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波
- 作品数:9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皮肤恶性肿瘤光动力治疗的远期疗效评价
- 任媛鲁元刚王元元张军波张幸
- 结膜上穹窿联合筋膜鞘(CFS)悬吊术矫正重度上睑下垂的疗效观察
- 张军波杨亚东王元元高扬鲁元刚
- 肿瘤侵犯相关蛋白-自分泌运动因子对真皮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 2013年
- 目的:观察自分泌运动因子(autocrine motility factor,AMF)对体外培养的人真皮成纤维细胞(human dermal fibroblasts,HDF)生物学特性(增殖、抗凋亡和迁移运动)的影响。方法:HDF体外培养后分为AMF组和空白对照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抗凋亡能力,Transwell小室迁移运动模型检测细胞迁移运动能力。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MF组体外培养的HDF的增殖能力(t=9.13,P<0.001)、抗凋亡能力(t=30.94,P<0.001)及运动迁移能力(t=5.35,P=0.003)均显著增强。结论:AMF具有提高HDF增殖、运动迁移和抗凋亡能力,提示该因子与瘢痕疙瘩的肿瘤学特征有着密切关系。
- 倪智敏周璐珩田怡张军波牙祖蒙
- 关键词:自分泌运动因子成纤维细胞抗凋亡细胞运动
- 唇裂术后鼻畸形矫正术后的观察与护理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鼻部亚单位综合整形矫正单侧完全性唇裂鼻畸形术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79例单侧完全性唇裂修复术后鼻畸形病例.该组病例男35例,女44例;年龄9~53岁.左侧4 3例,右侧36例.唇裂修复术至二期矫正手术间隔时间为2~52年,平均15年.鼻畸形主要为鼻小柱向健侧偏斜、短缩,鼻中隔歪曲,鼻翼扁平、塌陷,鼻孔宽大、双侧不对称,鼻翼脚错位,口鼻漏等,根据患者不同的畸形情况制定不同的综合鼻整形方案,并个性化进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干预.结果:患侧鼻翼基本恢复正常弧度,双侧鼻孔对称.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2年,平均1 0个月.切口隐蔽,未见明显瘢痕,鼻外形维持良好.结论:根据鼻部各亚单位畸形特点及形成原因,进行个性化设计及矫正,再配合正确的护理干预,使得临床效果十分满意.
- 杨云川寇慧玲石玉琦张军波王元元杨亚东鲁元刚
- 关键词:护理唇裂鼻畸形
- A型肉毒毒素精准注射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挛缩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 张幸存王元元高扬张军波王文生王海淋杨云川鲁元刚
- 肿瘤侵犯相关蛋白自分泌运动因子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被引量:3
- 2012年
- 背景:肿瘤侵犯相关蛋白自分泌运动因子在肿瘤细胞中表达量增高,并可增强肿瘤细胞的生长、侵犯和转移能力,而瘢痕疙瘩具有恶性肿瘤生物学特性。目的:了解肿瘤侵犯相关蛋白自分泌运动因子在人体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生理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生理性瘢痕、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患者各20例,切取3种瘢痕组织;用组织免疫荧光染色法观测3种瘢痕组织中自分泌运动因子的分布及相对表达量;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和荧光定量PCR检测3种瘢痕组织中的自分泌运动因子蛋白水平和基因水平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在组织水平、蛋白水平、基因水平上,生理性瘢痕和增生性瘢痕组织中自分泌运动因子的表达较低,且二者分布及相对表达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瘢痕疙瘩组织中,自分泌运动因子在3个水平上的表达强度明显增高,与前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果提示自分泌运动因子与瘢痕疙瘩的肿瘤生物学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
- 张军波牙祖蒙
- 关键词:瘢痕疙瘩自分泌运动因子荧光定量PCR
- 2%普萘洛尔乳膏治疗婴幼儿增殖期草莓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观察2%普萘洛尔乳膏治疗婴幼儿增殖期草莓状血管瘤(SH)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婴幼儿增殖期SH患者60例,其中男18例,女42例,年龄30d至12个月;病变位于头颈部30例,躯干19例,四肢11例。给予2%普萘洛尔乳膏外涂,3次/d。治疗期间每月定期复诊,动态观察和记录血管瘤大小、质地和颜色变化等,并随时处理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采用4级评分法对近期疗效进行评定。所有患儿治疗结束后随访12个月。结果疗效评价显示,Ⅰ级2例,Ⅱ级17例,Ⅲ级33例,Ⅳ级8例。所有患儿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2%普萘洛尔乳膏治疗婴幼儿增殖期草莓状血管瘤的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张幸存杨云川王元元高扬张军波王海淋鲁元刚
- 关键词:婴幼儿草莓状血管瘤
- 局部光动力疗法治疗皮肤恶性肿瘤的远期疗效评价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评价局部光动力疗法治疗皮肤恶性肿瘤的远期疗效。方法回访2006年2月至2010年2月在该科接受过局部光动力治疗的皮肤恶性肿瘤患者134例,其中基底细胞癌64例、鳞状细胞癌16例、Bowen病28例、湿疹样癌26例,单独采用局部光动力治疗,或者手术联合局部光动力治疗,治疗结束后每间隔6个月至该科门诊临床观察,随访5年,观察肿瘤的复发情况。结果单纯局部光动力治疗组中,基底细胞癌复发6例,鳞状细胞癌复发2例,Bowen病复发4例,湿疹样癌复发9例;手术联合局部光动力治疗组,基底细胞癌复发3例,鳞状细胞癌复发1例,Bowen病复发4例,湿疹样癌复发9例。结论局部光动力学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皮肤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控制肿瘤发展,但在减少其复发率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
- 任媛王元元张军波张幸存鲁元刚
- 关键词:皮肤恶性肿瘤远期疗效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