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宝明

作品数:61 被引量:574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篇农业科学
  • 19篇生物学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建筑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4篇植物
  • 20篇入侵
  • 13篇入侵植物
  • 13篇外来入侵
  • 11篇外来入侵植物
  • 9篇薇甘菊
  • 9篇化感
  • 8篇生态系统
  • 7篇丹霞
  • 7篇凋落
  • 7篇凋落物
  • 6篇土壤
  • 6篇外来植物
  • 6篇硝态氮
  • 6篇化感作用
  • 6篇菠菜
  • 5篇丹霞地貌
  • 5篇地貌
  • 5篇生态
  • 5篇群落

机构

  • 52篇中山大学
  • 7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桂林电子科技...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兰州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鲁东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文...

作者

  • 61篇陈宝明
  • 44篇彭少麟
  • 15篇周婷
  • 10篇侯玉平
  • 7篇虞依娜
  • 6篇宋莉英
  • 6篇李生秀
  • 6篇王朝辉
  • 5篇彭华
  • 5篇林真光
  • 5篇陈蕾伊
  • 4篇甘倩
  • 4篇陈伟彬
  • 3篇倪广艳
  • 3篇廖文波
  • 3篇任文韬
  • 3篇叶有华
  • 3篇王西娜
  • 2篇李富荣
  • 2篇刘可慧

