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康
- 作品数:28 被引量:162H指数:7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超低位颈前小切口甲状腺腺瘤切除术和传统手术的临床效果比较被引量:34
- 2010年
- 目的:探讨颈前超低位小切口甲状腺腺瘤切除术的疗效,临床经验和手术注意事项,并与传统手术进行比较。方法:将我院术前确诊的单发最大直径小于4cm的26例行颈前超低位小切口切除的甲状腺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具有可比性的30例传统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肿块均被完整切除,切口均I期愈合,术后无声音嘶哑、呛咳、继发血肿等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超低位小切口组患者的疤痕长度、术中出血量、患者满意度、住院天数及医疗费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超低位小切口甲状腺腺瘤手术创伤小、切口美观、费用低、能有效避免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常东民张勇陈德强朱琨李康党诚学
- 关键词:超低位小切口甲状腺腺瘤
- 在肝母细胞瘤中筛选XTP6的反式调节基因及其意义
- 2009年
- 目的: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构建XTP6反式激活相关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文库,筛选XTP6蛋白反式激活相关基因。方法:构建XTP6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XTP6,并将其转染HepG2细胞,以空载体pcDNA3.1(-)为对照;48h后收获细胞后提取mRNA并逆转录成cDNA,tester cDNA经RsaI酶切消化后分成两组,分别与两种不同接头衔接,再与过量的driver cDNA进行两次消减杂交及两次抑制性PCR反应,第二次PCR产物与pGEM-Teasy克隆载体连接,构建cDNA消减文库,转化大肠杆菌进行文库扩增,随机挑选克隆经PCR鉴定后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人XTP6蛋白反式激活相关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文库。扩增后得到70个200-1000bp插入片段的克隆,随机挑选其中20个插入片段测序,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其全长基因序列,结果共获得11种已知功能编码基因。结论:筛选到的cDNA全长序列,包括一些与细胞周期调节、生物代谢和炎症修复密切相关的蛋白编码基因。
- 张雷马清涌孟宪魁李康成军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抑制性消减杂交
-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乳腺癌术后行CEF方案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 2008年
-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6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化疗+参芪扶正注射液)32例;阳性对照组(化疗+胸腺肽注射液)30例和对照组(单纯化疗)24例。对三组患者外周血血象(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和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予以观察对比。结果:化疗前后,实验组T淋巴细胞免疫活性与阳性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乳腺癌术后的患者,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减轻患者化疗毒性,是配合化疗的一种较理想的辅助药物,值得在临床上积极应用。
- 朱琨李康党诚学
- 关键词:乳腺肿瘤参芪扶正注射液细胞免疫
- 双环醇对刀豆蛋白A引起肝损伤小鼠肝脏基因表达谱的影响被引量:19
- 2008年
- 本实验研究双环醇对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 A)静脉注射引起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脏基因表达谱变化的影响,探讨双环醇肝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小鼠于注射Con A26.5 mg.kg-1前24、8及1 h分别口服双环醇250 mg.kg-1。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提取小鼠肝脏总RNA,经反转录用Cy3-dUTP和Cy5-dUTP分别标记制备cDNA探针。将cDNA探针与BiostarM-40S小鼠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经ScanArray 4000扫描仪扫描芯片并用GenePix Pro 3.0软件进行分析。双环醇可显著抑制刀豆蛋白A引起的血清ALT和AST升高。与刀豆蛋白A对照组相比,双环醇给药组有287条基因发生差异表达,占芯片基因总数的7.00%。其中166条基因表达量明显下调,121条基因表达量明显上调。表达变化的基因主要涉及代谢与细胞色素P450、应激与炎症凋亡、细胞周期调控、信号传导以及再生等相关功能。双环醇对刀豆蛋白A引起小鼠肝损伤肝脏基因表达谱变化具有一定的影响,此结果对今后深入研究双环醇的肝脏保护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于英男郭江李烨洪源李康成军李燕
- 关键词:刀豆蛋白A肝损伤双环醇
- 围手术期异体红细胞输注对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研究围手术期输红细胞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45例接受手术切除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及生存结果,将其分为围手术期输红细胞组(167/345)和未输红细胞组(178/345),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进行生存情况分析。结果:输红细胞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输红细胞组(40.7%vs24.2%,P=0.001),但围手术期死亡率无明显差异(1.8%vs1.1%,P=0.943);输红细胞组与未输红细胞组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5.2%、33.1%、27.6%和75.4%、43.7%、37.3%,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多因素分析表明,病理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是否合并癌栓及围手术期输红细胞是影响食管癌患者远期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围手术期输红细胞是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之一,在食管癌外科治疗中应致力于完整切除的同时尽量避免围手术期输红细胞。
