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星球
- 作品数:26 被引量:204H指数:8
- 供职机构:江西省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江西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江西省防灾减灾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2010年冬季江西两次暴雨过程的环境场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利用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雨量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以及NCEP每6 h一次的1°×l°全球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0年12月12日和15日江西2次大范围暴雨过程。结果表明,在"拉尼娜"的气候背景下,高空急流右后侧的强辐散区与中低层异常加强的西南气流辐合区耦合,形成冬季暴雨过程。在动力、水汽条件方面,冬季暴雨700 hPa高度层比850 hPa高度层表现明显,暴雨落区与700 hPa高度层的水汽辐合区一致。与江西汛期暴雨过程相比,涡度、散度、垂直速度量值较小,动力条件较弱,造成逐小时降雨强度不大;850 hPa高度层的比湿值仅为汛期值的50%,低层水汽条件差,但整层水汽输送与汛期暴雨相近;对流不稳定、对称不稳定为冬季强降雨、强降雪存储了不稳定能量。
- 朱星球王咏青
- 关键词:暴雨环境场
- 台风“风神”路径、强度及引发江西降水诊断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T213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从水汽条件、热力条件、动力条件等方面,对2008年第6号台风"风神"路径、强度变化的原因,及其对江西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台风路径与副高的强度和位置变化密切相关,台风移动方向与风场结构中强风速的风向一致。台风在海上强度减弱主要与水汽来源不足有关,登陆后还与冷空气侵入暖中心有关。由于强度减弱且西南季风不强,造成水汽来源不足,从而导致"风神"没有给江西造成大范围暴雨天气。其中的局地强降水天气发生在台风环流高能梯度锋区,这主要是由于干侵入引发对流性不稳定造成的。
- 朱星球应冬梅
- 关键词:暴雨
- 诱发江西省泥石流、滑坡的降水特征分析被引量:15
- 2004年
- 统计分析了1960~1999年江西泥石流、滑坡的降水量特征,发现泥石流、滑坡不仅与3d内大降水(≥50mm)、1h最大雨量,而且与累计降水量也有较大关系。
- 朱星球
- 关键词:泥石流滑坡降水
- 江西省2014年5月21-25日暴雨过程气象服务分析评价
- 2014年5月21-25日暴雨天气过程在江西共有二个阶段,降水主要集中在赣西、赣东南及赣北地区,大部地区50-150mm,局部达200mm以上,其间隔时间较短,强度较大。我省赣西部分地区农田受淹、城区积水、交通受阻;部分...
- 傅文兵刘晓晖朱星球罗少华汪如良
- 文献传递
- 江西环境寒潮时空分布特征及预报思路被引量:1
- 2017年
- 利用1960-2008年49年的江西省83个常规观测站资料,分析江西寒潮时空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寒潮带来大雪大风天气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我省区域性寒潮发生次数有减小趋势,80年代后有无寒潮年份出现;我省区域性寒潮出现在10月下旬到次年4月初,2月份次数最多。区域性寒潮维持日数一般为1~2天,最长时间为3天。出现寒潮呈明显得南多北少,分布存在两个大值和两个低值中心,而寒潮带来大风和大雪则是北部多于中南部。对49年内全省20次区域性寒潮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得到寒潮预报着眼点及预报指标,为预报员预报寒潮提供好用参考判据。
- 吴静彭亮朱星球
- 关键词:寒潮时空分布特征
- 江西2002年6月底连续暴雨过程分析被引量:22
- 2003年
- 阐述了产生江西省2002年6月底连续暴雨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并对这次过程进行了物理量诊断分析和中尺度云图分析。
- 郭达烽毛连海朱星球
- 关键词:暴雨
- 江西低温雨雪冰冻应急服务经验与思考
- 对2008年元月12日~2月2日江西持续低温雨雪冰冻气象服务的成功之处进行了总结,也对影响服务质量和效益的预报准确率、灾害监测与评估、应急服务、信息传播、防灾抗灾重要性等方面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反思,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气候变化...
- 朱星球杜筱玲刘芳
- 关键词:低温雨雪灾害监测
- 文献传递
- 属性层次模型在台风灾害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4年
- 为了评估台风的灾害影响程度,本文分析了1971-2012年影响江西的台风灾害特征,引入了属性层次模型(AHM),基于风、雨、气旋等气象因素计算综合影响指数,对1971-2012年影响江西的台风进行了灾害评估。另外,综合考虑风雨因素和承灾体的易损性,建立单个台风的灾害分布评估模型,对单个台风在不同区域的影响进行评估。对比灾情损失来看,此评估模型可以为开展防台减灾和灾后重建提供定量、定点的参考数据。
- 朱星球许彬张超美
- 关键词:台风属性层次模型灾害评估气象因子
- 2003年高温高峰期与缓和期天气形势及物理量诊断对比分析被引量:4
- 2005年
- 利用1°×1°的T213分析资料和实时常规探测资料,对2003年高温高峰期与缓和期的天气形势和物理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高温高峰期副高强盛和稳定,低层有暖中心和反气旋环流对应,500hPa及以上表现为更明显的负涡度、下沉运动,以及低层相对湿度≤60%,且层结特别稳定;而在高温缓和期,500hPa副高不稳定,且对应低层辐合、冷空气活动频繁,700hPa及以下表现为正涡度、上升运动和水汽辐合。另外,分析还发现,高温高峰期到缓和期天气突变的主要原因是贝加尔湖及东北地区低压明显发展,并替代了前期的脊区;中心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低压维持,并不断分裂低槽东移,引导低层冷空气南下,使副高不稳定,强度减弱,低层的暖性结构发生了变化。
- 许爱华郭达烽朱星球
- 关键词:高温物理量
- 从领导批示探讨决策气象服务的敏锐性和针对性
- 本文首先分析了江西省领导近几年来在气象服务材料上的批示,然后根据批示的内容、时间等特点分析了决策气象服务的现状和需求,探讨决策气象服务为新农村建设、两型社会建设的方向,以利于提高决策气象服务材料的可利用性、科学性和主动性...
- 朱星球何财福刘芳
- 关键词:气象服务批示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