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文涛

作品数:32 被引量:286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0篇冰川
  • 12篇老虎沟12号...
  • 9篇气候
  • 8篇老虎
  • 5篇冰川变化
  • 4篇气候变化
  • 4篇青藏高原
  • 3篇遥感
  • 3篇日变
  • 3篇日变化
  • 3篇青藏
  • 3篇消融
  • 3篇流域
  • 2篇同位素
  • 2篇祁连山西段
  • 2篇气温
  • 2篇气象
  • 2篇气象要素
  • 2篇西段
  • 2篇径流

机构

  • 31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兰州大学
  • 3篇山东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商丘师范学院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甘肃省气象局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兰...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宁夏回族自治...
  • 1篇西北区域气候...
  • 1篇吉森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32篇杜文涛
  • 27篇秦翔
  • 15篇刘宇硕
  • 14篇孙维君
  • 8篇吴锦奎
  • 7篇侯典炯
  • 7篇陈记祖
  • 5篇张明杰
  • 5篇任贾文
  • 5篇张雪艳
  • 4篇杨俊华
  • 3篇侯书贵
  • 3篇张淑红
  • 3篇崔晓庆
  • 3篇张晓鹏
  • 2篇谢小龙
  • 2篇王强
  • 1篇丁明虎
  • 1篇吴秀平
  • 1篇董志文

