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大伟
- 作品数:20 被引量:86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春晖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构造演化特征及其成因被引量:44
- 2016年
-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油气资源丰富,其构造演化特征比较独特。基于车排子地区最新的勘探进展,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对车排子凸起的基本构造特征及活动参数进行定量研究,同时结合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再现了研究区的构造演化过程,在时间与空间上进一步系统地探讨了车排子凸起的构造演化特征及其成因。研究认为,车排子凸起自晚石炭世已开始发育,依次经历了强挤压—弱挤压—较弱挤压—弱伸展的演化过程,可分为初始发育(C3—P)、持续隆升(T—J)、稳定埋深(K—E)和局部伸展掀斜(N—Q)4个演化阶段,其构造演化主要受控于晚石炭世以来车排子凸起及邻区构造应力场的重大转变。C3—P时期,受EW向的挤压应力场控制,车排子凸起发生自西向东的"构造逃逸挤压",凸起东侧发育近SN向的红车断裂带,并在凸起主体部位发育大量近SN向次级逆断层;T—J时期,车排子凸起被置于挤压逆冲楔顶部的NW-SE向挤压应力场中,持续发生隆升,先期逆断层部分继承性活动;K—E时期,整体缓慢下沉,稳定埋深;至N—Q时期,转为NNE向的伸展应力场,局部发生伸展掀斜,发育大量NWW向正断层的同时,先期逆断层部分发生构造负反转。受构造应力场控制,区域构造线则经历了由近SN向到NE-SW向,再到近EW向的重要转变。
- 胡秋媛董大伟赵利李理李萧孔雪
- 关键词:平衡剖面断层系统车排子凸起准噶尔盆地
- 冀中坳陷斜坡带油气富集规律
- 箕状断陷缓坡带勘探面积大,长期继承性发育,距离生油中心近,具有优越的成藏条件。针对箕状断陷凹陷缓坡带近一年的刻苦攻关,在斜坡带类型划分、构造样式、断层封闭性、输导体系和成藏模式、勘探方法及勘探方向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 董大伟
- 关键词:油气勘探油藏地质成矿预测
- 文献传递
- 一种烃源岩排烃及油气运移、成藏的物理模拟装置
-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烃源岩排烃及油气运移、成藏的物理模拟装置,涉及石油天然气地质教学实验模拟研究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支架,支架上连接有翻转机构,以支撑连接模型主体,并转动调节倾角,模型主体内填设有地层模型,模型...
- 董大伟杨建磊胡秋媛张瑞香孔雪
-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断层特征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凸起的构造演化是准噶尔盆地构造演化的组成部分,同时这个倒三角形凸起的演化又有其独特的过程,并影响和控制了油气的运聚和分布。该区发育多种性质的断层,既有规模较大的逆断层,也有大量的小型正断层。车排子凸...
- 董大伟
- 关键词:断层特征断层封闭性成藏模式车排子凸起
- 文献传递
- 一种张扭断裂构造活动性定量评价方法及其物理模拟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构造物理模拟实验装置,涉及构造地质学及石油地质学技术领域,包括动力轴、扫描仪、撒砂装置、照相机、摄像机、砂箱,所述动力轴伸入砂箱中,所述扫描仪、撒砂装置、照相机均位于砂箱的上方,所述摄像机位于砂箱的前方;...
