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伟

作品数:26 被引量:95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轻工技术与工...
  • 9篇农业科学
  • 4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中草药
  • 10篇病菌
  • 10篇采后
  • 10篇草药
  • 9篇鹿蹄草
  • 8篇褐腐病
  • 8篇褐腐病菌
  • 5篇病原
  • 4篇真菌
  • 4篇离体
  • 4篇果蔬
  • 4篇果蔬采后
  • 4篇病原真菌
  • 3篇电镜
  • 3篇中草药提取物
  • 3篇扫描电镜
  • 3篇提取物
  • 3篇苹果
  • 2篇夜蛾
  • 2篇抑菌

机构

  • 26篇北京农学院
  • 6篇内蒙古农业大...
  • 4篇西南大学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内蒙古财经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26篇张伟
  • 23篇艾启俊
  • 13篇吴小虎
  • 9篇吴振宇
  • 6篇魏月琴
  • 6篇于庆华
  • 5篇王燕
  • 5篇王储炎
  • 4篇哈斯格根
  • 4篇肖艺
  • 2篇程俊文
  • 2篇赵丹
  • 1篇毕扬
  • 1篇殷文政
  • 1篇郭巍
  • 1篇师光禄
  • 1篇陈勰

传媒

  • 5篇中国食品科学...
  • 3篇食品科学
  • 3篇食品科技
  • 3篇北京农学院学...
  • 2篇中国食品添加...
  • 1篇林业科学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果树学报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保鲜与加工
  • 1篇中国食品学报
  • 1篇农产品加工(...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8
  • 12篇2007
  • 3篇2006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鹿蹄草等中草药对香白杏采后褐腐病抑制效果研究
在离体和活体条件下,测定了鹿蹄草、厚朴等中草药单剂及鹿蹄草为主的各中草药复配组合对香白杏采后褐腐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11号(鹿蹄草+厚朴+大黄)复配组合在离体试验中抑菌效果最好,10 mg/mL 浓度的抑制率达到8...
吴振宇艾启俊吴小虎张伟
关键词:鹿蹄草中草药香白杏褐腐病菌
文献传递
鹿蹄草等中草药对油桃采后褐腐病抑制效果研究被引量:12
2007年
在离体和活体条件下,测定鹿蹄草、厚朴等中草药单剂及鹿蹄草为主的各中草药复配组合对油桃采后褐腐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11号(鹿蹄草+厚朴+大黄),14号(鹿蹄草+高良姜+虎杖)复配组合在离体试验中抑菌效果最好,10 mg/mL浓度的抑制率分别达到89.77%,85.50%;两种组合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是1.25,2.5 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是2.5,5.0 mg/mL。活体抑菌测定结果表明,11号和14号复配组合对油桃褐腐病菌有不同程度延缓侵染和抑制作用,但不能完全防治;0.05 mg/mL扑海因与11号组合20 mg/mL,0.10 mg/mL扑海因与11号组合10 mg/mL均能完全抑制褐腐病菌在油桃果实上的发生和蔓延。
于庆华吴小虎艾启俊肖艺张伟
关键词:鹿蹄草中草药油桃褐腐病菌
鹿足帝草等中草药对油桃采后褐腐病抑制效果研究
在离体和活体条件下,测定了鹿蹄草、厚朴等中草药单刺及鹿蹄草为主的各中草药复配组合对油桃采后褐腐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11号(鹿蹄草+厚朴+大黄),14号(鹿蹄草+高良姜 +虎杖)复配组合在离体试验中抑菌效果最好,10...
吴小虎艾启俊肖艺于庆华张伟
关键词:鹿蹄草中草药油桃褐腐病菌
文献传递
鹿蹄草素对苹果和梨采后病害的防治效果研究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果实接菌的方法测定了鹿蹄草素对苹果轮纹病菌(Physalospora piricola)、链核盘菌(Monilinia fructicola)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的离体与...
张伟艾启俊吴小虎
关键词:苹果采后病害
文献传递
甜菜夜蛾几丁质脱乙酰酶SeCDA7的表达与结合活性分析
2019年
几丁质脱乙酰酶(Chitin deacetylase,CDA)是昆虫几丁质代谢酶系中的重要组分,是害虫防治的重要靶标。通过RT-PCR技术克隆得到编码甜菜夜蛾几丁质脱乙酰酶secda7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MG604929),该基因长1431bp,包含开放阅读框长1134bp,SeCDA7蛋白的预测分子量分别为43.156kD。结构域分析显示,SeCDA7具有一个多聚糖乙酰基转移酶催化区,属于第Ⅴ类CDA蛋白。分别构建了原核和真核重组表达载体,利用大肠杆菌和Bac-to-Bac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转染Sf9昆虫细胞,成功表达了SeCDA7蛋白,纯化SeCDA7蛋白并分析几丁质结合活性,结果表明SeCDA7蛋白具有几丁质结合活性;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secda7基因主要在中肠组织表达。本研究实现了甜菜夜蛾几丁质脱乙酰酶基因secda7的外源表达,并鉴定出SeCDA7蛋白具有几丁质结合活性,为深入探究甜菜夜蛾几丁质脱乙酰酶的生理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张伟毕扬赵丹宗召莉郭巍
关键词:甜菜夜蛾
鹿蹄草素对两种果品致腐真菌的抑菌作用及其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2
2008年
