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凤水

作品数:15 被引量:71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地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都特色临床医学应用发展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肝移植
  • 8篇肝炎
  • 8篇病毒
  • 6篇乙型
  • 6篇乙型肝炎
  • 6篇术后
  • 5篇移植术
  • 5篇移植术后
  • 5篇肝炎病毒
  • 5篇肝移植术
  • 5篇肝移植术后
  • 4篇乙型肝炎病毒
  • 3篇再感染
  • 3篇复发
  • 3篇肝病
  • 3篇丙型
  • 3篇丙型肝炎
  • 3篇并发
  • 3篇并发症
  • 2篇胆道

机构

  • 12篇北京地坛医院
  • 4篇北京大学
  • 3篇天津市传染病...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武警总医院
  • 1篇徐州医学院附...
  • 1篇北京市海淀医...

作者

  • 15篇王凤水
  • 4篇王笑梅
  • 3篇毛羽
  • 3篇沈中阳
  • 2篇庄辉
  • 2篇卜志军
  • 2篇成军
  • 2篇李谦
  • 2篇杜绍财
  • 2篇段英
  • 1篇杨积明
  • 1篇蒋力
  • 1篇蒋圣军
  • 1篇丛旭
  • 1篇任秀昀
  • 1篇金晖
  • 1篇闫玲
  • 1篇张娜
  • 1篇李威
  • 1篇王昕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肝脏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肝博士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移植后乙肝病毒再感染的个体化治疗及影响因素探讨
袁桂玉沈中阳王凤水李谦朱理珉邓永林梁树人李嘉段毅力杨积明曹武奎
该组对145例肝移植患者,观察影响HBV再感染的因素,不同治疗方法预防再感染的疗效;初步探讨T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HBV再感染中的作用。该研究表明肝移植前后的抗病毒治疗可降低肝移植后HBV再感染,并制订了抗病毒治疗的...
关键词:
关键词:乙肝病毒再感染个体化治疗肝移植
HCV RNA PCR酶免检测试剂盒
王宇陈红松王凤水韩建德杜绍财丛旭陈源
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为基础扩增丙型肝炎病毒基因,以塑料微孔板为固体载体,通过酶免疫反应信号来反映PCR扩增的丙型肝炎病毒基因拷贝数,构建丙型肝炎病毒核酸PCR酶免检测试剂盒。通过共价结合原理将寡核苷酸探针固化于...
关键词:
关键词:丙型肝炎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
肝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的临床表现与预后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 研究肝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因终末期乙肝肝病行肝移植的患者术后乙型肝炎复发的临床类型、乙肝病毒指标的变化、对抗病毒再治疗的反应以及预后。结果肝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的高峰时间是在第1年;YMDD变异在拉米夫定失效患者中占61%;本组病例肝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呈现3种临床类型:①纤维淤胆型肝炎,占8%(2/25),病情凶险,病死率高。②亚急性重型肝炎,占12%(3/25),恢复期后表现为肝硬化。③慢性肝炎,占80%(20/25),其中包括活动型和轻型。病情呈活动型者占48%(12/25),其中病情进展较快者可在4~5年内进展为肝硬化。预后与肝病活动程度关系密切,需要与排异反应及药物中毒相鉴别。病情呈轻型占32%(8/25),表现为一过性肝功能异常,预后较好。25例乙型肝炎复发患者,死亡2例,死亡原因均为纤维淤胆型肝炎。结论 肝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的临床表现类型与抗病毒治疗是否及时有效密切相关,应用核苷类似物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治疗,能有效地预防及治疗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早期发现乙型肝炎复发并及时调整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王笑梅兰孟东段英卜志军高岚马烈王凤水成军
关键词:肝移植乙型肝炎病毒复发
A~D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全长逆转录酶区PCR方法的建立及应用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建立适用于扩增我国常见的乙型肝炎病毒(HBV)A~D基因型全长逆转录酶(RT)区(包含全长HBsAg编码区)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并确定其在分析临床标本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建立我国HBV基因序列库,设计适用于扩增A~D基因型HBV全长RT区引物,以A~D基因型HBV重组质粒为模板建立半巢式PCR(snPCR)法,并确定该法灵敏度。用所建立的snPCR对44份HBV DNA定量阳性(>5.0×102拷贝/ml)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扩增及PCR产物直接测序。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测序证实,snPCR可扩增A~D基因型HBV全长RT区,对A、B、C和D基因型HBV质粒扩增的灵敏度分别为1.2×103、7.0×102、6.0×102和6.0×102拷贝/ml。snPCR检测HBV DNA>5×102拷贝/ml血清标本的阳性率为88.64%(39/44),扩增阴性血清标本HBV DNA滴度均处于103拷贝/ml水平。扩增目的产物经直接测序确证无误。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样品中B和C基因型分别占35.90%(14/39)和64.10%(25/39);其中15.38%(6/39)发生RT区变异,包括4例为已知耐药变异;7例(17.95%)存在HBsAg编码区变异,其中2例为已知免疫逃逸变异;6例(15.38%)发生RT区和HBsAg编码区"镜像改变"。结论建立了一种新的扩增全长RT区(涵盖全长HBsAg编码区)的snPCR。该法结合直接测序法,可同时分析我国HBVA~D基因型已知和潜在的耐药变异位点。
