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昭林

作品数:10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广东省海洋渔业科技推广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养殖
  • 3篇养殖区
  • 3篇群落
  • 3篇网箱
  • 3篇污染
  • 3篇污染评价
  • 2篇营养盐
  • 2篇有机碳
  • 2篇植物
  • 2篇扇贝
  • 2篇水产
  • 2篇水产养殖
  • 2篇水环境
  • 2篇群落特征
  • 2篇中碳
  • 2篇主成分
  • 2篇主成分分析
  • 2篇网围
  • 2篇围网
  • 2篇环境质量

机构

  • 9篇中国水产科学...
  • 4篇上海海洋大学

作者

  • 10篇罗昭林
  • 9篇朱长波
  • 8篇郭永坚
  • 7篇李俊伟
  • 5篇颉晓勇
  • 4篇陈素文
  • 3篇粟丽
  • 2篇阴晓丽
  • 2篇郭奕惠
  • 1篇王兆礼
  • 1篇区又君
  • 1篇陈利雄
  • 1篇张汉华

传媒

  • 4篇南方水产科学
  • 2篇广东农业科学
  • 2篇渔业科学进展

年份

  • 5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深澳湾网箱养殖对周边水环境和牡蛎生长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为了研究网箱养殖对周边水环境和牡蛎生长的影响,于2012年6~8月对距深澳湾网箱区边缘0、20、50、100、200、500、1 000 m和EN0m的水质和牡蛎进行研究。水质监测结果表明,距网箱区边缘20 m以内的水体中无机氮、无机磷和POM的浓度较50 m以外的高。0 m处的无机氮和无机磷的浓度最高,分别为16.11、1.01μmol/L,网箱边EN0m和0 m处的溶氧最低;牡蛎的生长表明,网箱边缘0 m处牡蛎壳高特定生长率为0.76%/d,显著高于50 m以外的区域,网箱区20 m以内牡蛎湿重的特定生长率高于50m以外的区域,但差异不显著。总体表现为网箱养殖对20 m范围内水环境和牡蛎生长的影响较50 m以外的区域大。
王兆礼朱长波张汉华罗昭林郭永坚粟丽
关键词:网箱养殖水环境牡蛎
凡纳滨对虾-鲻网围分隔混养模式下经济与生态效益评价被引量:4
2014年
为探索新型对虾生态养殖模式,于池塘中构建围网开展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鲻(Mugil cephalus)混养试验。鲻密度依次为0尾(M0,对照组)、250尾(M250)、500尾(M500)和800尾(M800)。结果显示,鲻放养组的饵料系数均比对照组低,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M250组对虾产值(30.30×104元·hm-2)及总产值(31.02×104元·hm-2)为各组最高,M800组对虾产值(20.96×104元·hm-2)及总产值(23.30×104元·hm-2)最低。试验结束后,放养较多鲻的处理组(M500和M800)的总有机碳(TOC)有约20 mg·L-1幅度的下降,而M0和M250则变动极小,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养殖末期鲻放养组的亚硝态氮(NO2-N)质量浓度均高于对照组M0,且M250组NO2-N及氨氮(NH4-N)质量分数居于各组最高(P>0.05)。试验表明,在池塘围网混养少量鲻(M250)时对虾产量最高,而混养较多鲻(M500和M800)时饲料成本较为节约且水质指标较好。采取养殖前期多放鱼,后期适当分鱼以降低密度的措施,可能更有利于虾塘经济与生态效益的提高。
朱长波郭永坚颉晓勇李俊伟罗昭林陈利雄陈素文
关键词:对虾围网混养
水产养殖对流沙湾浮游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2
2015年