- 董大伟李继岩刘建杨建磊胡秋媛
- 文献传递
-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东部孔店组红层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被引量:10
- 2017年
- 通过采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压汞实验等技术手段,利用储层特征定性描述与成岩改造孔隙量定量表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红层储层沉积成岩特征和储集空间成因类型进行研究,明确红层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红层沉积时期发育冲积扇—洪水-漫湖—盐湖沉积体系;储层主要发育在冲积扇、漫湖坪、漫湖席状砂、漫湖滩坝中,储层中主要发育原生粒间孔、残余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等4类孔隙;红层储层受控于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其中沉积作用表现为岩石粒径和成熟度对储层孔隙结构和物性的影响,而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起到明显的控制作用,压实减孔量主要受控于深度和填隙物含量控制,胶结减孔量受控于早期碱性成岩环境的强弱,溶蚀增孔量受控于中晚期酸性成岩环境的强弱,离湖盆中心越近,胶结减孔量、溶蚀增孔量越高,反之则越低。
- 董大伟李继岩王晓蕾商琳刘建
- 关键词:断陷湖盆东营凹陷红层储层特征
- 热液流体活动及其对碳酸盐岩储集层改造定量评价——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西部下古生界为例被引量:18
- 2016年
- 基于岩心和薄片观察、矿物流体包裹体测温、微量元素分析、裂缝充填物碳氧同位素分析、常规物性分析等技术手段,分析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西部下古生界热液流体活动证据,定量评价热液流体对不同类型碳酸盐岩储集层溶蚀改造程度,并对储集层有效裂缝纵向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区热液溶蚀的判识标志为发育的典型热液矿物组合,如萤石-硬石膏-自生石英组合等,与热液相关的裂缝充填物中包裹体均一温度高达150~210℃,另外热液溶蚀区域碳酸盐岩表现出高Fe O、高Si O2、高Mn O、低Na_2O含量的特征。热液流体溶蚀作用不仅可产生新的萤石矿物,而且溶蚀形成了大量的孔、微孔、小缝及微缝,改善了碳酸盐岩储集层物性。热液流体溶蚀围岩的同时会携带碳酸盐物质在构造裂缝中淀积成方解石等裂缝充填物,由于热液沿断裂上升过程中流速和温度逐渐降低,导致下古生界不同层段中发生的溶蚀强度和充填程度差异明显,其中凤山组和冶里组—亮甲山组构造裂缝充填程度低、溶蚀孔缝发育,马家沟组构造裂缝充填程度高、溶蚀孔缝相对不发育。
- 李继岩王永诗刘传虎董大伟高志强
- 关键词:碳酸盐岩热液流体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下古生界
- 用于地质构造勘察的取样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地质构造勘察的取样装置,涉及地质构造勘察技术领域,使得取样器能够自动下降和上升,满足使用要求,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竖直的转杆、设置在转杆下端的取样件、设置在转杆上端的且用于驱动转杆转动的第一电机以及...
- 李萧邓子修王丙贤董大伟胡秋媛匡鹏
- 文献传递
- 沁水盆地东部构造演化特征及构造物理模拟被引量:4
- 2019年
- 沁水盆地东部煤层气勘探潜力巨大,构造演化特征相对独特。依据野外地质踏勘资料,对沁水盆地东部的构造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利用平衡剖面回剥方法,定量分析典型剖面的运动学参数。在研究区构造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分析基础上,基于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再现了沁水盆地东部的构造演化过程,从而对研究区构造演化取得了新的认识。研究表明,沁水盆地东部依次经历了弱挤压-强挤压-弱伸展-强伸展的演化过程,可将其构造演化划分为板块拼合盖层沉积(J1前)、陆内强烈挤压变形(J2~J3)、微弱伸展活化(K-E)和陆内伸展裂谷(N-Q)4个阶段。此构造演化对沁水盆地东部煤层气的聚集与勘探开发具有重要影响,其动力来源主要受控于区域构造应力场的重大转变。早侏罗世以前,板块碰撞拼合及印支运动的辐射将沁水盆地东部置于NNW-SSE向挤压应力场;中-晚侏罗世,研究区开始出现重要构造分异与转折,整体转向NW-SE向强挤压应力场,逆冲断裂雏形在此阶段形成;白垩纪-古近纪,区域应力场由NW-SE向挤压应力场转变为NW-SE向伸展应力场,研究区构造体制发生重大转折;21世纪以来,研究区进入陆内伸展改造,构造格局至此基本定型。
- 杨建磊李福来胡秋媛董大伟
- 关键词:构造物理模拟实验
- 一种烃源岩排烃及油气运移、成藏的物理模拟装置
-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烃源岩排烃及油气运移、成藏的物理模拟装置,涉及石油天然气地质教学实验模拟研究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支架,支架上连接有翻转机构,以支撑连接模型主体,并转动调节倾角,模型主体内填设有地层模型,模型...
- 董大伟杨建磊胡秋媛张瑞香孔雪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