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静

作品数:59 被引量:338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8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7篇生物学
  • 13篇农业科学
  • 3篇医药卫生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4篇鱼类
  • 9篇试剂
  • 9篇试剂盒
  • 8篇进化
  • 7篇引物
  • 7篇鲳属
  • 7篇系统进化
  • 7篇家系选育
  • 5篇中国海
  • 4篇银鲈
  • 4篇英文
  • 4篇染色
  • 4篇染色体
  • 4篇鲈形目
  • 4篇金线鱼属
  • 4篇进化关系
  • 4篇核型
  • 4篇分子标记
  • 4篇分子系统
  • 3篇带鱼

机构

  • 56篇中国科学院
  • 15篇广东海洋大学
  • 4篇青岛大学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河北大学
  • 2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烟...
  • 1篇黄岛出入境检...
  • 1篇北京大学口腔...
  • 1篇天津市宝坻区...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59篇刘静
  • 12篇吴仁协
  • 10篇肖永双
  • 9篇肖志忠
  • 9篇李军
  • 7篇宁平
  • 6篇田明诚
  • 5篇尤锋
  • 4篇颜云榕
  • 4篇马道远
  • 3篇郭刘军
  • 3篇马强
  • 3篇李春生
  • 2篇张素萍
  • 2篇赵元莙
  • 2篇徐永立
  • 2篇李显森
  • 2篇陈咏霞
  • 2篇张培军
  • 2篇李春生

传媒

  • 12篇海洋科学
  • 6篇动物分类学报
  • 5篇海洋与湖沼
  • 3篇海洋科学集刊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水产学报
  • 2篇中国海洋湖沼...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大自然
  • 1篇广东牙病防治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南方水产
  • 1篇渔业科学进展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 1篇医学食疗与健...
  • 1篇中国海洋湖沼...

