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佳梓

作品数:5 被引量:7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主选题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去卵巢
  • 3篇骨质
  • 3篇骨质疏松
  • 3篇骨质疏松症
  • 2篇受体
  • 2篇鼠骨
  • 2篇去卵巢大鼠
  • 2篇去卵巢大鼠骨...
  • 2篇去卵巢大鼠骨...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正常小鼠
  • 1篇肉苁蓉
  • 1篇桑寄生
  • 1篇桑椹
  • 1篇沙苑子
  • 1篇受体Α
  • 1篇受体活化
  • 1篇脾淋巴细胞
  • 1篇脾细胞

机构

  • 5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南昌大学
  • 1篇中国刑事警察...
  • 1篇北京市昌平区...

作者

  • 5篇董佳梓
  • 3篇赵宏艳
  • 3篇鞠大宏
  • 2篇王少君
  • 2篇贾朝娟
  • 2篇于智敏
  • 2篇刘红
  • 2篇潘静华
  • 2篇刘梅洁
  • 2篇刘铭福
  • 1篇于峥
  • 1篇潘贵超
  • 1篇卢延旭
  • 1篇王燕平
  • 1篇李溳
  • 1篇张治国
  • 1篇王震
  • 1篇滕静如
  • 1篇李艳
  • 1篇邓小军

传媒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医杂志
  • 1篇中国法医学杂...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年份

  • 1篇2011
  • 4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大麻对正常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免疫损伤作用
2010年
目的考察大麻对正常小鼠脾细胞的免疫损伤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脾细胞体外培养法,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100~200μg/mL大麻提取物,连续培养。检测小鼠脾细胞的ConA增殖反应、脾细胞凋亡现象和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L-2活性;观察脾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和脾细胞内caspase-3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大麻染毒组小鼠脾细胞的ConA增殖反应和培养上清中IL-2的活性均显著降低,经Hoechst 33258染色可见大量凋亡的脾细胞;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为DNA梯形谱带;透射电镜观察发现100μg/mL大麻组小鼠脾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程度随接触时间延长而显著;荧光定量法检测显示100μg/mL大麻染毒组脾细胞内caspase-3活性显著升高。结论大麻提取物能引起小鼠脾淋巴细胞凋亡。
董鹏卢延旭张晓宇穆彪董佳梓邓小军
关键词:法医毒理学大麻脾细胞半胱氨酸蛋白酶-3
五味子对去卵巢致骨质疏松大鼠胫骨护骨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探讨五味子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将59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五味子组,其中五味子组11只,其余每组12只。摘除大鼠双侧卵巢1个月后,五味子组灌服五味子水煎剂(1g/ml),阳性对照组予己烯雌酚(0.008mg/ml)灌胃3个月(5.6ml/kg)。对不脱钙骨切片进行形态计量并检测胫骨成骨细胞(OB)和骨髓基质细胞(MSC)中护骨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蛋白表达。结果五味子组大鼠胫骨骨小梁体积百分比较模型组显著增高,除骨皮质类骨质平均宽度外,骨小梁吸收表面百分比、骨小梁形成表面百分比、骨小梁矿化率术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OB及MSC中OPG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或P<0.01),OB中RANKL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五味子对卵巢切除大鼠骨质疏松症治疗作用机理之一是通过促进OB和MSC中OPG的分泌,使之与RANKL的结合增多,进而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
李艳董佳梓贾朝娟赵宏艳赵红霞张治国刘梅洁李溳王震刘铭福查青林鞠大宏
关键词:五味子骨质疏松症护骨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沙苑子、狗脊、肉苁蓉和韭菜子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治疗作用的机理探讨
目的   探讨具有温补肾阳作用的单味中药.沙苑子、狗脊、肉苁蓉和韭菜子对去卵巢所致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并从破骨细胞分化调控因子、与骨代谢密切相关的激素和细胞因子等角度,揭示它们治疗的作用机理以及作用特点,为中医药...
董佳梓
关键词:沙苑子狗脊肉苁蓉韭菜子骨质疏松症
桑寄生、枸杞子、桑椹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及其机理探讨被引量:42
2010年
目的:探讨具有滋补肾阴作用的单味中药-桑寄生、枸杞子和桑椹对去卵巢所致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将82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桑寄生组、枸杞子组、桑椹组7组。给药3个月后,采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对不脱钙骨切片进行形态计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胫骨OB和MSCOPG、RANKL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外周血清中IL-1、IL-6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桑寄生组、枸杞子组胫骨TBV%显著增高,TRS%、TFS%、MAR明显降低,OSW、mAR无显著性差异;而桑椹组无显著性变化。桑寄生组OB和MSCOPG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外周血IL-1明显下降;枸杞子组OB和MSCOPG蛋白表达显著增高,RANKL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外周血IL-1、IL-6水平降低;桑椹组无显著性变化。结论:枸杞子的治疗作用机理是促进OB和MSCOPG蛋白表达,抑制RANKL蛋白表达,降低外周血中IL-1、IL-6水平;桑寄生的作用是促进OPG蛋白表达,降低IL-1含量。
董佳梓鞠大宏贾朝娟刘梅洁汪文莱王少君滕静如于智敏刘红王燕平潘静华于峥潘贵超赵宏艳刘铭福王燕
关键词:桑寄生枸杞子桑椹骨质疏松症OPGRANKL
中医药对雌激素受体相关疾病调节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0年
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是一种调节雌二醇作用的配体激活核转录因子,介导大部分的雌激素反应。随着雌激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对ER的研究也不断深入。近年来,有关ER组织学定位、表达、功能及与相关疾病的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并发现中医药对某些疾病治疗的作用机制也与ER密切相关。
时彦菊鞠大宏于智敏董佳梓潘静华刘红王少君赵宏艳
关键词:雌激素受体Α雌激素受体Β中医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