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颖

作品数:151 被引量:581H指数:12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5篇期刊文章
  • 31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9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0篇细胞
  • 33篇鼻窦
  • 33篇鼻窦炎
  • 25篇慢性
  • 19篇慢性鼻窦炎
  • 19篇免疫
  • 17篇肿瘤
  • 15篇病理
  • 14篇息肉
  • 14篇喉癌
  • 13篇蛋白
  • 13篇染色
  • 13篇黏膜
  • 13篇耳蜗
  • 13篇鼻息肉
  • 13篇变应性
  • 12篇儿童
  • 12篇鼻炎
  • 8篇血管
  • 7篇动物

机构

  • 112篇首都医科大学
  • 89篇北京市耳鼻咽...
  • 12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内蒙古医学院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市气象局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51篇李颖
  • 96篇范尔钟
  • 39篇张罗
  • 30篇韩德民
  • 17篇王向东
  • 15篇王鸿
  • 12篇欧阳昱晖
  • 12篇于振坤
  • 11篇赵守琴
  • 11篇刘海红
  • 9篇周兵
  • 9篇张盛忠
  • 9篇黄志刚
  • 9篇张伟
  • 8篇倪鑫
  • 8篇伯铭羽
  • 8篇王彤
  • 7篇锡琳
  • 7篇诸小侬
  • 6篇刘莎