于2012年8月至2013年1月在流沙湾海区进行了3个季度的浮游植物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80种,包括硅藻门34属69种,甲藻门5属9种,蓝藻门2属2种,主要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和中心圆筛藻(Coscinodiscus centralis)等。浮游植物的细胞丰度为0.001×104-1.495×10^4个·L^-1),夏季最高冬季最低且内港丰度普遍低于外港。扇贝主养区、网箱鱼类养殖区、珍珠贝养殖区的多样性指数普遍高于对照区(无养殖区),且网箱鱼类养殖区最高。夏、秋两季扇贝主养区丰度相对较高,网箱鱼类养殖区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则与对照区相近,珍珠贝养殖区丰度夏季较高(1.099×10^4个·L^-1)而秋季较低(0.021×104个·L^-1)。结果表明,近年来流沙湾海区浮游植物种类及丰度锐减;扇贝养殖可提高浮游植物丰度,鱼类网箱养殖则反之;密集的网箱设施阻碍了湾口水流交换,减少了营养物质的运输并限制了内港珍珠贝养殖区浮游植物丰度。
郭永坚罗昭林朱长波李俊伟粟丽郭奕惠
关键词:浮游植物扇贝网箱主成分分析
凡纳滨对虾-鲻网围分隔混养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在池塘中构建围网研究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单养及对虾-鲻(Mugil cephalus)混养池塘中浮游植物的动态变化特征。围网内鲻放养量依次为0(M0)、250(M 250)、500(M500)和800(M800)尾。结果显示,池塘浮游植物共计7门39属65种,其中绿藻门最多(21属33种),蓝藻门次之(7属17种),细胞丰度随鲻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升高,养殖池塘藻类以小球藻为主(50%以上)。养殖末期鲻放养组绿藻丰度普遍高于对照组,蓝藻丰度反之。M250组绿藻丰度最高而蓝藻最低,且与对照组呈显著差异(P<0.05),其多样性指数在养殖末期居各组最高。养殖前中期高密度鲻组(M500、M800)浮游植物藻相较优,后期则以低密度鲻组M250最优。研究表明,虾塘围网混养鲻可有效提高池塘中绿藻密度,降低蓝藻密度,增加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
郭永坚朱长波阴晓丽李俊伟颉晓勇陈素文罗昭林
关键词:围网混养浮游植物
流沙湾表层沉积物中碳、氮、磷的分布特征和污染评价被引量:12
2014年
2012年5月至2013年1月,每季度在流沙湾内湾养殖区、外湾养殖区和外湾非养殖区采集沉积物和水质样品,测定沉积物的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总磷(TP)质量分数,以及底层水溶解氧(DO)和水温(T),结合水动力分析,研究其表层沉积物中富营养物质碳(C)、氮(N)、磷(P)的分布特征和受污染程度。结果表明,流沙湾的物理地形决定了湾内流场水流缓慢、内外湾之间水交换过程缓慢的固有特征。底层水DO自春季开始逐步升高,冬季达到最大值。内湾养殖区的底层水DO均值低于外湾。表层沉积物TOC和TP质量分数没有明显的季节差异,但TN质量分数在春、夏季明显高于秋、冬季。养殖区的TOC、TN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非养殖区,且以内湾养殖区最高,其TP空间差异不显著。流沙湾表层沉积物TOC年平均有机碳污染指数为1.29,TN污染指数达2.98,而TP磷污染指数仅为0.92,表明该海域已受到中等水平的氮污染和低水平的有机碳污染,且现有养殖格局加速了养殖区的富营养物质沉积。
罗昭林朱长波郭永坚粟丽李俊伟区又君
关键词:沉积物有机碳污染评价
流沙湾鱼贝养殖区环境质量评价与浮游生物群落特征分析
流沙湾(20°22′~20°31′N,109°55′~110°1′E)位于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半岛西南部,该湾以其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成为我国马氏珠母贝(“南珠”)的主要产区之一。近年来,养殖户们先后引入了养殖周期短、见效快...
