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飞
- 作品数:19 被引量:78H指数:5
-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全氟辛烷磺酸高灵敏共振光散射分析测定被引量:5
- 2014年
- 在pH值为2.87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全氟辛烷磺酸(PFOS)可通过静电相互作用与质子化的乙基紫(EV)结合生成离子缔合物,导致体系散射信号显著增强.增强的散射信号(△IRLS)与PFOS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PFOS的共振光散射(Resonance Light Scattering,RLS)分析方法,线性范围为0.02~10.0μmol/L,检测限为2.0nmol/L.表征了紫外/可见光谱、扫描电镜显微成像(sEM),优化了实验条件,并探讨了反应机理.该方法成功地用于三峡库区嘉陵江水样中PFOS的测定,相树标准误差小于等于4.5%.
- 郑莉吴飞谭克俊
- 关键词:全氟辛烷磺酸乙基紫共振光散射
- 利用纳米金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散射方法检测痕量汞(Ⅱ)被引量:6
- 2014年
- 在Britton-Robinson(BR)(pH 为9.0)缓冲介质中,微量 Hg(Ⅱ)离子能诱使被巯基乙酸钠包被的AuNPs发生聚集,以此诱发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LSPR)散射峰的出现,随着 Hg(Ⅱ)浓度的不断增加,体系在548 nm的LSPR散射信号显著增强,其散射强度与 Hg(Ⅱ)的浓度具有相关性,且在0.08~0.8μmol·L^-1范围内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由此构建了以 Hg(Ⅱ)为目标分析物的LSPR散射分析检测方法,检测限为8 nmol·L^-1。研究了体系的LSPR散射光谱以及吸收光谱,利用扫描电镜考察了AuNPs与 Hg(Ⅱ)反应前后粒径的变化情况,发现单独的AuNPs呈现良好的分散状态,当加入 Hg(Ⅱ)后,AuNPs呈现聚集状态。同时探讨了体系反应机理,结果表明Hg(Ⅱ)的加入与AuNPs表面的羧基发生螯合作用诱导了AuNPs的聚集。考察了体系对金属离子 Hg(Ⅱ)的选择性,实验中选择了一系列的金属离子与AuNPs作用,其结果表明 Hg(Ⅱ)与AuNPs作用的LSPR散射信号增强效果最为明显,而其余离子即使在浓度较高时其LSPR散射强度依然较弱,说明了实验设计方案对 Hg(Ⅱ)具有优异的选择性。此外,研究了体系酸度,离子强度以及稳定剂对体系的影响。实验所建立起来的方法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速,检测灵敏度较高。该方法已经成功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 Hg(Ⅱ)的检测。
- 郑莉朱进吴飞丛妍斌谭克俊
- 环境水样中PFOS的高灵敏共振光散射分析测定
- PFOS是一种新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难降解、生物累积性、毒性及长距离迁移性,研究其分析方法对PFOS的环境监测及环境评价具有重要意义[1~2].实验发现在pH为2.87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
- 郑莉吴飞谭克俊
- 关键词:全氟辛烷磺酸乙基紫共振光散射
- 全氟辛烷磺酸与蛋白质体系的共振光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被引量:2
- 2012年
- 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全氟辛烷磺酸(PFOS)相互作用的共振光散射(RLS)光谱,建立了PFOS的共振光散射分析方法。在pH值为4.1的BR缓冲溶液中,全氟辛烷磺酸根阴离子与质子化的BSA通过静电引力和疏水作用形成离子缔合物,引起共振光散射强度(IRLS)显著增强,最大散射波长位于285.0 nm处,增强的散射信号强度与PFOS浓度在0.2~25.0μ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测定PFOS的光散射分析方法,检出限为20.0 nmol/L。讨论了体系的最佳反应条件及外来物质的干扰,并探讨了反应机理。建立的共振光散射法用于环境水样中PFOS的测定,RSD≤4.4%。
- 吴飞朱进谭克俊
- 关键词:牛血清白蛋白全氟辛烷磺酸共振光散射
- 盐酸奎宁与全氟辛烷磺酸体系的共振光散射光谱研究及其分析应用被引量:3
- 2011年
- 研究了盐酸奎宁(Quinine dihydrochloride,简称Quinine)与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简称PFOS)相互作用的共振光散射(resonance light scattering,RLS)光谱,并建立了PFOS的共振光散射分析方法.在pH值为2.87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全氟辛烷磺酸根阴离子与质子化的盐酸奎宁通过静电引力和疏水作用形成2:1的离子缔合物,引起共振光散射强度(IRLS)显著增强,最大散射波长位于283nm处,增强的散射信号强度与PFOS浓度在0.10~50.0μ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测定PFOS的散射分析方法,检测限为9.88nmol/L.讨论了体系的最佳反应条件及外来物质的干扰,同时研究了体系的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并探讨了反应机理.本方法用于水样及人体血清样品中PFOS的测定,RSD≤4.2%.
