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贺心然

作品数:15 被引量:95H指数:7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连云港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理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沉积物
  • 4篇表层沉积物
  • 3篇序结构
  • 3篇原状
  • 3篇质谱
  • 3篇浅水域
  • 3篇污染
  • 3篇采样
  • 3篇采样器
  • 3篇层序
  • 3篇层序结构
  • 2篇异丙醇
  • 2篇有机氯
  • 2篇源解析
  • 2篇气相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六氟异丙醇
  • 2篇海域
  • 2篇海域沉积物

机构

  • 15篇河海大学
  • 3篇南京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1篇淮海工学院
  • 1篇江苏省交通科...
  • 1篇江苏省交通规...
  • 1篇中设设计集团...

作者

  • 15篇贺心然
  • 7篇逄勇
  • 4篇王健健
  • 3篇王雪
  • 3篇钟海涛
  • 3篇李一平
  • 3篇黄亚文
  • 3篇徐凌云
  • 3篇谢蓉蓉
  • 2篇曹亚丽
  • 2篇高文婕
  • 1篇王华
  • 1篇贾俊杰
  • 1篇方涛
  • 1篇徐丽媛

传媒

  • 2篇海洋科学
  • 2篇环境监控与预...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环境化学
  • 1篇色谱
  • 1篇淮海工学院学...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水资源与水工...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环境监测数据的可信度研究被引量:12
2012年
从政府考核体制、监测网络管理、监测能力水平、监测质量管理、自动监控等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影响环境监测数据可信度的原因,提出通过改变监测体系、政府考核体制、监测网络优化、改变监测机构的体制和性质、加大监测能力建设、强化监测规范化建设、加大技术人员的培训和"飞行"检查力度、加快现场监测视频监控指挥系统建设,建立监测数据可信度评估体系等手段来保证其准确、可靠,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可信度。
贺心然展卫红曹亚丽李军马玉琴
关键词:环境监测
快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土壤中有机氯及有机磷农药被引量:27
2018年
建立了快速溶剂萃取(ASE)-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同时分析土壤中8种有机氯农药(OCPs)和5种有机磷农药(OPPs)的方法。样品由正己烷-丙酮(1∶1,v/v)溶液萃取,经无水硫酸钠脱水、氮吹仪浓缩后,采用硅胶(Si)固相萃取小柱进行净化,正己烷-丙酮(1∶1,v/v)溶液进行洗脱,然后经HP-5MS色谱柱(30 m×0. 25 mm×0. 25μm)分离,在电子轰击电离源下以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检测,内标法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3种目标物在1. 00~1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大于0. 995;加标回收率为66. 8%~88. 4%,能够实现准确定量;日内精密度与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0%。当取样量为10. 0 g时,8种OCPs的方法检出限为0. 02~0. 04μg/kg,5种OPPs的方法检出限为0. 06~0. 12μg/kg,能够满足土壤农药残留的检测要求。
宋晓娟贺心然贺心然万延延
关键词:快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有机氯有机磷土壤
一种软布封底式浅水域原状表层沉积物采样器
本发明涉及一种软布封底式浅水域原状表层沉积物采样器,它包括采样套筒、采样机构和采样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采样套筒包括采样钻头、采样筒、配重外框板、上盖板,硬质连接杆;所述的采样机构包括提拉绳、提拉杆、提拉杆固定架、侧面连...
黄亚文逄勇李一平王健健王雪谢蓉蓉钟海涛贺心然徐凌云
文献传递
一种空气中六氟异丙醇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中六氟异丙醇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三氯甲烷为内标气体,采用苏码罐采样,大气预浓缩系统浓缩进样,并以氦气为载气,经全二维气相色谱分离和飞行时间质谱仪检测,得到空气中六氟异丙醇的检测结果,具体包括:步骤一...
贺心然逄勇王健健徐丽媛贾俊杰孙晋雯
文献传递
灌河口海域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空间分布、来源解析与风险评估被引量:4
2015年
2011年4月通过GC定量检测和210Pb测年对灌河口海域表层和柱状沉积物中OCPs(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的空间分布、来源解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灌河口海域表层沉积物中OCPs的浓度在nd^58.3×10-9(干重)之间,河口海域O,P'-DDT浓度明显高于潮间带和入海河段,3个区域浓度排序为:潮间带>河口海域>入海河段。DDTs和HCHs浓度均处于国内中等水平。柱状沉积物中OCPs浓度在(2.0~850.0)×10-9之间、平均值210.0×10-9,90年代初期OCPs浓度有所下降,2000年后又在波动中升高。来源解析及柱状样中OCPs浓度变化、转化情况均表明该海域沉积物有新的DDTs源输入。参照加拿大颁布的沉积物质量标准对灌河口沉积物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灌河口海域以DDT和DDD为主的毒性已处于频繁效应,需深入开展沉积物的环境风险评估研究,确认开展OCPs底质修复方案及区域。