罗昭林
关键词:营养盐浮游生物污染评价
文献传递
4种饲料投喂对鲻(Mugil cephalus)生长及鱼体组成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以初始体重(25.0±1.59)g的鲻为研究对象,通过8周的生长实验,研究不同饲料投喂对鲻的生长及鱼体生化组成的影响。处理组分别为面粉组(T1)、米糠组(T2)、虾料组(T3)和鱼料组(T4)。研究结果显示,在室内水族缸内单一地使用面粉或米糠投喂,鲻几乎不生长,但仍能维持较高的成活率(>80%)。虾料组的特定生长率(1.46%/d)和饲料效率(48.62%)均为各组最高,约为鱼料组的两倍,且两组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均显著高于面粉组和米糠组(P<0.05)。面粉组和米糠组的周均日摄食量在第4周后迅速降低(<0.80 g/d),而整个养殖期间虾料组和鱼料组普遍高于0.80 g/d,且在第8周明显升高。养殖结束时全鱼的粗蛋白以米糠组最高(18.62%±1.36%),粗脂肪以虾料组最高(10.52%±0.36%)。面粉组有较明显的粗脂肪积累(8.01%±0.42%)。研究结果表明,碳水化合物(面粉)水平的提高会促进鲻全鱼脂肪的积累,用米糠代替配合饲料投喂时可维持鲻的粗蛋白含量水平。
郭永坚罗昭林阴晓丽李俊伟朱长波颉晓勇
关键词:饲料蛋白脂肪摄食
流沙湾表层沉积物中碳、氮、磷的分布特征和污染评价
2012年5月至2013年1月通过对流沙湾的湾内养殖区、湾外养殖区和对照区进行底泥、水质样品的采取和测定,研究了海水养殖活动对该海域沉积物的影响.测定了底层水的溶解氧(DO)、水温(T)、表层沉积物中的总有机碳(TOC)...
罗昭林朱长波郭永坚粟丽区又君
关键词:沉积物污染评价
流沙湾水产养殖区浮游动物群落特征被引量:4
2015年
于2012年5月–2013年1月对流沙湾海区浮游动物进行了周年性的季度调查,共检出浮游动物41种、幼体17类,以桡足类居多(29种)。亚强次真哲水蚤(Subeucalanus subcrassus)、短尾类幼虫(Brachyuran larva)、长尾幼体(Macruran larva)在四季均有出现,并在3个季度中成为优势种。年均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48.12 ind./m3、13.43 mg/m3。扇贝主养区、鱼类网箱养殖区和珍珠贝养殖区的各季浮游动物丰度及生物量均低于对照区(非养殖区);大中型浮游动物主要出现在对照区,而在鱼、贝养殖区极少出现。冬季扇贝主养区多样性指数为各区最高,其浮游动物丰度、生物量迅速回升,高于鱼类网箱养殖区和珍珠贝养殖区,但仍低于对照区。研究结果显示,鱼、贝养殖区域流沙湾海区的浮游动物丰度及生物量比往年明显减小,浮游动物的小型化加剧。
郭永坚李俊伟罗昭林颉晓勇陈素文朱长波郭奕惠
关键词:浮游动物扇贝网箱主成分分析
2012—2013年流沙湾海水养殖区水环境质量评价被引量:6
2015年
通过调查2012--2013年流沙湾海水养殖区4个季度的水质数据,分析流沙湾海域基本理化指标及变化趋势,采用有机污染评价指数(A)、营养状态指数(E)和海水营养状态质量指数(NQI)法综合评价该养殖海域的水环境质量状况。结果显示,流沙湾海水养殖区溶解无机磷(DIP)浓度较低(普遍小于0.05mg/L),而溶解无机氮(DIN)浓度则普遍较高,尤其是春季(0.692~3.067mg/L)和夏季(0.521~0.979mg/L),水体属于明显的P限制;化学需氧量(COD)呈春夏两季较高的特征(分别为4.62~5.81和2.87~3.65mg/L);夏秋两季内港的叶绿素a(Chl-a)浓度较高(4.85~8.79μg/L)、水体呈中度富营养化,而夏季外港的1号及3号站位则呈明显的富营养化状态(叶绿素a浓度〉10μg/L);夏季至冬季的E指数普遍〉1,各季NQl指数均〉3,养殖海域已经处于严重的富营养化状态;春夏季的有机污染严重(4指数普遍〉4),秋冬两季有机污染状况恢复至中度污染以下(A指数〈4)。与往年相比,流沙湾海水养殖区的DIN浓度明显增加,富营养化状态凸显。
郭永坚罗昭林李俊伟颉晓勇陈素文朱长波
关键词:海水养殖营养盐水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