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振亚

作品数:56 被引量:137H指数:7
供职机构:广东省公安厅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 8篇政治法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4篇肝炎
  • 32篇病毒
  • 24篇丙型
  • 24篇丙型肝炎
  • 19篇肝炎病毒
  • 14篇丙型肝炎病毒
  • 8篇法医
  • 7篇基因
  • 7篇HCV
  • 7篇HCV感染
  • 6篇病毒感染
  • 6篇病毒性
  • 5篇毒性肝炎
  • 5篇酶链反应
  • 5篇感染者
  • 5篇病毒性肝炎
  • 4篇血清
  • 4篇输血
  • 4篇物证
  • 4篇疗法

机构

  • 45篇同济医科大学...
  • 9篇广东省公安厅
  • 2篇中山大学
  • 1篇广州市儿童医...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佛山市公安局
  • 1篇广州市刑事科...

作者

  • 55篇唐振亚
  • 29篇郝连杰
  • 25篇杨东亮
  • 14篇赵西平
  • 13篇喻植群
  • 12篇李方和
  • 12篇汪由坤
  • 8篇李海燕
  • 4篇赵凯
  • 4篇李淋
  • 4篇袁自闯
  • 4篇宁忠
  • 4篇郭林生
  • 4篇黄元成
  • 3篇欧桂生
  • 3篇刘超
  • 3篇陈红英
  • 2篇刘长晖
  • 2篇李岱
  • 2篇沈汉馨