- 吴飞谭克俊刘忠德
- 关键词:全氟辛烷磺酸共振光散射吸收光谱荧光猝灭
- 光散射/荧光比率法测定全氟辛烷磺酸被引量:3
- 2013年
- 在pH=1.81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全氟辛烷磺酸(PFOS)与罗丹明B(RhB)通过静电引力和疏水作用使RhB的光散射增强,荧光发生猝灭。利用在普通荧光光度计上单次扫描获得的340 nm处的光散射强度(I340)与596 nm处的荧光强度(F596)之比,建立了测定PFOS的光散射/荧光比率法,检出限(3σ)为17 nmol/L。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PFOS的测定,RSD≤4.2%。
- 谭克俊吴飞代旭郑莉
- 关键词:全氟辛烷磺酸罗丹明B散射
- UPLC-Q-TOF-MS^(E)结合分子对接探究银杏叶提取物苦味的味-效关系
- 2024年
-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E))和分子对接表征银杏叶提取物(GBE)的苦味呈味物质,并探究其与苦味功效的关系。首先采用UPLC-Q-TOF-MS^(E)对GBE成分进行定性分析,鉴定出61个化学成分,将这些化学成分与苦味受体进行分子对接,筛选出26个呈苦物质,主要为黄酮类成分;采用感官和电子舌苦味评价技术验证GBE总黄酮是主要的呈苦物质,与分子对接结果一致;最后以呈苦物质为研究对象,进行网络药理学预测与分析,并探究了呈苦物质作用靶点与苦味功效的关系,结果表明呈苦物质作用的关键靶点为CYP2B6、ALOX15和PTGS2等,并且呈苦物质可能通过作用于相关疾病靶点而发挥苦味功效,即GBE呈苦物质是苦味功效的物质基础。综上,该研究表明分子对接技术对中药呈苦物质的筛选具有指导作用,GBE的呈苦物质具有苦味功效,为今后中药的“味-效”关系研究提供思路与参考。
- 葛改变吴心悦王优杰胡佳亮胡佳亮吴飞
- 关键词:银杏叶提取物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 基于金纳米粒子比色法检测全氟辛烷磺酸被引量:8
- 2015年
- 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sulfonate,PFOS)具有遗传毒性、生物蓄积性和持久性,且难以降解,因此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验发现,PFOS能使巯基乙胺包被的正电金纳米粒子发生聚集,引起体系吸收信号及颜色改变,据此建立了检测PFOS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及比色法。线性方程为A=-0.346+0.049c,相关系数为0.992 4,线性范围0.8~8.0μmol·L^-1,检出限为80nmol·L^-1。研究表明:金纳米粒子在524nm有特征吸收峰,在650nm处有较宽吸收峰,PFOS的加入会使金纳米粒子524nm吸收峰降低,650nm吸收峰增强,随着PFOS浓度增大,体系颜色由酒红色向红紫色变化。表征了体系的扫描电镜显微成像(SEM)及紫外吸收光谱,考察了金纳米粒子的聚集情况,实验缓冲体系选用pH5.0的HAc-NaAc缓冲溶液。本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等特点,可通过肉眼观察颜色变化来实现对环境污染物PFOS的检测。本方法用于实际水样中PFOS的检测,RSD≤4.4%。
- 丛妍斌郑永红郑莉吴飞谭克俊
- 关键词:全氟辛烷磺酸金纳米粒子比色法
- 改性水玻璃固化模拟月壤抗压性能试验与分析
- 2024年
- 为探究改性水玻璃模数、质量分数、固化温度、固化时间及养护龄期等因素影响下模拟月壤抗压强度的变化规律,基于正交试验分析了上述因素对固化模拟月壤抗压强度的敏感度,并通过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扫描试验探讨了改性水玻璃对模拟月壤的固化机理。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合适的影响因素水平能提高模拟月壤的抗压强度,养护龄期为28 d、激发剂模数为1.8、质量分数为50%、固化温度为65℃、固化时间为9 h时,抗压强度达到极值。微观试验结果表明:在激发剂模数为1.8、质量分数为50%条件下,改性水玻璃能提高水化硅铝酸钙凝胶产量,充填试样内部孔隙,使结构更加紧密,故模拟月壤抗压强度得到提高。
- 吴飞马芹永
- 关键词:碱激发剂正交试验力学特性
- 基于与灿烂甲酚蓝作用后向光散射法测定全氟辛烷磺酸
- <正>全氟辛烷磺酸(PFOS)是一种新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广泛用于纺织、造纸、农药、地板打磨、电镀、灭火泡沫和洗发香波等工业和民用行业。现已发现PFOS在环境中和生物体内不产生任何降解,具有生物累积性,引起线粒体能量代...
- 吴飞谭克俊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