- 杨刚华袁达伟李康朱琨党诚学
- 关键词:食管肿瘤手术期间红细胞输注预后
-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筛选NS5ABP37的反式调节基因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构建NS5ABP37反式激活相关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文库,筛选NS5ABP37蛋白反式激活相关基因。方法以表达质粒pcDNA3.1(-)-NS5ABP37转染HepG2细胞,以空载体pcDNA3.1(-)为对照,从转染后的细胞裂解液中提取mRNA并合成cDNA,经RsaⅠ酶切消化后将实验组cDNA分成两组,分别衔接两种不同接头,再与对照组cDNA进行两次消减杂交及两次抑制性PCR反应;第2次PCR产物与pGEM-Teasy克隆载体连接,构建cDNA消减文库,并转化大肠杆菌进行文库扩增,随机挑选克隆经PCR鉴定后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了人NS5ABP37蛋白反式激活相关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文库。扩增后得到60个200~1000bp插入片段的克隆,随机挑选其中20个测序,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其全长基因序列,结果共获得9种已知功能编码基因。结论NS5ABP37基因功能涉及细胞生长调节、信号转导和能量代谢。
- 张雷马清涌孟宪魁李康成军
- 关键词:抑制性消减杂交丙型肝炎病毒CDNA文库
- 恶性黑色素瘤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冷冻后瘤苗回植联合免疫佐剂及生物制剂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免疫生物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5例经前哨淋巴结活检证实不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的临床I期肢端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分别采用冷冻后瘤苗回植联合免疫佐剂及生物制剂治疗(观察组)(28例)与常规手术切除联合生物制剂治疗(对照组)(17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并评价3年总生存期及无瘤生存期。结果: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中位生存时间29个月,手术联合生物制剂治疗中位生存时间18个月(P<0.05)。治疗后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CD4,CD4/CD8较手术联合生物制剂治疗明显升高(P均<0.05)。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3年总生存期(91.3%)及无瘤生存期(87.5%);高于手术联合生物制剂治疗的71.3%及54.7%(P均<0.05)。结论:冷冻后瘤苗回植联合免疫佐剂及生物制剂的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在临床I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中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较手术联合生物制剂治疗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 常东民张勇陈德强朱琨李康党诚学
- 关键词:免疫疗法佐剂免疫
-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在食管癌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方法。方法:应用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治疗理念,分析我院56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前瞻性随机分组为实验组(FTS)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例术前及术后血清蛋白改变、术后肠道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花费情况。结果:实验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花费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血清蛋白恢复实验组亦高于对照组。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食管癌围手术期治疗,在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前提下,可明显促进患者康复及缩短住院时间。
- 朱琨李康周灿张勇常东民党诚学
- 关键词:食管癌
- 纵隔神经来源肿瘤44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纵隔神经来源肿瘤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切除及穿刺活检的原发性纵隔肿瘤239例,其中神经来源肿瘤44例,结合文献复习分析纵隔神经来源肿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结果239例原发性纵隔肿瘤中神经来源的肿瘤占18.4%,其中最常见为神经鞘瘤,占神经来源肿瘤的45.5%(20/44),其余依次为神经纤维瘤占27.3%(12/44),恶性神经鞘膜瘤占9.1%(4/44),节细胞神经瘤占6.82%(3/44),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占4.6%(2/44),副神经节瘤占4.6%(2/44),神经母细胞瘤占2.3%(1/44)。结论纵隔肿瘤种类多,病理形态表现多种多样,神经来源的肿瘤是其中较常见的一类,病理形态学特点是纵隔神经来源肿瘤确诊的金标准。
- 赵东利隋燕霞李康张勇
- 关键词:纵隔肿瘤病理学
- 循证的肿瘤临床研究进展
- 2004年
- 李康朱琨党诚学
- 关键词:循证医学肿瘤非小细胞肺癌乳腺外科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