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媛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电站设备状态监测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理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篇碳纳米管
  • 4篇纳米
  • 4篇纳米管
  • 3篇热解
  • 3篇催化
  • 3篇催化剂
  • 2篇合成温度
  • 1篇电加热
  • 1篇热解法
  • 1篇颗粒尺寸
  • 1篇火焰法
  • 1篇焙烧
  • 1篇焙烧温度
  • 1篇催化活性

机构

  • 4篇华北电力大学

作者

  • 4篇孙保民
  • 4篇贾斌
  • 4篇郭永红
  • 4篇袁媛
  • 2篇王阳
  • 1篇丁兆勇

传媒

  • 4篇人工晶体学报

年份

  • 3篇2012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火焰热解法与电加热热解法合成碳纳米管的对比分析
2012年
应用Fe/Mo/Al2O3载体载入式催化剂,以CO为碳源,分别通过火焰热解法和电加热热解法合成了碳纳米管。为了探究导致两种方法合成产物异同的原因,分别对两种方法中对应的实验操作和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表明:(1)由于热解形式不同-火焰热解形式的剧烈性和电加热热解形式的缓和性,导致两种方法热解区气流扰动强度存在巨大差别,极大影响了产物的产量和质量;(2)由于合成温度不同,火焰热解法合成温度为830℃,可以合成单壁碳纳米管,而电加热热解法合成温度为790℃,仅能合成双壁、三壁碳纳米管。
郭永红贾斌孙保民袁媛
关键词:碳纳米管电加热合成温度
催化剂焙烧温度对热解火焰法合成碳纳米管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为了探讨在制备Fe/Mo/Al2O3载体载入式催化剂过程中的焙烧温度对实验产物的影响,在热解火焰法中,以CO为碳源,设计了6组实验工况,对不同焙烧温度的合成产物碳纳米管进行对比分析,实验产物的形貌与特征用扫描电镜和拉曼光谱表征。分析表明,在本组实验条件下,催化剂焙烧温度为800~1000℃时,可以使催化剂颗粒尺寸更小,分散性更好,催化活性更高,实验合成的碳纳米管以多壁碳纳米管为主,产量较多,质量较佳,焙烧温度为900℃附近时,合成了高质量的单壁碳纳米管。
孙保民袁媛郭永红贾斌王阳
关键词:碳纳米管催化剂焙烧温度
热解火焰法合成碳纳米管:催化剂与合成环境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以CO为碳源,通过氧炔焰形成热解火焰合成了碳纳米管。为了详细研究催化剂与合成环境对合成产物的影响,实验分别应用不同催化剂在不同合成环境中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催化剂颗粒尺寸直接决定合成产物的种类,不同产物对合成温度也有不同要求,过高温火焰环境会遏制碳纳米管的合成。最终得出,Fe/Mo/Al2O3载体催化剂适合在热解腔内部830℃无氧的环境下催化合成小直径的单壁、双壁和三壁碳纳米管,而由Fe(CO)5热解-附着-聚合产生的Fe催化剂颗粒适合在600℃的V型体火焰中催化合成大直径多壁碳纳米管。
贾斌孙保民郭永红袁媛丁兆勇
关键词:碳纳米管颗粒尺寸催化活性合成温度
催化剂的组成对热解火焰法合成碳纳米管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在热解火焰法合成碳纳米管的实验研究中,采用Fe-Mo/Al2O3双金属载体式催化剂合成碳纳米管,实验设计了四组工况研究Mo的含量变化对实验产物的影响,同时尝试采用Co-Mo/Al2O3双金属催化剂,制备了两组催化剂初步研究Co的含量变化对实验产物的影响趋势,并对催化合成的实验产物进行了表征。
郭永红袁媛孙保民王阳贾斌
关键词:碳纳米管催化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