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
- 作品数:45 被引量:141H指数:7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保健专项资金科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正向夹层再入真腔技术在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预后评估
- 2023年
- 正向夹层再入真腔(ADR)技术是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介入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是CTO介入治疗Hybrid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某些CTO患者或某些CTO病变的唯一治疗方法。现对Stingray球囊辅助下ADR在CTO病变中的应用及临床预后进行评估,以期增加对该技术的了解,为更好地治疗CTO病变提供参考。
- 赵林李丹张涛
- 关键词:慢性完全闭塞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三维标测系统指导射频消融治疗左后间隔基底部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 探讨左后间隔基底部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VAs)体表心电图特点及三维标测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1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的 连续6例起源于左 后间隔基底部的VAs患者。所有患者均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进行激动标测,并行射频消融治疗,分析患者12导联心电图QRS波特征。结果 6例VAs患者经射频消融全部即刻成功,随访复发1例(1/6),该病例左心室及右心标测后最早激动点位于左后间隔基底部,多次消融后室 性期前收缩消失。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起源于左后间隔基底部的VAs患者心电图特征均表现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电轴左偏,Ⅰ、aVL导联呈高大的R型,Ⅱ导联呈r S型,Ⅲ、aVF导联呈r S型或QS型,V导联呈r’s R型或R型,V~V导联呈高大R型,V导联呈Rs型或R型,V导联呈Rs型,R/s>2。结论 左后间隔基底部起源的VAs患者有典型心电图特征,三维标测系统指导射频消融治疗该部位起源的VAs安全有效。由于解剖结构的影响,部分患者需要使用普通盐水灌注导管到位消融。
- 张涛赵华韩智红汪烨王云龙吴永全任学军
- 关键词:室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
- 心房颤动患者单次射频消融术后的远期效果及影响因素的观察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的疗效,探索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9月首次行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的63例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分析术后长期有效性、探讨影响远期复发的因素。结果 63例房颤患者中,单次消融后第一年随访时23.8%的房颤患者复发,其中阵发性房颤20.8%复发,持续性房颤40%复发。平均随访46.7个月时40.7%的房颤患者复发,其中阵发性房颤38%复发,持续性房颤55.6%复发。年龄为房颤单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3.8,95%CI:1.264~11.426,P=0.017)。结论射频消融治疗房颤远期观察具有较高的复发率,且年龄大的患者存在更高的复发率。
- 张涛谭鹏进徐新华孙晓艳商丽华
-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房颤动导管消融
- 血清标志物半乳糖凝集素-3与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该研究旨在揭示血清标志物半乳糖凝集素-3(Gal-3)在心房颤动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基础血清Gal-3水平预测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率的价值。方法:连续入选就诊于北京安贞医院因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行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的患者共152例,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组110例(72.4%),持续性心房颤动组42例(27.6%)。入院后手术前经深静脉采集血液样本冻存,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基础血清Gal-3水平,同时采集基线临床、实验室资料,建立样本库。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随访,判断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情况并记录。结果:基础血清Gal-3水平在阵发性/持续性心房颤动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1(9.06,41.60)vs.8.88(3.14,53.12)μg/L,P=0.582]。随访时间为(340.9±145.8)d,心房颤动复发共42例(27.8%),其中持续性心房颤动组13例(31.0%),阵发性心房颤动组29例(26.6%)。心房颤动复发组血清Gal-3水平高于维持窦律者[38.52(3.65,220.73)vs.4.00(0.22,13.69)μg/L,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清Gal-3是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OR=1.009,95%CI:1.005~1.014,P<0.001)。结论:心房颤动复发组血清Gal-3水平高于维持窦律者,可作为预测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帮助临床医生筛选更适合接受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手术的患者并使其从手术中获益。
- 隗祎丁金花郭馨竹李霞玲梁卓张涛赵华王云龙韩智红王楠任学军
- 关键词:心房颤动半乳糖凝集素-3心房纤维化射频消融
- 胆固醇代谢标志物与冠状动脉SYNTAX评分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胆固醇代谢标志物水平与反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SYNTAX评分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冠心病患者共103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计算SYNTAX评分,根据评分数值分为低、中、高危组,检测所有患者接受调脂治疗前胆固醇代谢标志物的水平,分析胆固醇代谢标志物与SYNTAX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SYNTAX评分中危组较低危组患者的菜油固醇、谷固醇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提示随着胆固醇吸收标志物水平的升高,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加重。相关性分析显示:菜油固醇、谷固醇与SYNTAX评分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谷固醇(B=0.233,P=0.043)与SYNTAX评分呈正相关。结论:胆固醇吸收标志物与SYNTAX评分正相关,可作为判断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之一。
