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旗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2篇狼疮
  • 1篇胸腺
  • 1篇血细胞
  • 1篇血小板
  • 1篇血脂
  • 1篇血脂水平
  • 1篇易感
  • 1篇预后
  • 1篇噬血细胞
  • 1篇噬血细胞综合...
  • 1篇斯蒂尔病
  • 1篇综合征
  • 1篇综合征患者
  • 1篇系统性红斑
  • 1篇系统性红斑狼...
  • 1篇系统性红斑狼...
  • 1篇细胞肺癌
  • 1篇细胞分化
  • 1篇小鼠

机构

  • 4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吉林省肿瘤医...

作者

  • 4篇高旗
  • 3篇姜振宇
  • 2篇刘涛
  • 2篇赵令
  • 2篇马宁
  • 1篇马宁
  • 1篇金浩范
  • 1篇袁艺

传媒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7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3例成人斯蒂尔病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成人斯蒂尔病(AOSD)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特点和治疗预后情况,为其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3例AOSD并发HPS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热峰值温度、皮疹、关节肿痛、肝脾淋巴结肿大及治疗和预后情况等临床数据以及外周血白细胞(WBC)数量、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淋巴细胞绝对值(LY#)、单核细胞绝对值(MO#)、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胆碱酯酶(CHE)、血清铁蛋白(SF)、纤维蛋白原(FBG)及骨髓象等实验室数据,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一般情况,3例患者均为50岁以上女性,出现HPS的时间分别为AOSD发病后的1个月、1个月和5个月。临床表现,3例AOSD患者均以发热、皮疹和关节疼痛为首发症状,均无肝脾肿大,仅患者3在AOSD初期出现淋巴结肿大,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发热、皮疹、关节肿痛及淋巴结肿大症状均好转。并发HPS后3例患者均再次首先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均在39℃以上,其中2例患者出现黄疸,出现HPS后均未发现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指标特点,血细胞减少和持续升高的SF为AOSD并发HPS的早期敏感指标,肝功能酶学及FBG水平的变化均滞后于血细胞和SF变化。AOSD并发HPS患者肝功能异常以ALT水平升高最为明显。血细胞减少早期行骨穿活检即可发现吞噬现象。结论:AOSD并发HPS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不明原因的再发持续高热,实验室指标的特点为血细胞减少(尤其是血小板减少)、SF持续升高、重度肝损伤(以ALT水平升高为主)、纤维蛋白原减少和骨穿活检出现吞噬现象;AOSD并发HPS患者应早发现、早治疗,以降低其复发率及死亡率。
高旗袁艺马宁姜振宇
关键词:成人斯蒂尔病噬血细胞综合征血小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IL-37的表达及其与其他细胞因子的相关性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细胞介素37(IL-37)、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和干扰素γ(IFN-γ)进行研究,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IL-37的表达及其与其他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5年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风湿科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32例和体检中心正常健康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3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组,将3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IL-37、IL-6、IL-18和IFN-γ水平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37 mRNA、IL-6 mRNA、IL-18 mRNA和IFN-γmRNA的表达。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组患者血清IL-37、IL-6、IL-18和IFN-γ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健康者(P<0.05)。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IL-37与血清IL-6、IL-18、IFN-γ均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IL-6、IL-18、IFN-γ水平是血清IL-37水平的影响因素(均P<0.05)。系统性红斑狼疮组IL-37 mRNA、IL-6 mRNA、IL-18 mRNA和IFN-γmRNA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37 mRNA与IL-6mRNA、IL-18 mRNA和IFN-γmRNA均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IL-6 mRNA、IL-18mRNA、IFN-γmRNA表达量是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37 mRNA表达量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新发现的炎症因子IL-37参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过程,与IL-6、IL-18和IFN-γ炎症因子具有相关性。
高旗马宁赵令刘涛姜振宇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8干扰素-Γ
B细胞调节狼疮易感小鼠中的胸腺CD8+T细胞分化
目的:在生理条件下,胸腺B细胞在T细胞阴性选择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旨在探讨胸腺B细胞对自身免疫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条件下的胸腺T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real-time PCR等实验技术对狼疮易...
马宁姜振宇赵令叶壮刘涛方迎高旗
关键词:B细胞胸腺T细胞
初治时血脂水平对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初治时血脂水平对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7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29例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中国人群血脂合适水平与异常分层标准,按初治时血脂即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行分组,分析不同血脂水平与SCLC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129例SCLC患者中,初治时总胆固醇<5.2 mmol/L 90例(69.8%),≥5.2 mmol/L 39例(30.2%);甘油三酯<1.7 mmol/L 95例(73.6%),≥1.7 mmol/L 34例(26.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 mmol/L 27例(20.9%),≥1.0 mmol/L 102例(79.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4 mmol/L 90例(69.8%),≥3.4 mmol/L 39例(30.2%)。初治时甘油三酯水平与SCLC患者的体质指数有关(P<0.05)。SCLC患者的甘油三酯水平、临床分期与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有关(均P<0.05),SCLC患者的临床分期与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有关(P<0.05)。初治时甘油三酯<1.7 mmol/L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0.5个月,明显长于初治时甘油三酯≥1.7 mmol/L的患者(8.8个月,P=0.024)。初治时甘油三酯<1.7 mmol/L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0.2个月,虽长于初治时甘油三酯≥1.7 mmol/L的患者(15.6个月),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9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治时甘油三酯水平升高是SCLC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2)。初治时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SCLC的预后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结论初治时甘油三酯水平是影响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其水平升高提示疾病进展快,预后差。
崔雅楠高旗朱双双金浩范
关键词:血脂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