传媒

  • 14篇德国医学
  • 7篇同济医科大学...
  • 4篇肝脏病杂志
  • 4篇上海预防医学
  • 3篇中国法医学杂...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新消化病学杂...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国外医学(流...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国外医学(分...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国外医学(临...
  • 1篇中国病毒学
  • 1篇刑事技术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4
  • 1篇1999
  • 1篇1998
  • 10篇1997
  • 11篇1996
  • 17篇1995
  • 6篇1994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IV感染的合理诊断
1995年
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致免疫缺陷性疾病艾滋病(AIDS)临床征象的认识大约有13年。1983年分离出第一株病毒(HIV-1)并建立了HIV诊断方法,目前诊断方法进一步得到了改进与完善。欧洲除了HIV-1及其6个亚型A~E和O之外,也有HIV-2流行。HIV-2可分为两个亚型,但不如HIV-1亚型之间易于区别。HIV-2于1985年首次分离出。正常情况下各种病毒亚型与另一种亚型的抗原物质有很好的交叉反应,但 HIV-1和HIV-2血清学的差别要求同时使用两种病毒抗原进行检测。
L.Grtler唐振亚
关键词:艾滋病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原血清学
肝炎病毒与肝癌
1994年
肝癌(肝细胞癌,HCC)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伴有肝脏肿大、腹水、黄疸及其它临床表现,是一种治疗困难、发展迅速的高度恶性肿瘤。HCC 高危人群的确定和早期、亚临床型 HCC 的诊断对于预防和治疗具有重大意义。下面就 HCC流行病学、病因学和临床、肝癌分子学发病机理、早期诊断和预防作一综述。流行病学和病因学与 HCC
Hubert E.Blum唐振亚
关键词:肝炎病毒肝肿瘤
丙型肝炎的聚合酶链反应(PCR):通过扩增较短 cDNA 片段提高其敏感性
1994年
1989年鉴定出丙型肝炎病毒(HCV)为非甲非乙型肝炎病原体,其问建立了各种各样的抗 HCV试验。这些试验确实丰富了肝炎诊断学,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尚不能区分既往和现症感染。证实丙型肝炎病毒血症存在的唯一实验方法是借助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核苷酸序列。
St.SchweryA.N.WickiH.I.Joller-JemelkaJ.HavelkaG.ZalaM.SchmidH.Bühler唐振亚
关键词:丙型肝炎聚合酶链反应CDNA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命名被引量:1
1995年
本文对近年来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命名缺乏统一的状况作了综述,并介绍了专家们所提倡的HCV基因型命名系统。这一倡议将为深入开展HCV研究创造良好的条件。
唐振亚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基因
肝病患者血清抗HCV及HCV RNA的检测与意义被引量:1
1996年
利用第2代抗HCVELISA试剂和PCR技术对186例肝病患者进行了抗HCV和HCVRNA检测。63例患者(33.87%)抗HCV和/或HCVRNA阳性,表明本组肝病患者存在较严重的HCV感染。HCV标志物(HCVm)阳性肝病患者较HCVm阴性肝病患者有更高的输血、手术、接种和拔牙等血液暴露史(P<0.05或P<0.01)。63例HCV感染者中,34例抗HCV和HCVRNA同时阳性,另有患者表现为单纯抗HCV+(20/63)或单纯HCVRNA+(9/63),说明抗HCV不能有效反映HCV病毒血症,同时检测抗HCV和HCVRNA可更全面地反映HCV感染状况。HBV/HCV重叠感染者HBVDNA和HCVRNA检测结果有4种表现形式:同时阳性、同时阴性、单纯H3VDNA阳性或单纯HCVRNA阳性。HBV和HCV的相互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唐振亚杨东亮赵西平郝连杰
关键词:肝疾病丙型肝炎病毒RNA
病毒性肝炎诊断学现状
1996年
至今已鉴定5种不同的病毒性肝炎病原体: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除此之外,可能还存在其它的原始嗜肝病毒和许多非原始嗜肝病毒。HAV 和 HEV 感染多与急性黄疸型肝炎有关,且不转变为慢性。
H.E.Blum唐振亚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诊断学
基因型在德国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丙型肝炎病毒所致肝硬变中的意义
1996年
1989年,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被确认为既往称之为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H)最重要的致病因素,肠道外暴露(如输血、静脉药瘾)是 HCV 感染来源,但是仍有大约40%的慢性 HCV 感染者的感染原因不明(称之为散发性丙型肝炎)。
T.GoeserU.TxH.M.MlerJ.C.ArnoldL.Theilmann唐振亚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肝硬变基因型
肝癌发生过程中细胞和分子的次序性变化
1996年
长期以来,肝癌发生过程中细胞和分子的次序性变化的阐述,一直是实验病理学的研究范畴。但近20年来通过人类肝癌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分子遗传学研究,在此方面获得了许多新的重要启示。迄今为止,在实验模型和人体均未能发现肝脏肿瘤发生时特定遗传学变化规律性次序。与此相反。
P.Bannasch唐振亚
关键词:肝肿瘤肝细胞分子
献血员抗HCV筛查效果的再评价
1995年
采用 ELISA及 RT-Nested PCR对献血员与接受输血治疗者血清 HCV感染标志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筛选措施开展前献血员抗HCV阳性率为11.54%,经地方血站筛选后献血员抗HCV阳性率可降至2.55%。同期受血者抗HCV阳性率为8.82%,而8例接受抗HCV阳性血液者的血清抗HCV与HCVRNA阳转比例分别为5/8与6/8。表明抗HCV筛查措施在我国输血后丙肝预防中已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在30例抗HCV阴性的献血员中,6例(20%)血清HCV RNA阳性。34例抗HCV与血浆HCV RNA均阴性的献血员中 5例(14. 71%)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检出 HCV RNA。这一结果表明,采用血清抗HC V筛选措施不能完全筛除献血员中的HCV感染者。部分抗HCV阴性献血员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隐藏的 HCV可能是抗 HCV阴性血液传播HCV感染的重要因素。
李方和唐振亚汪由坤喻植群杨东亮郝连杰
关键词:抗HCV献血员HCV感染血清阳性率阴性
输血后肝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1995年
利用血清学ELISA法和PCR技术对169名输血后肝炎(PTH)患者的病原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TH主要致病原为HCV(98.22%),其中部分患者(14.02%)同时合并有HBV感染,3例PTH病因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HCV所致PTH患者抗HCV检出时间为PTH症状出现后7d~1年,平均为54.62d。HCVRNA在感染早期(6~20d,平均8.72d),即可检出。对84名PTH患者1.5~3年内抗HCV和HCVRNA动态观察的结果表明,抗HCV可较长时间持续存在,而HCV病毒血症可有3种表现形式:一过性病毒血症、持续性病毒症和间歇性病毒血症。本研究证实,认真开展献血者抗HCV筛查对于减少或防止PTH发生十分重要;另外,医务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严禁无指征输血。
唐振亚杨东亮喻植群汪由坤李方和赵西平郝连杰
关键词:输血后肝炎输血病毒性肝炎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