- 张涛辛伟王绿娅米树华
- 关键词:SYNTAX评分冠心病
-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斑块易损性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15
- 2016年
-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与冠状动脉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科首次接受冠状动脉内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治疗的的冠心病患者78例,对病变部位进行血管内超声检查(IVUS),根据其特征分为易损斑块组(49例)及稳定型斑块组(2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HCY水平并对冠状动脉病变部位IVUS图像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与稳定斑块组相比,易损斑块组HCY水平显著增加(P<0.01);其病变处血管面积(EEMA)、斑块面积(PA)、斑块负荷(PB)、偏心指数(EI)、正性重构及脂质斑块均显著增加(P<0.05);负性重构更多见于稳定斑块组(P<0.01)。HCY与EEMA、PA、PB、EI、正性重构及脂质斑块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加冠心病患者病变血管斑块的不稳定性,联合IVUS检查有助于对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判断。
- 陈青米树华张晓霞戴文龙苏工张涛田磊赵全明
-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冠状动脉造影易损斑块稳定斑块
- 胆固醇代谢标志物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5年
- 血清胆固醇代谢标志物可以反映机体胆固醇的代谢状态,与传统血脂指标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胆固醇代谢标志物的研究已初步应用于临床,包括个体胆固醇代谢状态的差异、胆固醇代谢标志物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调脂药物对胆固醇代谢的影响及药物疗效评价等.胆固醇代谢标志物的研究对血脂代谢的流行病学调查、个体化调脂治疗及指导临床合理应用调脂药物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1-2].本文从血清胆固醇代谢标志物的水平来阐述体内胆固醇代谢状态及其对临床调脂治疗的指导意义.
- 李道荣张涛杨红霞米树华
- 关键词:血脂异常胆固醇调脂治疗
- 新型口服抗凝药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的疗效分析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观察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LAAT)的影响及效果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因心房颤动行导管消融治疗的患者960例,术前均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存在LAAT的患者33例(3.4%),口服NOACs治疗后23例复诊。观察服用NOAC≥3周左心耳血栓的消退情况,左心耳血栓消失或减小定义为有效,无变化或增大定义为无效。结果:33例左心耳血栓患者中CHA2DS2-VASc评分≤1分为17例(51.5%,其中0分4例,1分13例)。23例患者中,服用利伐沙班15 mg/d 6例,有效5例(83.3%),服药时长112(54,352)d;达比加群酯110 mg 2次/d 7例,有效2例(28.6%),服药时长69(28,265)d;达比加群酯150 mg 2次/d10例,有效9例(90%),服药时长78(44,190)d。达比加群酯110 mg 2次/d治疗无效的5例,改用达比加群酯150 mg2次/d,服药≥3周后再次复查TEE,4例(80%)血栓消失。达比加群酯110 mg 2次/d与150 mg 2次/d对比,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ACs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的治疗有效,高剂量的NOACs效果优于低剂量。低的栓塞风险评分心房颤动患者也有较高的左心耳血栓检出率。
- 王琼瑶李文张磊戈晓珍赵华张涛韩智红任学军
- 关键词:心房颤动左心耳血栓
- 心房心肌病与心房颤动和卒中关系的研究新进展被引量:1
- 2021年
- 心房颤动是目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在欧洲,55岁以上的成年中心房颤动患者为880万[1]。在美国,目前确诊的心房颤动患者接近230万人[2]。在我国,60岁以上男性心房颤动患病率2.0%,女性1.6%[3];到2050年,60岁以上男性心房颤动患者520万、女性310万[4]。心房颤动患者的卒中发生率较无心房颤动患者升高5倍,死亡率升高2.5倍[5]。既往认为心房颤动相关的卒中是因为左心耳血液瘀滞,血凝块形成,脱落后引起脑血管栓塞。
- 张磊丁辉韩智红张涛赵华任学军
- 关键词:心房颤动卒中抗凝
- 比伐芦定抗凝治疗在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旋磨术中安全性与有效性的研究
- 2024年
- 目的:评价比伐芦定在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旋磨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北京安贞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因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病变行旋磨术入院的患者182例,其中88例使用比伐芦定抗凝治疗,94例使用普通肝素抗凝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病变特点、旋磨治疗情况、并发症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结果:普通肝素组1例患者旋磨未成功,其余所有患者均旋磨成功并置入支架。比伐芦定组患者围术期心肌损伤显著少于普通肝素组(8.0%vs.18.1%,P=0.044),比伐芦定组患者总出血事件显著少于普通肝素组(4.5%vs. 14.9%,P=0.025),住院期间无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旋磨术中使用比伐芦定抗凝治疗能显著减少围术期心肌损伤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 张涛段作成冯婷婷张宇晨王志坚赵林
- 关键词:冠状动脉钙化病变冠状动脉旋磨术抗凝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