年份

  • 7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7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6
  • 1篇2003
  • 2篇2002
  • 2篇1999
  • 3篇1998
  • 2篇1997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金线鱼属鱼类分类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1年
金线鱼属(Nemipterus)隶属于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鲈形目(Perciformes)、金线鱼科(Nemipteridae),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热带、亚热带海域。金线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经济鱼类,是南海北部区域最主要的渔获种类之一[1],
宁平吴仁协刘静
关键词:金线鱼属系统发育中国海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的DNA条形码探讨印度-西太平洋沿岸6种金线鱼属鱼类分类及亲缘关系
金线鱼属Nemipterus鱼类广泛分布于东海和南海中国沿岸及印度—西太平洋海域。近三十年来,许多传统经济鱼类,如带鱼、小黄鱼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资源衰退,金线鱼属鱼类资源也有下降,但始终保持着较为稳定的捕捞量,现
宁平刘静
关键词:COI
文献传递
三倍体牙鲆的核型证明被引量:13
1995年
于1990,1993—1994年以捕自青岛近海的牙鲆亲鱼,采用冷休克法(0-4℃)进行多倍体的人工诱导实验,以期掌握牙鲆细胞遗传学特征和研究遗传育种方法。通过实验得到了三倍体牙鲆并进行培育。在原肠胚期采用空气干燥法、Giemsa染色获得正常二倍体、三倍体的染色体制片。镜检得,牙鲆二倍体染色体以2n=48,均为端部着丝点染色体,核型为24t,其管数NF=48;三倍体的染色体3n=72,也都为端部着丝点染色体,其臂数NF=72,并依据二倍体的枝型得出了三倍体的核型图。
尤锋刘静
关键词:牙鲆二倍体三倍体核型
黑棘鲷的命名和分类地位探究被引量:14
2011年
黑棘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Bleeker,1854)隶属鲈形目(Perciformes)、鲷科(Sparidae)、棘鲷属(Acanthopagrus),为暖温性底层鱼类,喜栖息于砂泥底质或多岩礁的浅海,分布于俄罗斯、中国、朝鲜半岛及日本沿海。黑棘鲷具有生长迅速、食性较杂、适应能力和抗病力强等特点,且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是西北太平洋沿海的名贵经济鱼类和重要的增养殖对象。
吴仁协刘静樊冀蓉赵元莙
关键词:鲷科名贵经济鱼类底层鱼类
海南岛珊瑚礁鱼类的初步研究及前景探讨被引量:10
1995年
刘静田明诚
关键词:珊瑚礁鱼类
斑石鲷雌雄遗传性别鉴定分子标记、检测方法、特异性引物和试剂盒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具体说是一种斑石鲷雌雄遗传性别鉴定分子标记、检测方法、特异性引物和试剂盒。以斑石鲷tmeme88基因非编码区变异与非变异作为斑石鲷雌雄遗传性别鉴定分子标记。本发明以上述分子标记,进一步建立了斑石...
肖永双吴燕铎李军肖志忠刘静马玉婷赵海霞徐平蕊张高植杨子妍
中国银鲈属鱼类一新种
<正>2007年12月和2008年10月分别在海南临高县新盈镇鱼市场和广西北海市侨港镇码头采获银鲈属(Gerres)鱼类标本各3尾,共计6尾,经鉴定为一新种,命名为七带银鲈Gerresseptemfasciatus sp...
刘静颜云榕
文献传递
珠带鱼和带鱼未定种Trichiurus sp.2的分子系统进化关系被引量:3
2012年
针对南海大型带鱼新种——珠带鱼(Trichiurus margarites Li,1992)与日本产带鱼未定种T.sp.2(sensu Nakabo,2002)之间的系统进化关系及分类地位不明确问题,本研究通过测定采自海南岛西岸珠带鱼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结合已报道的T.sp.2及其近缘种的同源序列,对其16S rRNA基因序列变异进行分析。基于Kimura双参数模型计算,海南岛西岸珠带鱼与日本九州、海南岛东岸及印度洋T.sp.2间的净遗传距离(0.000~0.006)远低于属内其他种间的净遗传距离(0.037~0.061),表明二者的遗传分化程度处于种内水平。邻接法(NJ)和最大似然法(ML)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显示,珠带鱼与T.sp.2以极高的置信度(NJ 100%,ML 96%)聚为一支单系,并与其他带鱼形成姐妹群。根据所得分子数据并结合形态学研究资料,可以确定日本产带鱼未定种即是珠带鱼,它广泛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综合3种带鱼属鱼类在西北太平洋的种间分化事件,对珠带鱼的起源及演化进行了初步推测。
郭刘军吴仁协刘静
关键词:RRNA序列系统进化
印太交汇区海洋鱼类多样性格局与演化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1年
印太交汇区不仅是热带物理海洋海气能量汇聚中心、地质板块活跃中心以及生物多样性中心,而且也是用于开展地球系统物质能量交换与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海洋生物多样性起源研究的理想靶区,因此一直受到世界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作为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之一,印太交汇区的珊瑚礁三角区孕育了全球76%的造礁珊瑚、75%的红树林、50%的珊瑚礁鱼类和45%的海草物种数。鱼类是珊瑚礁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整个印度-太平洋海域中珊瑚礁群落的组成和维持中起到重要作用。过去,生物学家们围绕热带珊瑚礁鱼类多样性格局与演化做了大量工作,提出了许多生物地理学假说模型,如中心物种形成模型、汇聚中心模型、重叠中心模型和华莱氏线假说等,这些假说在一些珊瑚礁鱼类类群得到验证。但是,相对于印太交汇区的热带珊瑚礁鱼类多样性研究,深海的鱼类区系和生物多样性研究起步较晚,仍缺乏时间序列的观测数据和系统研究。目前对于印太交汇区深海与浅海生物多样性中心形成演化机制以及深浅海生物之间的源汇关系认知方面仍存在分歧。本文梳理了过去国内外学者在印太交汇区鱼类多样性方面的研究工作,综述了该地区浅海热带珊瑚礁和深海鱼类多样性格局演化研究最新进展,提出在深海极端环境和生命过程研究对策,以期为探讨印太交汇区海洋生物多样性中心形成演化过程及证实/证伪各种生物地理学假说提出科学论据,并为战略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新视角。
刘静刘静
关键词:鱼类生物多样性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序列的中国鲷科鱼类系统进化关系被引量:13
2015年
采用PCR特异性扩增了采集于中国沿海的鲷科5属11种鱼类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并结合Gen Bank已有的同源序列,对中国鲷科6属12种鱼类的分子系统进化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鲷科6属12种鱼类的COI基因序列的平均碱基组成为T 30.4%、C 27.7%、A 23.5%、G 18.4%;属间Kimura双参数平均遗传距离为9.5%—19.7%,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2.2%—21.8%,其中四长棘鲷属、赤鲷属和犁齿鲷属间的遗传距离(8.2%—13.8%)接近于棘鲷属多数种间遗传距离(6.5%—12.2%);分子系统树显示中国鲷科鱼类分为两大类群,类群I包括四长棘鲷属、犁齿鲷属、赤鲷属、牙鲷属等红体色种类,类群Ⅱ含平鲷属、棘鲷属等银灰体色种类,其中棘鲷属的冲绳棘鲷和黄鳍棘鲷先聚为姐妹群,澳洲棘鲷、黑棘鲷、灰鳍棘鲷和台湾棘鲷聚为另一支。本文结合已有研究结果得出:中国鲷科鱼类属间是先按体色、后按牙齿分化的,四长棘鲷属、犁齿鲷属和赤鲷属有相当密切的亲缘关系;中国棘鲷属是一个有共同祖先的单系群,属内存在两个平行进化的分支,两分支的种间关系具有明显的分化。
陈咏霞吴仁协梁娜刘静
关键词:鲷科COI基因系统进化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