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方勇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电网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核科学技术化学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篇电站
  • 1篇动态模型
  • 1篇动态特性
  • 1篇堆功率
  • 1篇型煤
  • 1篇性能研究
  • 1篇乙二胺
  • 1篇乙基
  • 1篇蒸汽发生器
  • 1篇生物质
  • 1篇生物质型煤
  • 1篇湿壁塔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数值模拟研究
  • 1篇四角切圆
  • 1篇切圆
  • 1篇燃烧
  • 1篇燃烧特性
  • 1篇哌嗪
  • 1篇羟乙基乙二胺

机构

  • 5篇广东电网公司
  • 2篇南华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5篇李方勇
  • 4篇徐齐胜
  • 3篇湛志钢
  • 2篇于涛
  • 2篇左国平
  • 2篇周杰联
  • 1篇邓剑华
  • 1篇李德波
  • 1篇宋景慧
  • 1篇何丽华
  • 1篇方梦祥
  • 1篇刘飞
  • 1篇周旭萍
  • 1篇余岳溪
  • 1篇王涛

传媒

  • 2篇核电子学与探...
  • 1篇热能动力工程
  • 1篇中国电机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低氮改造后四角切圆燃煤粉锅炉变负荷下NO_x生成规律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利用ANSYS FLUENT 14.0软件进行了沙角C电厂低氮改造后不同负荷下燃烧特性的数值模拟,主要研究了炉膛速度场、温度场、组分场和污染物分布的规律,结果表明:低氮改造后增加SOFA(分离燃烬风)风使炉膛温度分布较均匀,切圆形成比较好,没有出现火焰贴墙现象;从40%负荷到100%负荷,燃烧器区域温度相差132.9 K,降低幅度达到了7.8%;随着负荷降低,炉膛出口烟气温度逐渐降低;随着负荷降低,炉膛出口NOx浓度逐渐降低。
李德波徐齐胜邓剑华李方勇
关键词:四角切圆变负荷数值模拟
堆功率控制系统稳定域及其动态特性研究
2013年
反应堆功率控制系统是反应堆的核心控制系统。论文对研究堆功率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求取了使反应堆功率控制系统稳定的减速器的传递系数Ki 的取值范围,并在稳定范围内对功率控制系统进行了动态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使功率控制系统稳定的减速器传递系数Ki 的取值范围为0~16.1263,Ki 越大,系统响应越快,调节时间越短。但Ki 值过大会出现衰减振荡,Ki 取值为0.4时,系统具有较好的动态特性。
湛志钢何丽华左国平于涛徐齐胜李方勇周杰联
关键词:稳定性动态特性
PZ/AEEA混合吸收剂脱碳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在湿壁塔实验系统上比较了不同质量分数配比的混合吸收剂的传质特性,研究了哌嗪(PZ)/羟乙基乙二胺(AEEA)不同质量分数配比和不同溶液负荷对混合吸收剂总传质系数的影响;在鼓泡吸收实验台上比较了不同质量分数配比和不同温度条件下PZ/AEEA混合吸收剂的CO_2连续吸收性能.结果表明:PZ/AEEA混合吸收剂在传质特性、吸收容量和吸收速率方面显著优于30%MEA;溶液负荷对PZ/AEEA混合吸收剂的传质特性影响较大,近似线性相关;温度对PZ/AEEA混合吸收剂的CO_2连续吸收性能影响较为显著,而质量分数配比对该混合吸收剂的传质特性和连续CO_2吸收性能的影响均较小.
湛志钢周旭萍徐齐胜李方勇余岳溪方梦祥刘飞王涛骆仲泱
关键词:哌嗪羟乙基乙二胺脱碳湿壁塔
生物化学组分对生物质型煤燃烧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生物质型煤燃烧能够降低污染物排放,改善劣质煤燃烧性能。通过对生物质进行化学萃取实验,从分析生物质化学组分出发,对不同配比的生物质型煤进行了燃烧失重实验,研究了生物质型煤的燃烧特性。结果表明:生物质的加入改善了生物质型煤的燃烧性能,其中影响生物质型煤燃烧特性关键因素是生物质型煤中纤维素的含量,在仅考虑着火温度、挥发份最大释放速率及燃尽温度来评价燃烧特性时,纤维素含量越高,生物质型煤的燃烧性能越好。最后,提出了生物质型煤燃烧性能评估因子来定量评价纤维素含量对生物质型煤燃烧性能的影响。
李方勇宋景慧
关键词:生物质型煤化学组分纤维素燃烧特性
基于Matlab的AP1000核电站蒸汽发生器动态特性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根据AP1000核电站立式U形管蒸汽发生器工作原理,建立了描述其热工水力特性的数学模型,并通过MATALB/SIMULINK工具进行仿真求解。结果表明:该数学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蒸汽发生器的稳态及动态特性,可以与核电站其它模型一起构建AP1000核电站实时仿真系统,对蒸汽发生器的水位测量、压力测量及给水与蒸汽流量测量系统等提供了理论分析基础。
湛志钢左国平于涛徐齐胜李方勇周杰联
关键词:AP1000蒸汽发生器动态模型AP1000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