传媒

  • 15篇冰川冻土
  • 5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高原气象
  • 2篇甘肃省200...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大自然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4
  • 8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祁连山东段冷龙岭地区宁缠河3号冰川变化研究被引量:21
2012年
2009年7月对祁连山东段冷龙岭地区宁缠河3号冰川进行了野外考察,对冰川周围布设测量控制网,并利用GPS-RTK技术测量了冰川表面高程与面积、末端等信息,同时使用加拿大EKKO型探地雷达测量了冰川厚度.结合1972年航测1973年调绘出版的地形图以及1995年与2009年两景TM影像等资料,分析研究了宁缠河3号冰川自1972年以来的变化.结果表明:宁缠河3号冰川近37a以来萎缩严重,冰川末端退缩约6%,面积减小13.1%,冰川体积减少35.3%;冰川主要以减薄的形式在萎缩,冰川平均厚度由1972年的36.8m,减为2009年的27.4m.周边站点气象资料表明,该区域近几十年来出现不同程度的升温,是导致冰川快速萎缩的主要原因.
刘宇硕秦翔张通张明杰杜文涛
关键词:冰川变化
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退缩对细菌优势种群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随着全球冰川正在越来越多的地区融化,冰川微生物资源很可能会由于冰川退缩而未被人类所发现就已受到生存的威胁而濒危.以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消融区和末端雪样及末端土样为研究对象,采用培养方法、分子鉴定,研究冰川雪样优势菌群在冰川末端土样的分布状况及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情况,分析冰川细菌优势菌群在冰川退缩后适应非雪环境的能力.结果表明:冰川末端雪样优势菌为1BW1和1BW2所代表的Pedobacter,该属在冰川消融区雪样和冰川末端土样中未分离到;冰川消融区雪样优势菌为2BW所代表的Acinetobacter,该属在冰川末端雪样中的数量较少,在冰川末端土样中的数量更少.不同采样位点16SrRNA序列相似性高的菌株其生理生化特征比相同采样位点的大.因此,冰川冰退缩可能会引发冰川雪样中的优势种群不能适应新环境而灭绝.应加强冰川细菌资源利用和保护的研究基础.
张淑红侯书贵秦翔杜文涛孙维君闫沛迎
关键词:老虎沟12号冰川
青藏高原冰川雪细菌与气候环境的关系被引量:11
2007年
通过荧光显微镜测定细菌密度,利用DGGE图谱和Shannon-Weaver指数分析细菌种类多样性,对青藏高原北部老虎沟12号冰川、南部东绒布冰川和东南部海螺沟2号冰川雪坑的细菌密度和种类多样性做了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老虎沟12号冰川雪坑细菌密度平均值比东绒布冰川和海螺沟2号冰川高,老虎沟12号冰川雪坑细菌种类多样性比东绒布冰川高,这与高原南、北部不同大气环流引起的大气微粒含量的差异性有关.海螺沟2号冰川雪坑细菌种类多样性均最高,与该冰川所受的大气环流多样性最高相一致.东绒布冰川雪坑细菌密度平均值与南极点相近,与其远离人类污染,因而大气环境本底值低有关.海拔高的东绒布冰川雪坑细菌密度和种类多样性均比海拔低的海螺沟2号冰川和老虎沟12号冰川低,即二者与海拔高度呈反比.
张淑红侯书贵秦翔王叶堂杜文涛
关键词:气候环境青藏高原
2010-2014年祁连山老虎沟流域高寒草甸蒸散发变化特征被引量:1
2017年
为估算祁连山老虎沟流域高寒草甸的蒸散发量,利用2010—2014年老虎沟流域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P-M)公式首先计算了单点的蒸散发量,再利用Landsat8遥感数据,结合能量平衡系统(SEBS)模型估算了典型晴天条件下流域的蒸散发量,并将估算结果与P-M公式估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高寒草甸5a年蒸散发总量变化幅度较大,平均为205.4mm;各生长阶段蒸散发总量与日均值大小顺序均表现为生长中期>生长后期>生长初期;蒸散发量在7月中旬之前较低,7月中旬之后直到8月下旬最高,8月下旬到生长期结束下降。整个流域的典型晴天遥感日平均蒸散发呈现冰川表面<草地<裸土裸岩石砾地<水域的特征。敏感性实验显示,蒸散发量对相对湿度、净辐射较敏感。
李念孙维君秦翔杜文涛陈记祖郑昭佩
关键词:蒸散发遥感
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冰内结构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利用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on Radar,GPR)调查冰川冰内结构和冰层厚度是一种监测冰川变化常用手段。应用麦克斯维(Maxwell)方程的二维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通过将模拟图像与老虎沟12号冰川的实测图像的对比,分析了雷达剖面中的几种反射特征,如冰裂隙、融洞、暖冰等。对比结果表明,GPR的反射图像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除了介电常数,还包括介质的厚度,形态,粗糙度等因素的影响。探测结果表明,具有极大陆型特征的老虎沟12号冰川的局部的冰内温度呈现出较高的态势。同时,FDTD模拟也为我们未来利用GPR来监测冰川随气候的变化提供了很好的分析手段。
武震张世强刘时银杜文涛
关键词:探地雷达老虎沟12号冰川时域有限差分
