列扩展突变可引起蛋白多聚谷氨酰胺链延伸从而致病。现就近年来SCA17在临床、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张瑾顾卫红
关键词:突变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