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志刚

作品数:19 被引量:78H指数:6
供职机构:重庆邮电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5篇政治法律

主题

  • 7篇电子数据
  • 6篇犯罪
  • 5篇侦查
  • 3篇职务犯罪
  • 3篇网络犯罪
  • 2篇刑事
  • 2篇侦查实践
  • 2篇职务犯罪案
  • 2篇职务犯罪案件
  • 2篇司法
  • 2篇破解
  • 2篇网络
  • 2篇鉴真
  • 2篇犯罪案件
  • 2篇查实
  • 2篇大数据
  • 1篇大学生
  • 1篇大学生网络
  • 1篇大学生网络犯...
  • 1篇刑事程序

机构

  • 15篇重庆邮电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西南政法大学

作者

  • 16篇王志刚
  • 1篇熊志海
  • 1篇张磊
  • 1篇徐静村
  • 1篇徐丽娟
  • 1篇汪振林
  • 1篇张警予

传媒

  • 4篇河南警察学院...
  • 2篇证据科学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 1篇网络安全技术...
  • 1篇中国司法鉴定
  • 1篇西南政法大学...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广西社会主义...
  • 1篇法治研究
  • 1篇广西警察学院...
  • 1篇贵州警察学院...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8
  • 3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快播案”看当前电子数据运用困境被引量:18
2016年
"快播案"的庭审暴露了当前电子数据在司法实践运用中的三大共性难题:电子数据的提取、电子数据的鉴定与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审查。电子数据提取中的问题表现在:第三方协助的合法性、数据提取的及时性和数据提取的完整性;电子数据鉴定中的问题表现在:鉴定人的资质、侦鉴一体化以及鉴定程序的规范性;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审查则表现在提取、分析过程的可回溯性以及电子数据保管链的可视性两个方面。对上述问题分别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思路,有助于破解当前我国司法实践中应用电子数据的困境。
王志刚
关键词:电子数据
大学生网络犯罪的成因及其治理途径被引量:8
2015年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大学生为犯罪主体的网络犯罪行为呈现蔓延之势。从当前情况看,大学生网络犯罪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数量不断攀升、犯罪形式多样化、犯罪主体范围扩大、作案手段专业化等。分析其原因,既有大学生自身的因素,也存在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缺失、市场监管的缺位和法律跟进的滞后等因素。治理大学生网络犯罪,既依赖于提升大学生自身的素质、加强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也有赖于市场监管力度的加大和相关立法的完善。
王志刚邢茜茜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犯罪
论电子数据的运用困境及破解——以职务犯罪侦查实践为视角
2016年
电子数据在职务犯罪案件中广泛存在,能否有效收集和利用电子数据将直接影响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从实践情况来看,当前职侦工作收集电子数据的运用困境主要表现在搜查、扣押难以有效实施,证据资料收集不完整。固定、移送流于形式以及缺乏必要技术保障几个方面。造成上述困境,既因为在观念层面上未充分认识电子数据的不可替代性,也因为制度层面未建立统一明确的电子数据收集规则以及在技术层面上未形成有力高效的取证队伍。要想走出困境,当前可通过提升检察机关的电子取证能力、明确电子数据的取证原则、细化电子数据的收集程序以及加强电子数据的证据保管链建设几个方面进行。
王志刚
关键词:职务犯罪案件电子数据侦查实践取证原则
论网络电子数据收集程序的完善被引量:3
2014年
电子数据收集程序的规范对于保障网络犯罪案件处理的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有别于传统的刑事证据,电子数据具有收集主体多元化、收集范围广泛化、收集方法科技化的特点。从我国当前司法实践情况来看,电子数据在收集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当前可参照他国立法经验,通过明确第三方的技术协助义务和保密义务、规定全面收集原则、确立快速保护机制、建立提交技术鉴定的标准这四个方面对我国电子数据收集程序予以规范。