传媒

  • 4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0篇耳鼻咽喉(头...
  • 9篇首都医科大学...
  • 8篇中华耳鼻咽喉...
  • 7篇中华耳科学杂...
  • 5篇临床耳鼻咽喉...
  • 4篇听力学及言语...
  • 4篇临床与实验病...
  • 4篇中华耳鼻咽喉...
  • 4篇临床耳鼻咽喉...
  • 3篇中国耳鼻咽喉...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病理学杂...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2009年全...
  • 2篇全国耳鼻咽喉...
  • 1篇现代护理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仪器仪表学报
  • 1篇眼科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21
  • 6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7篇2016
  • 9篇2015
  • 6篇2014
  • 5篇2013
  • 8篇2012
  • 13篇2011
  • 7篇2010
  • 14篇2009
  • 9篇2008
  • 9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1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听力损失干预及效果评估--京津冀0-6岁儿童听力筛查诊断中心2016年第三季度学术会议纪要被引量:2
2016年
2016年9月24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成功举办"京津冀儿童听力诊断中心2016年第三季度学术活动"。此次会议继续将参会范围从北京市辐射至整个京津冀地区,来自北京市六家儿童听力诊断中心——解放军总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以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妇幼保健院、天津市聋儿康复中心、天津妇女儿童保健中心等100余人参加了本次学术交流。紧密围绕此次会议议题“儿童听力损失干预及效果评估”,共有8位专家进行发言。
李颖刘海红
关键词:听力损失会议议题筛查诊断京津
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综合诊断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评价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诊断方法的临床应用。方法总结18例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病例,分析其临床特点、CT和MRI影像学特征,通过皮肤点刺试验、血清学检查结果、鼻窦分泌物压片/涂片和培养确定致病真菌的种类,通过病理学方法观察黏膜组织和变应性黏蛋白的特点。结果 18例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7例,患者年龄17~66岁,通过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结合真菌压片/涂片和培养检查,明确致病真菌主要为曲霉菌,黏蛋白病理学检查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和Charcot-Leyden晶体。结论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学检查、真菌病原学以及病理学检查。
王向东王成硕宋晓红伯铭羽李颖王鸿张罗
关键词:真菌变态反应皮肤试验
骨髓反应与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检测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动物模型骨髓中CD34+祖细胞,探讨IL-5对大鼠骨髓单核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方法 采用6-8周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变应性鼻炎组10只和对照组10只,变应性哮喘组10只和对照组10只,以卵清蛋白致敏激发制成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模型,免疫组化检测大鼠骨髓涂片中CD34+祖细胞;取对照组大鼠骨髓单核细胞,培养7天,分为对照组、IL-5组计数集落数。结果 两组动物模型骨髓涂CD34+祖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其对照组;大鼠骨髓单核细胞培养7夭后,各IL-5组单核细胞集落数显著多于对照组。结论 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模型中骨髓CD34+祖细胞增殖,IL-5能刺激骨髓单核细胞增殖形成集落。提示骨髓反应是变应性疾病重要的全身反应机制。
吕晓飞韩德民周兵王向东刘仲燕范尔钟李颖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变应性哮喘动物模型祖细胞
慢性鼻-鼻窦炎CT筛窦分型组织病理学与预后相关性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观察评价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CT筛窦分型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CRS患者,按术前轴位鼻窦CT进行筛窦分型;观察筛窦标本骨质病理学改变,并对筛窦骨质重塑活性进行评分;采用Lund和Kennedy鼻内镜评分评价预后;分析不同CT筛窦分型间筛窦骨质组织病理评分和鼻内镜评分的差异以及骨质组织病理评分和鼻内镜评分的相关性。结果Ⅲ型(骨质增生型)25例,占22.3%;Ⅱ型(空泡型)44例,占39.3%;Ⅰ型(蜂窝型)43例,占38.4%。III型骨组织病理改变程度和术后随访鼻内镜评分分别与Ⅰ型和Ⅱ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0.02)。CRS患者的筛窦骨组织病理评分和术后鼻内镜评分有明显相关性(x2=9.78,P=0.002)。结论CRS的cT筛窦分型具有相应组织病理学基础;新骨形成或重塑是反映鼻窦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筛窦骨组织病变程度能够反映患者术后预后情况;CT筛窦分型对鼻内镜外科手术疗效的预测具有现实应用意义。
王彤周兵张盛忠范尔钟臧洪瑞李颖
关键词:鼻窦炎筛窦病理学预后
CD34^+细胞在变应性鼻炎外周血和鼻黏膜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CD34+细胞在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和鼻黏膜中的表达及髓外CD34+细胞可能参与变应性鼻炎鼻黏膜中的炎性细胞特别是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s,EOS)局部生成的可能性。方法取变应性鼻炎发作期和非发作期患者各12例,两组患者分别取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做CD34+细胞记数;分别取鼻黏膜,用免疫组化方法标记CD34+细胞,在尽可能排除血管内皮细胞和纤维细胞CD34+阳性表达后,计数CD34+细胞。结果变应性鼻炎患者发作期外周血中CD34+细胞表达明显高于非发作期患者外周血中CD34细胞的表达(P<0.05),鼻黏膜中CD34+细胞主要表达于黏膜下层EOS聚集区,非发作期患者鼻黏膜中CD34+细胞表达明显高于发作期的鼻黏膜(P<0.01),并与活化的EOS数呈负相关。结论变应性鼻炎外周血、鼻黏膜中CD34+细胞的表达,提示了髓外CD34+细胞可能参与变应性鼻炎鼻黏膜中的炎性细胞特别是EOS的局部生成。
吕晓飞王宁宇韩德民周兵王向东范尔钟刘仲燕李颖