刘宝明李彤董建平胥婕李晓光严平王凤水闫玲李文鹏金晖杨靖娴庄辉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逆转录酶区耐药变异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监测肝移植术后门静脉并发症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CDFI)监测对肝移植术后门静脉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CDFI对504例原位肝移植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连续监测。术前监测内容包括门静脉主干直径、血流速度及有无门静脉栓塞等;术后监测内容包括门静脉供体段,受体段、吻合口的直径、管腔内回声、血流方向及血流速度等。结果术后当日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为46.27 cm/s,最小流速为15.8 cm/s,最大流速为110.8 cm/s。358例(71.03%)血流速度>40 cm/s。30 d后,347例(68.85%)流速降至40 cm/s以下。64例(12.70%)出现离肝血流,1例(0.20%)出现完全离肝血流。门静脉并发症13例(2.58%),包括4例(0.79%)栓塞(3例血栓、1例瘤栓),9例(1.79%)吻合口周围狭窄。结论异常门静脉血流信号不一定均出现并发症,连续动态观察门静脉血流的变化更有价值,因此,CDFI技术对监测肝移植术后门静脉并发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任秀昀王凤水刘煜陈新国李威沈中阳庄辉
关键词:肝移植门静脉并发症门静脉栓塞门静脉狭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静注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pH 4)预防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Ⅲ期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在常规使用拉米夫定的基础上,观察联合使用静注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pH 4)(Human 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 for intravenous injection,HBIVIG)对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感染的预防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以单用拉米夫定的历史文献和资料作为对照,与在每天口服100 mg拉米夫定常规用药的基础上,联合应用HBIVIG的肝移植术后患者HBV再感染的结果进行比较;以术后第7、30、90、180天时血清中HBsAg阴转率作为主要疗效指标,术后180 d为主要疗效评价时间点,其余为次要评价时间点;以术后第7、30、90、180天时血清HBV DNA定性检查结果为次要疗效指标;以不良反应、严重不良反应的种类、发生频率及抗-HCV检测结果为安全性评价指标。结果本研究138例患者进入安全性分析,125例患者进入疗效分析。联合用药180 d患者血清HBsAg阴转率为95.96%,7 d阴转率为99.08%,30 d阴转率为99.07%,90 d阴转率为99.01%;单用拉米夫定的历史文献数据分析共收集到肝移植患者153例,血清HBsAg在180 d阴转率为89.54%;4家中心收集到的43例单用拉米夫定历史病例180 d血清HBsAg的阴转率为74.42%;共发生不良反应48例,发生率为34.78%,其中,43例(89.58%)与研究药物无关,相关性不良反应为5例,其中与研究药物的关系为"很可能"的为1例(皮疹),与研究药物的关系原始描述为"可疑"的为4例。结论在常规使用拉米夫定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静注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pH 4)对预防乙肝相关性肝病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是安全有效的,其疗效优于历史资料单用拉米夫定。
龚曼琳苗松廖颖王玉王凤水姚晨杨汇川
关键词:拉米夫定肝移植
胆道镜下氩气刀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探讨胆道镜下氩气刀(APC)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27例经T管窦道胆道镜或经皮经肝胆道镜(PTCS)途径使用APC治疗肝移植术后相关胆道并发症.胆管狭窄经APC凝切增生组织后配合探条扩张;胆管异物经APC凝切后清除;胆管息肉样肉芽先行肉芽组织活检,之后凝切;吻合口缝线经APC凝切后取出.结果 25例28处胆管狭窄的治疗成功率为78.6%(22/28);7例胆管异物的清除率为85.7%(6/7);5例胆管息肉样肉芽的病理检查结果均为良性增生或炎性肉芽,APC清除率为100%;5例胆管吻合口缝线的APC凝切取出率为100%.无APC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胆管狭窄术后3个月复发率为4.5%(1/22),术后6个月累计复发率为13.6%(3/22),均为非吻合口狭窄.胆管异物术后3个月复发率为16.7%(1/6),术后6个月累计复发率为33.3%(2/6).结论 胆道镜下使用APC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胆管异物、胆管息肉样肉芽和处理吻合口缝线的成功率较高.
