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志涛
- 作品数:21 被引量:126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诊治研究进展
- 2017年
- 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在临床中并非罕见,但常被误诊为颈椎病、肩胛背软组织损伤、肩胛背肌筋膜炎等而延误治疗。对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作出准确的诊断,针对不同分型的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对提高肩背部疼痛的治愈率意义重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外专家学者开始对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及其诊治进行试验和临床研究,对肩胛背神经卡压的认识越来越透彻,诊治水平亦不断提高。然而治疗方法虽多,但各诊治观点比较混乱,对该病无统一科学的治疗规范,疗效报道不尽相同,从而使许多颈肩部疼痛患者病情延误治疗。现将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诊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进一步提高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诊治水平。
- 门志涛覃智斌
- 关键词: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解剖学基础
- 推拿(扌衮)法舒筋效应动力学参数优化及其效应机制研究
- 目的:优化推拿(扌衮)法操作舒筋效应动力学参数;探索推拿(扌衮)法舒筋效应的信号转导途径。
方法:实验分二部分进行。
推拿(扌衮)法舒筋效应动力学参数优化部分:选择青年男性健康志愿者135例为研究对象...
- 门志涛
- 关键词:动力学参数参数优化
- 文献传递
- 颈椎刚柔枕合枕上拔伸锻炼防治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 刘保新梁柱任德华侯勇王景超王继门志涛周艳捷张柳敏
- 任务来源与研究背景:广西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编号:gzzc0943)。颈椎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且呈现年轻化趋势,目前治疗方法很多,且疗效满意,但复发率比较高,需多次到医院诊治。近年来,保健枕这种防治方法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 关键词:
- 关键词:颈椎病保健枕
- 推拿摆动类手法动力学参数优化方案研究
- 张宏严隽陶马惠升门志涛张国辉孙武权朱燕张喜林
- 本课题来源于上海市卫生局科研项目。 基于推拿手法行气活血和舒筋活络的生物学效应,本研究采用血流动力学、肌张力等指标,运用循环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分析推拿摆动类手法——揉法操作中力量、频率、时间的量效关系,构建了揉法动力学...
- 关键词:
- 关键词:推拿手法动力学参数
- 推拿法动力学参数优化实验研究被引量:26
- 2006年
- 目的:优化推拿法行气活血效应的动力学参数。方法:按照L27(313)正交表,对法动力学参数——力量、频率、时间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法施于健康男性左下肢腓肠肌处,法前后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系统测量腘动脉血流量。结果:法操作中力量3.5—4.5kg、频率105—135次/分、时间8.75—11.25min的组合模式提高腘动脉血流量增益率的效果最显著。结论:从本研究结果中得到了推拿法动力学参数的最佳组合模式;同时也提示推拿手法作用并非力量越大、操作时间越长,疗效越好。
- 马惠昇张宏苗志杰严隽陶童仙君门志涛
- 关键词:血流量正交试验
- 小针刀治疗中重度型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80例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观察小针刀治疗中重度型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80例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重度型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发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性药物封闭治疗联合TDP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小针刀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82.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62.5%,对照组为45.0%,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SF-MPQ、NDI、SF-36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PRI、VAS、NDI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针刀治疗中重度型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效果好,疗程短,费用低,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门志涛覃智斌梁冬波李剑锋王继侯勇
- 关键词:小针刀松解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
- 慢性腰痛患者步态规律的研究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研究慢性腰痛患者步态规律,分析步态参数与核心肌群功能缺陷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意大利Walker Viwe步态分析训练系统,测试30例慢性腰痛患者的步态,主要包括躯干、髋关节及膝关节的运动幅度。测试结果与30名健康成年人的步态进行对照。结果与对照组进行T检验,发现腰痛组躯干屈伸幅度;躯干左右侧弯幅度;髋关节活动度与伸髋幅度;膝关节活动度与屈膝幅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腰痛患者常缺乏锻炼,核心肌群功能失衡,导致腰腿部活动受限。患者往往因为疼痛而限制髋、膝关节的运动范围,行走步态与健康人群有较大的差异。
- 牟鑫张国辉张宏门志涛邱凤喜
- 关键词:慢性下腰痛康复医学
- 腰椎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腰椎退变不稳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评价腰椎间盘摘除、腰椎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腰椎退变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腰椎退变不稳患者采用腰椎间盘摘除、腰椎弓根钉内固定和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随访2—3年,按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68例患者手术后临床疗效评价,优38例、良25例、可5例,术后2年时进行影像学检查发现椎间植骨融合骨性愈合68例,所有椎弓根钉均无松动,cage未见下沉移位,患者腰腿疼痛症状均有改善。结论腰椎间盘摘除、腰椎弓根钉内固定和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退变不稳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手术方法,术中的规范操作是保证疗效的重要因素。
- 梁冬波覃智斌王继王润生门志涛关威
- 关键词:腰椎内固定腰椎间盘突出症
- 细胞力学模拟实验平台及标准化滚法的推广
- 张宏房敏严隽陶马恵昇林清龚利齐瑞张喜林门志涛孙武权
- 该项目属于中医推拿学研究领域,同时涉及生物力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康复医学等多学科领域。手法刺激量是引发推拿生物学效应的关键因素之一,当手法动力学参数发生改变,手法刺激量亦随之改变。由于缺乏标准化的手法量效关系,临...
- 关键词:
- 关键词:细胞力学中医推拿
- 背俞穴为主埋线结合钙剂治疗肝肾不足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5
- 2013年
- 目的探讨背俞穴为主埋线结合钙剂治疗肝肾不足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其对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120例肝肾不足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碳酸钙D3咀嚼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穴位埋线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腰背疼痛、生活质量与中医症状积分、腰椎骨密度与血清雌二醇的变化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疼痛评分、骨密度、血清雌二醇、生活质量与中医证积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治疗3个月、6个月后疼痛积分、中医证候积分逐渐下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均<0.01)。治疗组治疗后腰椎骨密度、血清雌二醇含量及生活质量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但对照组只有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腰椎骨密度、血清雌二醇含量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背俞穴为主埋线结合钙剂可减轻肝肾不足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程度,减少中医症状积分,提高患者的骨密度及血清雌二醇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 梁柱刘保新王继杨嘉罗翔门志涛
- 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穴位埋线疗法肝肾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