祁连山冷龙岭宁缠河3号冰川表面流速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2009年9月对祁连山冷龙岭宁缠河3号冰川外围建立控制网,于冰川表面布设了13根标志杆,随后分别于2010年7月、2010年9月再次对设立在冰川表面的花杆点进行测量,获取2009/2010年度、2009年9月-2010年7月与2010年7-9月3个时段宁缠河3号冰川表面流速.结果显示:2009/2010年度宁缠河3号冰川最大流速出现在海拔4 430m附近,为3.76m·a-1;2009年9月-2010年7月表面流速最大值出现在海拔4 430m附近,为0.32m·月-1;2010年7-9月最大流速出现在海拔4 380m附近,为0.47m·月-1.总体来看,2009/2010年度宁缠河3号冰川纵剖面上流速变化较为缓和,显示出流速随海拔变化而变化的规律.但不同季节表面流速在纵剖面上的分布情况不同,横剖面上主流线附近流速最大,向冰川两边逐渐递减,各观测点均平行于主流线方向向冰川末端运动,表现出冰川运动一般规律.在冰川表面运动速度观测区域内东南边缘流速略大于西北边缘,同时与规模相近的冰川运动速度相比,宁缠河3号冰川运动速度较大.
刘宇硕秦翔杜文涛张雪艳陈记祖谢小龙张晓鹏
关键词:冰川运动
青藏高原东北部老虎沟流域强消融期冰川径流及其温度日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根据老虎沟冰川流域2011年强消融期(强消融期指7-8月份)的水文气象资料,分析了老虎沟冰川流域径流及径流温度的日变化过程和径流、径流温度与气温、降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老虎沟冰川流域7月气温在早晨8:00左右最低,17:00达到最高;7月冰川径流在10:00左右最小,在18:00左右达到最大值。7月流量最高值约滞后气温最高值1h左右,流量最低值约滞后气温最低值2h左右;降水对径流既有正反馈也有负反馈,降水发生时,流量有可能增加也有可能减少。冰川径流温度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前一天晚上20:00左右到8:00左右,这段时间的冰川径流温度变化很小,且温度始终处于低值;从8:00到12:00径流温度持续升高,12:00左右径流温度达到日最高值;12:00到20:00左右径流温度逐渐缓慢降低。径流温度和气温之间有较一致的起伏关系,但是冰川径流某一时刻的平均温度起伏很小且温度低,最低温度为0.1℃、最高温度为0.9℃。
张晓鹏秦翔吴锦奎王强杜文涛刘宇硕陈记祖张雪艳谢小龙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部径流日变化特征
末次冰期晚期黄土高原西部万象洞高分辨率石笋δ^(13)C记录时频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运用小波分析与传统谱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对典型季风系统交互作用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带-甘肃陇南万象洞WX40D石笋616个碳同位素时间序列进行了周期谱演化分析。结果表明:在23-28.3kaB.P期间,石笋碳同位素记录的小波变换系数波谱在频率域尺度其主要的变化周期为120年,200年,并隐约表现出300年和600年的周期;小波变换实部时频分析图显示清晰的能量集中中心有10个,分别为1(23613,197)、2(24000,220)、3(24298,300)、4(25354,222)、5(25565,95)、6(26239,606)、7(26792,115)、8(27085,116)、9(27388,136)、10(27853,177),表明石笋碳同位素记录的古植被演化在该时间段具有明显的5次转变。小波实部过程线分析表明万象洞石笋在末次冰期晚期存在多尺度的变化特征,大尺度的周期变化嵌套小尺度的周期变化。
吴秀平丁明虎侯典炯孙维君杜文涛张德忠季順川
关键词:碳同位素小波分析古植被石笋
祁连山老虎沟流域春季积雪属性的分布及变化特征被引量:14
2012年
利用祁连山老虎沟流域布设的花杆观测了该区春季积雪的属性(深度、表面反射率、密度及含水量、粒径),并结合自动气象站上的积雪深度和反照率数据,对研究区春季积雪属性的分布及变化特征进行了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内积雪分布很不均一,在阴坡雪深大,阳坡雪深小;在不同海拔上,雪深随海拔有增高的趋势;不同类型、不同表面粗糙度、不同密度、不同含水率的积雪反射率不同,不同地物的反射率也不同;积雪剖面中逆温层结的形成与表面温度、雪深有密切关系,在一天内新降雪的密度及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杨俊华秦翔吴锦奎杜文涛孙维君张明杰张雪艳陈记祖
关键词:春季
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表面能量和物质平衡模拟被引量:16
2014年
采用HOCK的分布式能量物质平衡模型对老虎沟12号冰川消融期的物质平衡进行了模拟,时间步长为1 h,空间分辨率为30 m.模型结果利用物质平衡观测数据和气象站观测数据验证,模型模拟时期为2012年6月1日-9月30日.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地形因子对太阳辐射影响相当显著;散射辐射在总辐射中的比例较大为39%,模拟期冰川表面物质平衡为-506 mm w.e..在模拟期整个冰川平均上净辐射占能量收入的84%,感热通量占有16%;消融耗热则是能量的主要支出占有62%,潜热通量占有能量支出的38%.
陈记祖秦翔吴锦奎杜文涛孙维君刘宇硕黄哲杨俊华
关键词:老虎沟12号冰川地形因子散射辐射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