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超
- 作品数:123 被引量:943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电气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 分数槽结构悬架直线作动器的性能及其应用被引量:6
- 2016年
- 针对电磁主动悬架用直线作动器推力密度低和推力波动大等缺点,提出一种分数槽结构的圆筒形永磁直线作动器,并建立作动器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理论计算其绕组反电动势验证了其正确性;同时,研究了作动器的作动力、响应时间和效率随速度和电源激励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作动器绕组的反电动势中含有3、2和4次的谐波分量;作动器作动力存在一定的波动,且随着电流增加而增大;作动器响应时间随着运行速度增加而减小;作动器效率与电压和速度相关,速度越大,效率越高,电压越大,效率越低.根据车辆在各工况下的悬架工作特性得出:当车辆侧倾时,作动器处于低速、大作动力、慢响应、高耗能的工作状态;当随机路面激励时,随着悬架运行速度的提高,应逐渐增大作动器电流激励的幅值和频率.
- 杨超李以农钟银辉郑玲
- 地形偏压隧道开挖变形特征及预加固措施被引量:14
- 2012年
- 在全面考虑了偏压隧道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FLAC对不同横坡坡度、围岩级别和侧覆土厚下的偏压隧道进行了开挖模拟,通过对隧道开挖变形特征及各关键点位移的分析,指出隧道在侧覆土厚大于20 m后基本不受偏压的影响,在侧覆土厚小于15 m时则需要在开挖前进行预加固措施。基于此,对不同工况下隧道进行的预加固措施的模拟分析,结果表明:V级围岩条件下,侧覆土小于7 m时主要需要解决的是浅埋侧反压能力不够的问题,而大于7 m后需要解决的则是深埋侧压力过大的问题,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验证。研究结论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 杨超张永兴黄达刘小军
- 关键词:FLAC预加固
- 盾构机用大功率行星减速器模糊可靠性优化设计被引量:1
- 2011年
- 把模糊数学原理和优化设计的方法结合起来,对某型号土压平衡盾构机行星减速器进行结构的优化。考虑行星齿轮传动中各种因素的随机性和模糊性,以轮系体积最小化为目标函数,建立行星齿轮传动的模糊可靠性的数学模型。通过MatLab优化工具箱求解得到比传统设计更合理的设计参数。
- 陈器杨超
- 关键词:行星减速器模糊可靠性优化设计
- 厦蓉高速公路某隧道洞口段开挖对仰坡变形影响的数值分析被引量:6
- 2011年
- 针对一座浅埋偏压隧道,采用FLAC3D对该隧道进口段进洞开挖进行动态施工三维数值模拟。基于围岩应力分布特征,仰坡坡面轴向和横向位移的变化特征,分析了偏压浅埋隧道洞口段开挖引起的仰坡变形规律。计算结果揭示:仰坡后缘下沉,前缘向洞心外有移动趋势;隧道开挖引起隧洞洞身附近岩体出现较大应力集中和变形现象,洞口段洞身以上仰坡坡面主要以竖向沉降为主,洞身两侧向洞内挤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证仰坡稳定和安全进洞的一些建议。
- 张永兴娄勇黄达刘小军杨超
- 关键词:隧道工程仰坡围岩应力
- 双馈风电机组总体控制策略及运行性能被引量:3
- 2011年
- 为了全面准确分析并网风力发电机组实时运行特性,有必要对风电机组总体控制策略及其运行性能进行研究。针对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类型,建立了风力机、传动链和双馈发电机的数学模型。从风能最大利用和风机安全运行角度,提出了考虑电机损耗最小的风电机组最大功率输出控制策略,以及考虑转速和功率限制的变桨控制策略。结合双馈发电机功率解耦控制策略对风电机组的总体运行性能进行了仿真。通过仿真、理论分析以及实际风电机组运行数据的比较,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双馈风电机组数学模型和总体控制策略是有效的。
- 张治俊李辉陈宏文杨超唐显虎
- 关键词:双馈发电机最大风能捕获变桨控制矢量控制
- 超高压变电构架钢管混凝土Y型相贯节点平面内受弯性能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以国内首例采用钢管混凝土的750 kV超高压变电构架工程为背景,设计了3个1∶2缩尺、主管灌注混凝土的Y型相贯节点试件,其中包括2个采用不同加强方式(即瓦形板、外套筒加强)和1个作为对比的无加强节点试件,并对其进行了平面内受弯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相比无加强节点,采用的2种加强节点的最终破坏形态均为支管失效破坏,均符合"强柱弱梁"的设计原则;节点的转动刚度和受弯承载力均显著提高,平面内转动刚度均可达到欧洲规范规定的刚性节点要求,且平面内受弯承载力基本可以达到支管全截面塑性时的弯矩值。此外,对节点的有限元分析表明:主管轴压比、瓦形板长度和宽度对节点刚度和承载力影响较小,而瓦形板厚度对此影响较为显著。
- 杨超杨俊芬苏明周张广平奚增红
- 关键词:钢管混凝土静力试验有限元分析
- 双馈风电场抑制系统次同步振荡分析及控制策略被引量:47
