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手术
  • 2篇手术治疗
  • 2篇肝癌
  • 1篇胆道
  • 1篇胆道疾病
  • 1篇胆道支架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肝
  • 1篇乙型肝炎肝硬...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肝癌
  • 1篇灶性
  • 1篇增生
  • 1篇生物材料
  • 1篇生物降解
  • 1篇手术治疗分析

机构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解放军第18...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施纯朝
  • 2篇张诚华
  • 2篇薛峰
  • 2篇孙延富
  • 2篇陈一杰
  • 1篇廖泽飞
  • 1篇杨立学
  • 1篇何谦
  • 1篇姚清勇
  • 1篇王义
  • 1篇王义
  • 1篇杨立学
  • 1篇赵晓飞
  • 1篇吴晓峰

传媒

  • 2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实用药物与临...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成人肠套叠21例手术治疗体会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成人肠套叠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1例成人肠套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肠套叠类型,小肠型11例,回结肠型6例,结肠型3例,空胃型1例,经行手法复位、根治性结肠切除术、空回肠部分切除术等手术治疗后均痊愈,随访无复发。结论成人肠套叠多由肠管器质性病变诱发,应及时予以手术治疗。
陈一杰姚清勇廖泽飞施纯朝张诚华
关键词:成人肠套叠手术
索拉非尼应用于肝癌TACE术后的效果及意义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与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治疗肝癌的效果及预后。方法选择我院首次接受肝癌治疗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接受TACE治疗后第4天服用索拉非尼,每次400 mg;对照组仅接受TACE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血清甲胎蛋白浓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35.6%,疾病控制率为73.3%,均高于对照组的20.0%及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8.9%的患者甲胎蛋白浓度下降超过50%,而对照组为2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VEGF浓度明显下降(P<0.01),而对照组呈上升趋势,但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ECOG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腹泻、手足综合征、高血压和皮疹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后均得到缓解。结论索拉非尼联合TACE术是一种有效的肝癌治疗方法 ,降低了VEGF的浓度,从而可能降低肿瘤的复发率,且其引起的不良反应可以通过治疗得到缓解,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杨立学薛峰孙延富王义施纯朝
关键词:肝癌索拉非尼化疗栓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被引量:33
2013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方法以8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8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检测血清转氨酶、乙肝5项血清学标志及HBV DNA。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肝癌家族史、不良饮食习惯、糖尿病、长期饮酒史、HBV DNA(+)、HBSAg(+)、抗-HBe(+)等7个因素进入回归模型,OR值分别为2.817(2.228~3.147)、1.692(1.451~2.186)、4.838(4.400~5.317)、2.106(1.695~2.858)、4.912(4.017~6.023)、1.178(1.038~1.784)、5.001(3.491~6.304)。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若同时伴有HBV DNA(+)、HBSAg(+)、抗-HBe(+),并有糖尿病或长期饮酒史或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都是原发性肝癌的高危人群。
施纯朝薛峰孙延富王义杨立学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26例手术治疗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是肝脏的一种罕见的良性病变,目前病因尚不明确。FNH被定义为肝脏内由形态良性的肝细胞构成结节,而结节外肝组织在组织学上正常或基本正常[1]。2006年1月—2011年4月我院收治26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FNH患者,
陈一杰何谦施纯朝张诚华
关键词: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手术治疗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肠癌根治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20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手术全部成功,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1例,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8例,根治性胃全部切除术1例,手术平均时间为(360.4±43.2)min、平均切口长度(5.6±1.3)cm、平均出血量(321.8±188.9)ml、平均清除淋巴结数(11.5±4.6)枚。其中术后3例出现并发症,1例出现切口感染、2例出现胸腔积液。结论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效果良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施纯朝
关键词:胃肿瘤腹腔镜术
聚丙交酯/乙交酯胆道支架生物降解及与宿主的相容性被引量:3
2015年
背景:胆道支架广泛应用于不同的胆道疾病的外科治疗中,但目前使用的胆道支架存在一定的缺陷。目的:探讨聚丙交酯/乙交酯胆道支架的生物降解性和相容性。方法:制备聚丙交酯/乙交酯胆道支架,浸入胆汁中,浸泡后1,2,3,4,5周,分别取8个实验支架干燥处理后置于扫描电镜下进行观察。于无菌条件下将实验支架植入大鼠皮下,分别于植入后1,2,3,4,5周,处死2只,将实验支架取出,观察支架外观及实验动物周围肌肉组织情况。观察不同时间的支架大体外观和电镜扫描情况,计算降解率,并了解实验动物肌肉埋植情况和支架情况。结果与结论:植入后1周支架外形基本保持完整,但质地变软,之后逐渐出现表面粗糙并存在裂痕,支架管壁出现塌陷,植入后5周支架被完全降解。降解前,实验支架经扫描电镜观察呈现出清晰的三维立体网状结构,随着实验时间的不断延长,支架表面和截面腐蚀现象不断加重。经凝胶渗透色谱仪检测发现,植入后1周,支架相对分子质量出现迅速的下降现象,之后渐保持平缓下降状态。植入后2周检测,相对分子质量下降为15 000;植入后4周,支架质量损失约40%;所有实验动物均成活,未出现中毒和过敏以及热源反应等,手术伤口均良好愈合,未发生感染。经组织学观察,植入后5周,支架被完全降解,降解率为100%,周围肌肉组织恢复至正常状态。结果表明,聚丙交酯/乙交酯胆道支架具有良好的体外降解性以及生物相容性。
施纯朝赵晓飞吴晓峰
关键词:生物材料胆道疾病可降解性生物降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