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松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通信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3篇电气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4篇混合储能
  • 4篇储能
  • 3篇直流
  • 3篇直流供电
  • 3篇直流供电系统
  • 3篇供电
  • 3篇供电系统
  • 3篇并联
  • 3篇电系统
  • 2篇电源供电
  • 2篇双向晶闸管
  • 2篇晶闸管
  • 2篇负载设备
  • 1篇电池
  • 1篇电路
  • 1篇电路研究
  • 1篇电容
  • 1篇电源
  • 1篇虚拟阻抗
  • 1篇蓄电池

机构

  • 6篇重庆通信学院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6篇张颖超
  • 6篇程松
  • 5篇钱希森
  • 3篇李龙
  • 3篇曹均灿
  • 1篇赵争鸣
  • 1篇景有泉
  • 1篇聂金铜
  • 1篇路嘉鑫

传媒

  • 3篇电源学报
  • 1篇通信电源技术

年份

  • 5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逆变器无线并联虚拟阻抗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逆变器无线并联提高了分布式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其控制原理为PQ下垂法。传统PQ下垂法基于逆变器并联理想等效模型,各逆变模块参数完全一致,而实际系统中由于器件参数与输出线路阻抗不一致,导致各模块等效输出阻抗不同,造成模块间环流。在系统中加入自校正虚拟阻抗,校正输出阻抗特性,进一步满足等效内阻抗与下垂控制策略间耦合控制关系,进而减小模块间环流。仿真结果证实加入虚拟阻抗后,系统具有良好的均流性能。
路嘉鑫张颖超钱希森程松赵争鸣
关键词:输出阻抗逆变器并联虚拟阻抗
一种适用于混合储能系统的双向软开关同步Buck电路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针对基于超级电容与蓄电池的有源式混合储能系统,提出一种用于储能元件与负载能量交换的软开关双向同步Buck变换器。该变换器在不增加额外谐振元件的情况下,可实现双向变换主功率管的零电压开关。分析了其工作原理,给出了参数设计方法。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由于实现了开关管的零电压开关且应用了同步整流技术,变换器实测效率达95.5%。
程松张颖超代绪强聂金铜
关键词:零电压开关混合储能
一种有混合储能的直流供电系统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混合储能的直流供电系统,应用于电源供电领域,其包括直流电源、蓄电池组、负载设备、超级电容器组、开关电路、控制装置,其中,所述超级电容器组和负载设备与直流电源输出端并联连接,同时,所述超级电容器组通过所述开...
张颖超钱希森程松曹均灿李龙
文献传递
基于底层模块化的通信开关电源可维修性建模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针对目前采用分立元件构成的通信开关电源可靠性低、可维修性差的问题,对通信开关电源整流器进行底层模块化划分。根据我国GJB/Z 91-1997军标手册,提出5种可维修性评价指标,并参照美军标准手册MIL-HDBK-472,分析了5种指标之间的促进关系,通过建模论述了2种不同方案构成的通信开关电源可维修性优劣。结果表明,基于底层模块化的开关电源具有更好的维修性。
程松钱希森李龙张颖超景有泉
关键词:通信开关电源可维修性评价指标模块化
直流供电系统混合储能技术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针对直流供电系统的后备电源中蓄电池使用寿命短、易老化、维护繁琐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超级电容与蓄电池的混合储能方案,并将其应用于通信开关电源系统。仿真和实验的结果表明:在负载功率脉动的情况下,储能系统的功率输出能力较原有方式有了明显提高;并且减少了蓄电池的充放电小循环次数,提高了其使用寿命和系统经济性。对解决直流供电系统中蓄电池储能存在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程松张颖超曹均灿钱希森黄建敏
关键词:蓄电池超级电容混合储能
一种有混合储能的直流供电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有混合储能的直流供电系统,应用于电源供电领域,其包括直流电源、蓄电池组、负载设备、超级电容器组、开关电路、控制装置,其中,所述超级电容器组和负载设备与直流电源输出端并联连接,同时,所述超级电容器组通过所...
程松张颖超钱希森曹均灿李龙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