传媒

  • 8篇生态学报
  • 6篇生态环境
  • 3篇植物生理学通...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中国科学:生...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广东省植物学...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生态科学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第十届全国生...
  • 1篇第十七届中国...
  • 1篇广东省植物学...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10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2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薇甘菊化感作用对入侵系统N循环的影响作用
外来植物入侵不仅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造成极大的影响,还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动及养分循环.“新奇武器假说”是外来植物成功入侵的机制之一,同时化感作用会改变土壤微生物结构与功能,而凋落物分解与土壤养分转化都与土壤微生物密切...
陈宝明彭少麟
关键词:薇甘菊入侵凋落物N循环
华南几种外来入侵植物对不同氮源的响应
陈伟彬彭少麟陈宝明
关键词:硝态氮铵态氮入侵植物
华南森林外来入侵植物的生态预防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森林外来入侵植物的生态预防方法,首先移除枯死的乔灌木和/或零星入侵植物;再在森林群落中的空地上均匀混合地种植本地树种大叶杜英、橄榄、短序润楠、幌伞枫、华润楠、大叶榕、槁树、樟树、阴香或锥栗中的几种,进行林...
陈宝明彭少麟虞依娜廖慧璇周婷甘倩刘景昱
文献传递
华南森林生态系统有害植物的成灾机制及综合防控
彭少麟叶万辉陈宝明李鸣光昝启杰任海曹洪麟沈浩南蓬廖文波宋莉英邵华杨琼倪广艳郭强乔保勇陈蕾伊黄乔乔
外来生物入侵是全球性的生态问题,不仅会严重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还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我国南方森林中,外来植物入侵所造成的损失非常严重。森林生态系统外来入侵植物的可持续控制问题,已成为当今国际上重大的社会需求,...
关键词: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外来入侵植物
绿洲-荒漠过渡带典型区段土壤-植被间的氮循环研究
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实验及人工控制实验的研究方法,详细研究了绿洲-荒漠过渡带典型区段多年生植物:花棒、沙拐枣、梭梭、白刺、沙枣;一年生草本植物或短命植物:沙米、盐生草、五星蒿与土壤间的氮素循环。同时,以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民勤治...
陈宝明
关键词:氮循环枯落物一年生植物短命植物沙生植物干旱地区
文献传递
广东省植物物种资源及就地保护现状
多种多样的生物维护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为落实国务院2004—2005年关于开展全国生物物种资源调查的文件精神,广东省启动了重大项目"广东省生物资源调查、利用规划与监测",由中山大学彭少...
陈宝明彭少麟辛国荣
文献传递
外来植物薇甘菊对本地植物凋落物分解的影响被引量:9
2008年
外来植物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H.B.K.)已入侵华南许多地区,并造成严重危害。探讨了外来植物薇甘菊凋落物对4种本地植物大叶榕(Ficus virens)、潺槁树(Litsea glutinosa)、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和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凋落物分解采用网袋法,将薇甘菊凋落物分别与本地植物凋落物按3个比例混合,3个比例为,m(薇甘菊)∶m(本地植物)=M1(1∶4),M2(1∶1)和M3(4∶1)。分解60 d后,测定凋落物的分解速率与养分释放。结果表明,薇甘菊与本地植物凋落物混合比例为M1时,凋落物分解速率变慢,但在M3时,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变快。与单独本地凋落物养分释放相比,薇甘菊凋落物混入后C释放有所下降,而N素释放量有所提高,这种N释放量的增加可能会对薇甘菊的入侵产生正反馈作用。
陈宝明彭少麟侯玉平任文韬
关键词:薇甘菊凋落物外来植物养分循环
广州市郊公路廊道旁适生植物
2024年
公路是人为修建用以促进人文交流与物质联通交换的廊道,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由于公路廊道与林地生境条件相比差距较大,导致植物不易生长,如何通过生态恢复构建道旁植被,成为公路廊道生态建设的焦点问题之一。本研究选取广州郊区18条经历较长时间恢复的郊区道路设置了道旁样地,共144个样方,进行了植物群落调查和数据综合分析;比较了6条公路与邻近林内生境的环境因子;进一步测定了代表性优势适生物种的生理生态指标。试图解决如下科学问题:(1)道旁与林内相比,限制植物生长的环境要素有哪些?(2)在道路旁有哪些自然适生植物?(3)为什么这些植物能在道旁环境生长?主要结果如下:(1)广州郊区公路道旁生境较之林地,对植物的生长起了限制作用的生态因子是强光照、高温以及干旱。(2)筛选出33种道旁恶劣生境下自然生长的植物优势适生种,其中16种广泛分布在道旁和林地,17种广泛分布在道旁;常绿种有2种、落叶种有9种,落叶占比27.3%;乔木有24种、灌木有6种,藤本有3种,乔木占比约72.7%。(3)道旁自然生长植物具有阳性树种种数与数量增多,树木形态矮化,尖削度高,叶片总厚度、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增厚等适应性变化特征,以及具有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加快的生理生态特征;这些特征也很好地解释了其适应的机理,可作为道旁恢复物种筛选的科学依据。本研究揭示为什么这些植物能够在广州市郊区公路道旁生境下自然适生的机理,丰富了公路生态廊道生态建设理论;本研究所提出的适生优势种,可作为广州市郊区公路廊道植被快速生态恢复的优先物种选择,对其他区域的道路生态廊道建设也有参考价值。
彭少麟许为欣周婷廖慧璇陈宝明
华南森林有害植物的生态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森林有害植物的生态控制方法,首先清除枯死的乔灌木和入侵植物;然后在清除了入侵植物的地域,种植幌伞枫、橄榄、朴树、五指毛桃、鸭脚木、展毛含笑、锥栗、阴香或潺槁中的几种土著植物,进行植被重建;植被重建后,及时...
彭少麟陈宝明周婷廖慧璇甘倩刘景昱
文献传递
澳门植被恢复过程土坑法的效应机制探讨被引量:5
2006年
在澳门凼仔岛和路环岛两个离岛的植被成功恢复过程中,土坑法这一技术的应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对土坑法在澳门植被恢复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价值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对土坑区和无坑区的土壤理化性质测定的结果显示,土坑区土壤容重小于无坑区土壤容重,土坑区土壤含水量、土壤pH、有机质、全N等指标均比无坑区要高;对群落优势种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生物特征的测量也发现,土坑区的植物生长优于无坑区。这表明土坑区的土壤物理结构和土壤肥力都有所改善,也有助于植被的生长。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土坑法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植被恢复技术,对植被的恢复起到促进作用,可以在澳门进一步的生态恢复中继续应用并加以推广。
彭少麟侯玉平俞龙生陈宝明梁冠峰
关键词:植被恢复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