- 2015年
- 为挖掘大容量风电场参与系统次同步振荡的抑制能力,提出双馈风电场抑制系统次同步振荡的机理研究及其附加阻尼控制策略对比分析。首先,建立汽轮发电机轴系多质量块的数学模型,引入风场输出功率与汽轮发电机转速之间的传递函数,推导了双馈风电场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调节对系统阻尼系数的表达式,并分析提供正阻尼的范围。其次,基于汽轮发电机转速信号以及系统正阻尼条件,对比例积分微分相位补偿控制环节及其参数进行优化,分别研究基于双馈风电场有功功率或无功功率环的附加阻尼优化控制策略。最后,以含双馈风电场的IEEE第一标准测试系统为例,对基于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附加阻尼优化控制策略的次同步振荡效果进行比较。理论分析和时域仿真结果表明,推导的基于风电场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阻尼系数表达式可有效分析双馈风电场对系统次同步振荡的作用机理,且基于风电场的有功功率或无功功率附加阻尼优化控制策略都能在全次同步频段内提供有效正阻尼。
- 李辉陈耀君赵斌杨超胡姚刚刘盛权杨东梁媛媛
- 关键词:双馈风电场次同步振荡附加阻尼控制相位补偿参数优化
- 缙云山常绿阔叶林粗木质残体储量及特征被引量:15
- 2019年
- 【目的】实地调查缙云山常绿阔叶林粗木质残体(CWD)的储量和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深入认识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中与粗木质残体相关的物质循环等关键生态过程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全球碳汇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缙云山常绿阔叶林内已建立的2块0.5 hm^2样地为对象,调查并分析样地CWD的储量、类型组成、分解等级、径级分布格局以及地形对CWD储量的影响。【结果】缙云山常绿阔叶林CWD储量为38.42 t·hm^(-2),其中倒木、枯立木、大枯枝和木桩储量分别为27.70,4.91,2.91和2.90 t·hm^(-2),倒木是CWD的主要组成部分; CWD的树种组成与群落优势树种的组成相似,栲占CWD总量的88.44%;从径级分布来看,直径>35 cm的倒木和枯立木是CWD的主体; CWD主要处于分解中后期,中级分解和高级分解CWD的比例分别为63.20%和23.01%;地形对CWD的分布具有显著影响,坡面和山脊CWD储量高于沟谷(P<0.01)。【结论】缙云山常绿阔叶林CWD储量较大,处于该类森林系统的前列; CWD主要以处于分解中后期的优势种大径级倒木和枯立木为主,并主要分布在坡面和沟谷。在森林管理中应降低对CWD的人为干扰和去除,维持森林中枯立木、倒木、大枯枝和树桩等组分的自然状态。
- 黄力高祥阳齐猛周侠杨超李笑寒杨圣贺钱深华杨永川
- 关键词:粗木质残体储量常绿阔叶林
- V形偏心支撑钢框架耗能梁段长度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为了研究耗能梁段长度对V形偏心支撑钢框架滞回性能的影响,应用ABAQUS V11.0建立了8个不同长度耗能梁段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非线性分析,研究了耗能梁段长度变化对V形偏心支撑钢框架承载力、刚度、延性和耗能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V形偏心支撑钢框架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耗能梁段的长度对V形偏心支撑钢框架的承载力、刚度、延性及耗能性能均有较大影响。随着耗能梁段长度的增加,V形偏心支撑钢框架的刚度及承载力呈降低趋势,延性系数和功比系数先增大后降低。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给出了V形偏心支撑钢框架耗能梁段长度的合理取值范围。
- 张光伟杨超
- 关键词:滞回性能
- 基于Copula理论岩体质量Q值及波速与变形模量多变量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以锦屏I级水电站坝址大理岩岩体原位变形试验和勘察结果为例,在分析岩体变形模量mE、纵波波速PV以及岩体质量指标Q值间的两两相关关系的基础上,利用Copula函数能够描述多变量相关性的优点,构造了拟合mE,PV和Q值间关系的最优Copula函数,并在岩体变形模量估值中进行运用。研究结果表明,三维Clayton Copula函数是拟合岩体波速PV,Q值和变形模量mE间相关关系最优Copula函数。利用构造的mE-PV-Q间关系的最优Copula函数求条件概率,可在已知岩体PV和Q值条件下计算其他方法对变形模量估值的保证率,或者计算具有一定保证率的岩体变形模量估值,得到具有最优拟合的变形模量估值。该方法建立多因素间的相关关系,使现场试验和勘察的数据得到充分利用,为建立岩体变形模量与岩体参数间相关关系及估值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 杨超黄达张永兴
- 关键词:变形模量岩体参数COPULA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