贺心然邓贺天王华逄勇宋晓娟曹亚丽
关键词:沉积物OCPSDDTSHCHS源解析风险评估
灌河口海域沉积物中PAHs的垂直分布及生态危害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2011年4月通过GC-MS检测和210Pb测年对灌河口海域沉积物(GHES)中的PAHs进行了分析,柱状沉积物中21种PAHs总浓度为21.0~209.0 ng/g,均值为88.1 ng/g,7种致癌PAHs浓度为7.0~90.0 ng/g,其中致癌剂苯并[a]芘浓度为ND^2.0 ng/g。PAHs浓度与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呈低度正相关,与p H无明显相关性。源解析表明,近50年来GHES中的PAHs大部分来自煤和生物质燃烧。近50年来,总PAHs和16种优控PAHs浓度在波动中升高;近年来苊、苊烯、苯并[b]荧蒽、荧蒽、茚并[1,2,3-cd]芘的浓度增高,需查明来源。生态风险评价表明,GHES中以芴为主的负面生物毒性效应会偶尔发生。芴、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的浓度介于临界与偶然效应浓度值之间,应尽量减少对该海域沉积物的搅动,防止污染物再悬浮导致水体的二次污染。
贺心然逄勇逄勇高文婕陈斌林晁崧然宋晓娟
关键词:柱状沉积物多环芳烃源解析
低温浓缩-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固定污染源废气中64种挥发性有机物被引量:14
2017年
建立了气袋采样-液氮低温浓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方法.首先利用配有冷聚焦功能的自动进样器对气袋样品进样浓缩,对冷凝与解吸的相关参数进行了优化,随后将浓缩后的样品导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并对整个分析方法进行了验证.64种VOCs在20—500μg·m^(-3)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加标回收率也符合质控要求,能够保证准确定量.此外,方法稳定可靠,日内与日间精密度均小于5%,便于实现日后的推广应用.气体进样量为5.0 mL时,目标物的检出限在6.34—12.62μg·m^(-3)之间,完全可以满足废气监测的要求.
宋晓娟贺心然尹明明马玉琴姚欢
关键词:挥发性有机物固定污染源废气
连云港市典型蔬菜基地土壤中重金属和有机氯污染调查与评价被引量:9
2014年
对连云港市3个典型蔬菜基地土壤中汞、铅等金属元素以及六六六、DDT和BaP等20种污染因子进行了调查,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污染指数及综合污染指数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部分点位Pb和DDT等含量超标,蔬菜基地土壤环境质量处于尚清洁或污染状态,已不能满足食用农产品生产的需求。大部分点位重金属含量高于江苏和全国黄棕壤土壤环境自然背景值,其中Cd、Zn比背景值高近一倍,已经达到污染警戒水平,需查明Hg、Cd、Zn、有机氯等污染来源。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低,达到很缺乏级别。
贺心然宋晓娟逄勇曹雷赵颖
关键词:蔬菜基地重金属有机氯
灌河口潮间带及其入海河段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2011年10月对灌河口及其入海河段中潮带进行了11个站位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10种,均为软体动物。潮间带优势种为光滑河篮蛤(Potamocorbula laevis),总平均丰度为92个/m2,总平均生物量为20.9 g/m2;入海河段优势种为中华拟蟹守螺(Cerithidea sinensis),总平均丰度为180个/m2,总平均生物量为52.5 g/m2。与邻近海域相比,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丰度、H’等都较低。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机污染物敌敌畏、OCPs、SVOCs和重金属镉、汞、锌和总铬的浓度对生物量、丰度和H’有着显著或较大影响。研究表明,灌河沿岸4个化学工业园的排污及沿岸码头建设等对该海域产生了较大的人为扰动,已不适宜部分大型底栖动物的生存,需进行跟踪调查监测及时制定该海域生态保护、修复规划。
贺心然陈斌林高文婕曹广林方涛晁崧然季相星
关键词: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
灌河口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变化及潜在生态危害被引量:11
2013年
采用ICP-MS和AFS对灌河口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近年来该海域重金属污染不断加重,尤其是Hg、Zn等浓度上升显著;同国内部分海域相比,Zn浓度最高、Hg浓度较高,其他5种重金属处于中等以上水平;Hg的富集系数达3.44,可能存在新的污染源;浓度分布受灌河口沙咀的影响,基本以H07等站位为高浓度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H kanson生态危害指数法表明灌河口海域总体处于"轻微"生态危害水平;SQGs法表明,不同重金属在不同站位的潜在生物毒性效应均会偶尔发生,个别站位Zn的毒性效应会频繁发生;加拿大沉积物质量标准法表明Zn、Cu、As对生物产生不良影响的概率较高,Zn的不良效应可能发生甚至频繁发生。
宋晓娟贺心然陈斌林曹广林曹雷马玉琴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