李斌王永光蒋圣军董丽凤刘建东孙心平王凤水毛羽
关键词:肝移植胆管氩离子凝固术胆道镜
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病理改变分析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对ALT正常或轻度异常尤其年龄偏大,有HBV感染家族史的患者行肝组织活检,了解该部分患者肝组织学特征及其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以便实时地给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05至2010年住院行肝组织活检的慢性HBV感染者,入组者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排除合并其他病毒感染及其他肝病、严重心肺疾病等。采集患者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乙型肝炎家族史、饮酒史及用药史。肝组织学穿刺术前需检查血常规、凝血酶原活动度、肝功能、HBV DNA、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常规肝组织活检,结果用肝脏炎症分级(G0~G4)及纤维化分期(S0~S4)表示。以肝组织炎症分级分成轻度炎症(G0~G1)和明显炎症(G2~G4),以肝组织维化分期分成轻度纤维化(S0~S1)和明显纤维化(S2~S4)。结果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共229例,其中男性160例,女性69例;ALT持续正常者(PNAL)104例,ALT轻度异常组125例。全部入组患者肝病理学分析显示:肝脏炎症分级≥G2期者占45.42%;肝脏纤维化分期≥S2期者占35.38%。随ALT水平的升高,患者的肝脏炎症分级与纤维化分期增高,148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在2~5年随访中,29.7%(44/148)患者ALT水平波动在40~50 U/L,70.3%(104/148)的患者ALT水平、HBV DNA水平均无显著波动(P>0.05);3例(2.1%)患者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分别发生在27岁、31岁和19岁时。结论 ALT正常或轻度异常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存在明显的肝脏炎症及纤维化;即使肝组织活检炎症、纤维化较轻,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2~5年内会出现肝病进展,需引起注意。
张娜赵莹莹欧蔚妮王笑梅段英程丹颖李贲罗爽邢卉春王凤水王鹏王琦成军
关键词:肝组织ALANINEAMINOTRANSFERASE
微孔板固相杂交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寻找一种快速、准确、简便的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Cvirus ,HCV)RNA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的检测方法。方法 所有标本均作逆转录 -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其产物分别以微孔板固相杂交法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 ,对结果可疑及阴性者均以HCVAmplificationKIT对其血清再作扩增并检测 ,并以此为金标准进行比较。结果  1 4 4份血清 (其中抗 -HCV阳性 64例 ) ,微孔板固相杂交法阳性 70例 ,灵敏度 97.1 8% ,特异度 98.63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阳性 61例 ,灵敏度 81 .69% ,特异度 95 .89%。取同一份产物倍比稀释后再作检测 ,前者可检测出 2 -9稀释度 ,后者检测出 2 -7稀释度。结论 微孔板固相杂交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快速、准确、简便 ,并且可定量 ,尤其适用于大批量标本的检测 。
封波张言超王凤水李秀华杜绍财魏来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链反应
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环孢素A的影响因素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考察FPIA测定全血环孢素A浓度时样品的保存条件和保存时间,以及不同抗凝剂和稀释剂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取临床肝移植术后患者的全血标本分别置室温和冰箱冷藏3d或1周,再次测定标本,考察其稳定性;采用不同抗凝剂保存后,测定标本,考察抗凝剂的影响;采用不同溶剂稀释后测定标本与不经稀释对比,考察稀释溶剂的影响。结果:室温或冷藏条件的标本测定结果均与保存前无统计学差异,但冷藏保存变异较小;肝素-锂与EDTA-K2保存标本,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用空白全血稀释后的样品测定结果与未稀释者无统计学差异,但缓冲剂稀释则与未稀释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全血标本在室温或冷藏条件下至少可稳定保存1周,但冷藏保存优于室温保存;标本可以保存在含有肝素-锂或EDTA-K2的取血管中;高浓度标本应该用空白全血稀释,而不能用缓冲液稀释。
孙云川王昕战寒秋王靓王凤水王笑梅李骁
关键词:环孢素A荧光偏振免疫法影响因素保存温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