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天一

作品数:7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上海市重大技术装备研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5篇球面
  • 4篇球面磨削
  • 4篇磨削温度
  • 3篇砂轮
  • 3篇杯形
  • 3篇杯形砂轮
  • 2篇有限元
  • 2篇温度场
  • 1篇硬合金
  • 1篇有限元法
  • 1篇有限元仿真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试验
  • 1篇砂轮磨削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数值仿真
  • 1篇最高温度
  • 1篇温度
  • 1篇轮磨

机构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7篇蒋天一
  • 6篇胡德金
  • 5篇侯海云
  • 3篇许开州
  • 2篇许黎明
  • 1篇潘拯
  • 1篇时轮
  • 1篇李峰
  • 1篇裴景玉
  • 1篇叶磊
  • 1篇胡晓冬
  • 1篇郁翔
  • 1篇李冬冬

传媒

  • 2篇制造技术与机...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机械工程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2
  • 5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高硬度涂层球面磨削温度场的数值仿真及实验研究
在煤液化工程、钢铁冶炼、石油化工、核电等重大工程项目中,耐高温、耐高压、耐磨损、抗热冲击、抗热腐蚀球阀一直是关键部件之一。为了应付苛刻的工作要求,其阀芯一般以45号钢等材料为基体,利用高速火焰喷涂、等离子喷涂等热喷涂技术...
蒋天一
关键词:磨削温度球面磨削有限元法
文献传递
分块杯形砂轮磨削高硬度涂层球面温度被引量:2
2011年
针对分块杯形砂轮磨削高硬度涂层球面的实际工况,计算移动热源的有效宽度,并使用三角形移动热源模型对磨削温度场进行理论建模.分析了磨削运动对传热过程的影响,结合磨粒端面温度和一维导热模型计算热量传入工件比率.通过实验比较了分块杯形砂轮和普通杯形砂轮的磨削温度及磨后表面形貌,同时,分析了磨削参数对磨削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块杯形砂轮磨削高硬度涂层球面较普通杯形砂轮具有更低的磨削温度和更好的磨削条件.
蒋天一侯海云胡德金许开州
关键词:球面磨削杯形砂轮磨削温度
大尺寸高硬内外球面精密磨削与动态精密检测一体化技术及其应用
胡德金郁翔李峰许黎明姜从斌陈双聘裴景玉时轮潘拯叶磊胡晓冬李冬冬许开州蒋天一侯海云
大尺寸高硬内外球面精密磨削与实时精密检测技术是石油化工、煤化工等大型能源工程中流体输送控制装置、航空航天、天文观测等应用领域中光学器件制造的关键技术,由于这些关键部件型面特殊、表面硬度高、面形精度高,尺度大,加工制造十分...
关键词:
关键词:光学器件
改进型BP神经网络对球面磨削最高温度的模拟与预测被引量:13
2011年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良好的非线性逼近特性,利用正交试验结果作为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建立基于批训练的改进型误差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并通过Levenberg-Marquardt算法使网络误差最小化,配合Bayesian正则化使网络的误差平方和、网络权重以及阈值平方和实现最优化组合.结果表明,改进型BP神经网络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较好的泛化性和较强的稳定性,能够准确模拟和预测球面磨削中的最高温度.
蒋天一胡德金许开州许黎明
关键词:神经网络球面磨削正交试验磨削温度LEVENBERG-MARQUARDT算法
球面磨削温度场数值仿真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根据杯形砂轮磨削球面的特点,采用绕球面旋转加载的半圆弧热源模型对磨削过程进行有限元仿真,研究球面磨削时工件表面的温度场分布。将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有限元仿真值与实验测得量相当接近。
蒋天一胡德金侯海云
关键词:杯形砂轮球面磨削磨削温度有限元仿真
五轴磨床加工精密球面的磨削形态及运动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为了了解五轴磨床中杯形砂轮用于球面工件磨削的特点,通过坐标变换方法,给出了加工球面时杯形砂轮一点的磨削轨迹方程;基于轨迹方程,分析了磨削形态与加工参数之间的关系,导出螺距公式,提出条纹主带概念;最后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并依据杯形砂轮平面磨削实验结果,给出了杯形砂轮的理论磨削力变化曲线。分析表明,杯形砂轮加工球面的磨削形态近似对称,但磨削条件是不对称的。
侯海云蒋天一胡德金
关键词:杯形砂轮
大型球面精密磨削空间轨迹分析与参数选择被引量:2
2011年
针对2m级大型球面精密磨床的研究开发需要,根据球面磨削轨迹成形原理,推导了多磨头磨削的轨迹方程。为了保证多次加工中磨削形成的空间轨迹不相叠,通过考察轨迹始末位置点的分布规律,分析得到各磨削参数之间的基本关系,提出磨削效率、阻滞轨迹封闭相位角、最小加工次数等衡量指标,逐次修正选择策略,有效提高了迹线密度和分布均匀性。通过实验验证,该方法确实达到了降低工件表面粗糙度的要求。
侯海云蒋天一胡德金
关键词:表面粗糙度参数选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