关键词:CD34^+细胞鼻黏膜外周血免疫组化方法CD34细胞髓外
喉、喉咽癌患者外周血播散肿瘤细胞检测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RT-PCR以CK19mRNA作为标记物在检测喉癌、喉咽癌患者外周血播散肿瘤细胞(disseminatedtumorcell,DTC)的意义。方法采用套式RT-PCR,以CK19mRNA为指标,检测32例喉癌、喉咽癌患者外周血中的DTC。结果CK19mRNA总阳性率为46.9%(15/32);其中喉癌阳性率为40%(10/25);喉咽癌阳性率为71.4%(5/7)。20例正常对照组全部阴性。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75%(9/12),非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30%(6/20),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阳性组患者的无瘤生存期(20.29±5.16月)比阴性组(37.13±3.23月)明显缩短,经Log-rank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46,<0.05),阳性组的复发率(66.7%)比阴性组(18.8%)增高(P<0.05)。并且做了生存分析,有统计学差异(P=0.015,<0.05)。结论以CK19mRNA肿瘤标记物,用精确设计的RT-PCR技术对外周血DTC的检测有助于喉癌、喉咽癌转移的早期发现;随访初步发现用DTC的检测有望作为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早期预示手段。
李平栋于振坤黄志刚房居高倪鑫王琪范尔钟李颖
关键词:下咽肿瘤肿瘤循环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喉癌线粒体DNA拷贝数的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squamouscellcarcinoma,LSCC)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DNA,mtDNA)拷贝数异常与TNM分期和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32例喉癌、相应癌周组织石蜡标本,显微切割分离癌及癌周组织,分别提取总DNA。以ND1和β-actin为目的基因,进行SYBRGreenⅠ荧光定量PCR扩增,并对不同TNM分期和分化程度LSCC的mtDNA拷贝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LSCCⅠ和Ⅱ期癌周、癌组织平均(β-actin/ND1DNA)比分别为0.269和0.274,Ⅲ和Ⅳ期癌周、癌组织平均(β-actin/ND1DNA)比为0.168和0.157。癌周组织低、中、高分化的平均(β-actin/ND1DNA)比分别为0.184、0.237、0.239;癌组织分别为0.175、0.201、0.226。结论LSCC癌组织Ⅲ和Ⅳ期的mtDNA拷贝数显著高于Ⅰ和Ⅱ期,mtDNA拷贝数与肿瘤分化程度成负相关,mtDNA拷贝数的变化在肿瘤的发病机制中可能是一个早期事件。
许洪波黄志刚高晗陈晓红范尔钟李颖
关键词:喉肿瘤DNA线粒体
噪声性聋小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生长相关蛋白-43变化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通过噪声引起4周龄昆明小鼠出现暂时性阈移(tmporary threshold shift,TTS)和永久性阈移(permanent threshold shift,PTS),观察听觉通路耳蜗螺旋神经节神经元(spiral ganglion of cochlea,CG)中生长相关蛋白(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 43,GAP-43)变化,探讨听觉损伤后内耳突触修复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32只昆明小鼠制作噪声性聋动物模型,进行听觉脑干诱发反应听力检测,用免疫组化法对耳蜗听觉通路中GAP-43在神经损伤刺激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噪声性聋引起PTS后CG的GAP-43表达在损伤后第7天出现增加,第14天仍增加明显,而TTS组无明显变化。结论噪声性聋听觉通路神经性损伤作用后7天,GAP-43出现增高说明内耳开始出现突触修复。
夏寅龙海珊龚树生雷雳冯娟娟范尔钟李颖赵庆韩德民
关键词:小鼠耳蜗螺旋神经节
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前语言交流能力发展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分析人工耳蜗植入后儿童前语言交流能力的发展规律,探讨其与其它听觉及言语评价指标的相关性,为早期听觉言语康复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对23例接受国产人工耳蜗植入术的语前聋儿童进行一年的随访,手术月龄12~66个月,平均35±3个月。分别于开机时及开机后1、3、6、9、12个月使用录像分析法对患儿的轮流交流、主动交流、视觉交流及听觉注意4项前语言交流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估;同时使用听觉行为分级(CAP)、言语可懂度分级(SIR)问卷对其听觉和言语能力进行评估。结果随术后开机时间延长,患儿的轮流交流和听觉注意能力呈显著增长趋势(P〈0.05),前6个月增长较快(P〈0.05),后6个月缓慢增长(P〉0.05);患儿主动交流和适时的视觉交流能力得分较低,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CAP和SIR得分与轮流交流和听觉注意能力相关。结论随着人工耳蜗使用时间的延长,患儿逐步建立了听/说的交流模式;前语言能力评估结果与CAP和SIR得分有相关性,三者结合可相互印证并能更全面准确地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儿童早期听觉、语言和交流能力进行评估。
孟超陈雪清董瑞娟郑妍徐天秋吕静钟妍李颖郭倩倩
关键词:儿童人工耳蜗
融合蛋白GST-反式转录激活因子蛋白-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及对血迷路屏障作用
2015年
目的表达并纯化融合蛋白GST-反式转录激活因子蛋白-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GST-trans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enhanced green f luorescence protein,GSTTAT-EGF P),并研究其是否能跨越血迷路屏障(blo o d labyrinth barrir,BLB)进入内耳。方法用基因重组技术将编码TAT蛋白11个氨基酸短肽基因和EGFP基因重组,分别构建p GEX-6p-1-TAT-EGFP和p GEX-6p-1-EGFP表达载体,将载体分别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用GST树脂柱亲和层析纯化融合蛋白。将10只豚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肌肉注射GST-EGFP和GST-TATEGFP;2~4 h后豚鼠经麻醉、断头取耳蜗等组织。用2%多聚甲醛固定,耳蜗经10%EDTA(p H7.4)脱钙、OCT包埋,制备颞骨冰冻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和荧光显微镜技术观察TAT短肽是否可以携带分子量55 k D的GST-EGFP跨越BLB进入内耳。结果 GST-TAT-EGFP进入内耳后主要分布于血管纹和螺旋器,而对照组EGFP不能进入内耳。结论短肽TAT可转导大分子蛋白通过BLB进入内耳,为外源性蛋白药物治疗内耳疾病提供新手段。
杜延顺李颖杨军张伟张罗
关键词:重组融合蛋白质类血迷路屏障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