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
- 作品数:4 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成都大学生物产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四川省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不同播期对荞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2
- 2013年
- 为了探讨荞麦高产的最佳播期,以温莎和西荞1号为材料,测定不同播期下荞麦的生育期和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其构成。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延迟,荞麦播种至出苗、出苗至花期的时间减少,生育期明显缩短。荞麦的株高、茎粗、花序数、分枝数、节间数总体均随着播期的推迟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两品种表现基本一致。成熟期荞麦的干物质积累量随播期的延迟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适宜的播期可提高荞麦的产量,随播期的推迟荞麦产量先升高后降低,温莎和西荞1号品种分别以3月12日和3月2日播种表现最好,产量最高,分别为1 776.8kg/hm2和2 696.0kg/hm2。
- 李静刘学仪向达兵舒华廖敏赵钢刷日林莫海来吉木罗方恒
- 关键词:播期荞麦生长发育
- 种植密度对苦荞麦抗倒伏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9
- 2014年
- 为了明确苦荞麦抗倒伏特性和适宜的种植密度,提高产量,以‘西荞1号’苦荞麦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苦荞麦抗倒伏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大小显著影响茎秆和根系形态,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田间透光率降低,株高和节间长度增加,主根长、一级侧根数和根体积减少,倒伏率增加,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相关分析发现,苦荞麦茎秆和根系的特征与植株的抗倒伏特性密切相关。株高和节间长度与茎秆强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倒伏率则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适宜的种植密度(9×105~12×105株/hm2)能够减少荞麦倒伏的发生,提高抗倒能力,增加群体产量,值得推广应用。
- 向达兵李静范昱彭镰心宋超赵钢赵江林
- 关键词:苦荞麦种植密度抗倒性
- 施肥对苦荞麦产量、经济效益及肥效的影响被引量:7
- 2015年
- 在成都金堂县,采用"3414"肥效试验方案探讨了不同氮、磷、钾肥施用量对苦荞麦产量、经济效益及肥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处理苦荞麦产量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苦荞麦产量分别随着氮、磷、钾肥施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纯收入分别随氮、磷、钾肥施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产投比随磷肥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氮、钾肥施肥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即适量减少磷肥的施用量,增加氮肥和钾肥的施用量,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在低氮、低磷、低钾水平下,两两组合有利于另一肥料肥效的发挥。氮、磷、钾三元二次肥效函数为非典型式,应用产量频率分析法得出每公顷施N 39.8~86.0 kg、P2O574.6~161.2 kg、K2O 29.8~64.4 kg时,产量达2 000~3 500 kg/hm2的概率为95%,值得推广应用。
- 向达兵杨玲玲李静刘亚男高全利任友坤刘学仪赵钢周勇黄海霞张莹贾晓凤
- 关键词:施肥量苦荞麦
- 光照对苦荞芽多酚类物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被引量:8
- 2015年
-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苦荞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发芽9 d后的多酚类进行定量检测,采用显著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二者的差异,以DPPH自由基半数消除率对苦荞芽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黑暗条件下的槲皮素和山奈酚的含量显著高于光照条件下的含量,咖啡酸含量差异不显著,而绿原酸、对香豆酸、荭草素、异荭草素、阿魏酸、牡荆素和芦丁的含量显著低于光照条件下的含量,光照条件下比黑暗条件下苦荞芽活性显著增高,光照对苦荞芽中多酚类物质及抗氧化活性有重要的影响.
- 殷培蕾李静邓园园闫娟彭镰心赵钢
-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多酚抗氧化化学计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