探讨天然植物提取物鹿蹄草素对果品致腐真菌的抗菌作用及机制。采用中药抑菌实验方法测定了鹿蹄草素对苹果轮纹病菌和梨链格孢菌的抑菌活性和时期,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菌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鹿蹄草素对上述两种真菌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菌效果与浓度呈正相关,培养3d时的EC50分别为0.4076、0.4626mg/mL;抑菌时期主要是在真菌的快速生长期,使其快速生长期滞后;扫描电镜显示,鹿蹄草素作用下菌体形态发生异常变化,表现为菌丝体之间相互粘连,菌丝粗细不均匀,细胞壁破裂,局部凹陷,部分菌丝断裂,大量内容物外溢,出现空腔等现象,从而发挥其抑菌作用。
张伟艾启俊吴小虎
关键词:果品抑菌作用扫描电镜
鹿蹄草素对梨采后黑斑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被引量:4
2008年
为研究鹿蹄草素对梨采后黑斑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以达到防腐保鲜的目的,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鹿蹄草素对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菌丝体生长的抑制作用;通过梨果实创伤接种病原菌试验,测定了鹿蹄草素对梨采后黑斑病的防治效果;并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鹿蹄草素对链格孢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鹿蹄草素对链格孢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当鹿蹄草素浓度为2.50、5.00g/L时抑菌率均达到了100%;鹿蹄草素对链格孢菌在梨果实上的发生和蔓延有着不同程度的抑制和延缓作用;扫描电镜下可见,处理菌丝扭曲变形,表面粗糙、局部凹陷,菌丝间相互黏连,菌丝断裂,内容物外漏;透射电镜下可见,处理菌丝细胞结构不规整,胞质不均匀,出现质壁分离现象,细胞内部组成紊乱,内含物减少,出现大量电子空白区。
张伟艾启俊吴振宇魏月琴
关键词:梨黑斑病链格孢菌
中草药提取物对桃褐腐病菌抑制作用的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在离体条件下,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鹿蹄草素、黄连、黄柏、厚朴等4种中草药提取物对桃褐腐菌的抑制作用,测得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032、0.625、0.625、1.25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0.125、2.5、5、2.5mg/mL。经线性回归计算50%抑制时的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0.065、0.192、0.687、0.246mg/mL。根据EC50,用等效线法相加作用线的6等分点设置配比,共毒因子法判断增效标准。结果表明,各种配比的混配剂中黄连+黄柏为最佳增效作用组合,其中以1∶7增效作用最显著。
吴振宇艾启俊王燕魏月琴哈斯格根张伟
关键词:中草药提取物桃褐腐病菌
鹿蹄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的抑制效果观察被引量:15
2008年
对鹿蹄草素作用下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生长曲线、膜通透性和扫描电镜下形态进行研究,初步探讨了鹿蹄草素抑菌和杀菌机理。结果表明:鹿蹄草素能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的生长,抑制作用随着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加,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杀灭作用。鹿蹄草素作用细菌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通透性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绿脓杆菌无明显变化。扫描电镜结果表明,鹿蹄草素作用后金黄色葡萄球菌菌体细胞结构被明显破坏,细胞壁呈溶解状,菌体细胞间相互粘结,细胞间界限变模糊;绿脓杆菌菌体细胞间界限变模糊,但并未对菌体细胞壁和细胞膜造成破坏。结果分析认为,鹿蹄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和杀灭与菌体细胞膜和细胞壁结构被破坏直接相关,而鹿蹄草素对绿脓杆菌的抑制与菌体细胞膜和细胞壁无关。
于庆华殷文政艾启俊张伟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抑菌机理
鹿蹄草素对几种果蔬采后病原真菌的离体抑制作用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为寻找天然果蔬防腐剂,在离体条件下,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培养板连续稀释法研究了鹿蹄草素对几种果蔬采后病原真菌的抑制效应,并对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进行了初步确定。结果表明:鹿蹄草素的浓度越高,抑菌率越高,在2.5 mg/mL及以上浓度时对供试病原真菌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根据EC50值所得到的抑制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链核盘菌(Monilinia fructicola),苹果轮纹病菌(Physalosporapiricola),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根霉菌(Rhizopus stolonifer),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其中链核盘菌的MIC和MBC分别为:0.156,1.25 mg/mL;苹果轮纹病菌的MIC和MBC分别为:0.078,0.156 mg/mL;链格孢菌的MIC和MBC分别为:0.313,0.625 mg/mL;灰葡萄孢菌的MIC和MBC分别为:0.156,0.313 mg/mL。
张伟艾启俊吴小虎
关键词:果蔬离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