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申中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水稻
  • 2篇食味
  • 2篇食味品质
  • 2篇基因
  • 1篇蛋白质
  • 1篇淀粉
  • 1篇淀粉含量
  • 1篇性状
  • 1篇叶枯病
  • 1篇杂交
  • 1篇直链淀粉
  • 1篇直链淀粉含量
  • 1篇师大
  • 1篇水稻农艺性状
  • 1篇条纹叶枯病
  • 1篇农艺
  • 1篇农艺性
  • 1篇农艺性状
  • 1篇启动子
  • 1篇启动子克隆

机构

  • 4篇上海师范大学
  • 2篇上海市农业技...

作者

  • 4篇李建粤
  • 4篇徐申中
  • 2篇张建中
  • 1篇周永国
  • 1篇白洁
  • 1篇于洋
  • 1篇尹中明
  • 1篇顾婷玉
  • 1篇许良
  • 1篇郭亮

传媒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上海农业学报
  • 1篇现代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含不同Anti-Waxy基因拷贝数的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将含单拷贝Anti-Waxy基因的纯合植株分别作为父本或母本进行正反交,获得两组含双拷贝Anti-Waxy基因的杂交后代,分析了未转基因对照、转基因亲本及两组杂交后代糙米直链淀粉含量以揭示不同Anti-Waxy基因拷贝数对降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程度的影响.结果显示,2个单拷贝转基因水稻糙米直链淀粉平均含量分别为10.72%和11.13%,比对照分别降低17.98%和14.84%;两组正交和反交杂交后代糙米直链淀粉平均含量分别为8.96%和8.23%,其平均值为8.60%,比2个转基因杂交亲本糙米直链淀粉含量分别降低19.78%和22.73%,比对照降低了34.20%.结果表明,增加转基因水稻基因组中Anti-Waxy基因拷贝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进一步降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通过将独立转化获得同品种转基因植株之间杂交可以成为获得高表达转基因植物的途径.
尹中明周永国徐申中李建粤
关键词:水稻外源基因拷贝数杂交
“秀水123”和“上师大3号”水稻农艺性状、产量、食味品质及根系比较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相同栽培条件下比较"秀水123"和"上师大3号"两种水稻的农艺性状、产量、食味品质指标和根系特性。结果显示:"上师大3号"比"秀水123"总生育期少2 d;两种水稻总体株型相似,"上师大3号"比"秀水123"约高10 cm,秆茎比"秀水123"粗壮,每穗实粒数也明显高于"秀水123",较"秀水123"增产3.85%;两种水稻食味品质在碱消值、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指标上基本相同;"上师大3号"根数比"秀水123"明显增加,在水稻生长后期,"上师大3号"侧根结构依然保持完好状态。
张建中白洁张建明应红山陆马全徐申中许良李建粤
关键词:水稻农艺性状食味品质
聚合蜡质和抗条纹叶枯病基因水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被引量:6
2011年
以高蛋白、抗条纹叶枯病的红米水稻‘Kasalath’和本实验室培育的低直链淀粉含量、株型好、产量高的水稻‘上师大3号’为亲本进行杂交。利用蜡质基因(Waxy)在第1内含子5′端剪切位点上游55 bp处CT重复序列的重复数与直链淀粉含量呈负相关的特性,设计了1对SSR引物,利用与抗条纹叶枯病基因(Stv-bi)紧密连锁的SSR标记RM287设计了另1对SSR引物,结合田间表现,利用这两对引物对两亲本的杂交后代进行基因型选择,成功培育出具有‘上师大3号’蜡质基因和‘Kasalath’抗条纹叶枯病基因的红米水稻—‘上师大6号’。大田观察显示,‘上师大6号’水稻能够高抗条纹叶枯病,株高适中,穗型较密。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及检验测试中心分析显示,‘上师大6号’水稻精米直链淀粉含量为12.0%,糙米蛋白质含量为13.5%。本研究开发的SSR标记是共显性标记,具有易于检测、重复性好、成本较低等优点,能够辅助选择具有低直链淀粉含量的Waxy的基因型及含抗条纹叶枯病基因的水稻。
郭亮徐申中张建中奚刚李建粤
关键词: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品质高蛋白质
水稻5.3 kb Gt1启动子克隆以及Gt1启动子引导优质大豆球蛋白Gy7基因表达载体构建
2008年
以越光水稻基因组为模板,在成功克隆5.3 kb谷蛋白Gt1基因5’上游和信号肽序列基础上,将其定向插入到pCAMBIA1300质粒中,构建了中间载体p1300-5.3 kb Gt1;再将富含赖氨酸的优质大豆球蛋白Gy7全基因序列及cDNA编码序列分别定向插入p1300-5.3 kb Gt1质粒上Gt1基因信号肽下游,再在2个载体Gy7全基因序列及cDNA编码序列下游都正向插入Gt1 3’UTR,完成由5.3 kb谷蛋白Gt1基因启动子及信号肽引导的大豆球蛋白Gy7基因2种表达载体的构建。此试验为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水稻稻米营养品质以及将水稻种子作为生物反应器等方面研究奠定了基础。
徐申中顾婷玉于洋李建粤
关键词:表达载体构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