王志刚王刘章
关键词:网络犯罪
元数据的证据属性及适用被引量:1
2022年
元数据的运用改变了获取信息的方式。元数据因其可以描述数据外部特征而成为电子数据鉴真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因其可以描述资源内容特征而成为信息获取的重要渠道。从属性上看,元数据具有独立的证据属性,它既是一般意义上的“电子数据”,却又区别于法学领域的电子数据;它虽是大数据证据的基础,但又不能将其纳入大数据证据之中。对元数据的证据资格和证明力判断也具有特殊性。在适用元数据时,需要对其进行二元划分,确立其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以及确保其自身的客观性。
王志刚王雁翔
关键词:元数据法律电子数据司法诉讼
论人工智能对刑事错案防范的增益与风险
2020年
人工智能在刑事司法实践中的运用,能够有效缓解司法中“人”的难题和“时间”的难题,规避证明标准不一致和权力的不当干预,防止非法取证,为刑事错案防范提供新的契机。但人工智能在刑事司法场域中的应用也会带来新风险,主要表现为加深“锚定效应”对裁判者的影响、忽略对证据的经验性审查、忽视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保障以及成为推脱责任的借口等。应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刑事司法领域实践的路径,使技术与刑事司法能够相得益彰,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王志刚王慧玲
关键词:人工智能刑事错案
论电子数据的运用困境及破解——以职务犯罪侦查实践为视角被引量:5
2016年
电子数据在职务犯罪案件中广泛存在,能否有效收集和利用电子数据将直接影响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从实践情况来看,当前职侦工作收集电子数据的运用困境主要表现在搜查、扣押难以有效实施,证据资料收集不完整,固定、移送流于形式以及缺乏必要技术保障几个方面。造成上述困境,既因为在观念层面上未充分认识电子数据的不可替代性,也因为制度层面未建立统一明确的电子数据收集规则以及在技术层面上未形成有力高效的取证队伍。要想走出困境,当前可通过提升检察机关的电子取证能力、明确电子数据的取证原则、细化电子数据的收集程序以及加强电子数据的证据保管链建设几个方面进行。
王志刚
关键词:电子数据职务犯罪破解思路
论大数据侦查启动程序的规范化
2025年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侦查开始出现并广泛应用于实践工作。由于立法规定未及时跟进,大数据侦查与情报收集式的警务措施之间存在模糊之处,在启动上出现随意的现象。从实践情况看,当前主要存在属性和定位不明、启动要件不明确、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足、侦查监督不到位几个主要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应从明确大数据侦查的属性及定位、细化启动程序、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和强化侦查监督入手实现大数据侦查启动的规范化。
王志刚徐亚琼
关键词:启动方式
论电子数据提取笔录在网络犯罪证明体系中的作用
2018年
电子数据的运用与审查已经成为网络犯罪证明的一大难点,要寻求这一难点的解决办法,电子数据提取笔录是一个突破口。电子数据提取笔录记录的内容是电子数据提取、保管和流转等过程,实质是电子数据保管链条的可视化证明。其在电子数据的审查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证明电子数据的提取环节和保管环节是否合法合程序。电子数据提取笔录合理适用的前提是其本身的真实可靠,需要对其制作过程进行规范。
王志刚邓亚玲
用人道的程序实现正义——贝卡里亚刑事程序法思想研究
2012年
贝卡里亚被誉为"近代刑法学之父",后人对其思想的解读多限于刑事实体法领域。实际上贝卡里亚并未泾渭分明地区分实体法与程序法,他对纠问式诉讼模式痼疾严重、刑讯逼供泛滥、非理性证明方式主导审判等现象进行了深刻反思。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贝卡里亚的刑事程序法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主张无罪推定、反对刑讯逼供、反思证据制度,并在这三个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对贝卡里亚刑事程序法思想的解读不仅有助于全面研究贝卡里亚的思想,而且对探究现代刑事程序法形成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王志刚王刘章
关键词:贝卡里亚无罪推定刑事程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