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胜 作品数:30 被引量:494 H指数:15 供职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日本学术振兴会资助项目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经济管理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秸秆还田对稻麦两熟高产农田净增温潜势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0 2012年 对长江下游稻麦两熟农田生态系统2009—2010年的CH4和N2O排放以及土壤碳固定进行了分析,初步研究了秸秆还田对稻麦两熟高产农田净增温潜势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对稻麦两熟高产农田周年CH4和N2O排放总量、土壤碳固定量以及净增温潜势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秸秆还田条件下周年CH4、N2O排放总量分别为394 kg CH4.hm-2、2.39 kg N2O.hm-2,土壤碳固定量、净增温潜势分别为1.14 t C·hm-2、6383 kg CO2-equivalents·hm-2;较秸秆不还田增加CH4排放总量152%、减少N2O排放总量14%、增加土壤碳固定量531%、增加净增温潜势57%。以上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使短期内稻麦两熟高产农田的温室效应明显提高,但其长期效果如何还有待观测。 张岳芳 陈留根 朱普平 张传胜 盛婧 王子臣 郑建初关键词:秸秆还田 CH4和N2O排放 土壤固碳 稻麦两熟 我国农机产品质量状况综合分析报告(上) 2010年 农机产品质量是决定农机化质量其他方面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随着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农业部等有关部门加大了农机产品质量监管力度,企业质量意识和质量保证能力逐步提高,农机产品质量状况呈现稳定上升的态势。总体来看,大型企业的产品质量优于中小型企业的产品质量,大中型农业机械的产品质量优于小型农业机械的产品质量,补贴机具的产品质量总体较好,农民基本满意。但是,我国农机产品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是安全性、可靠性、适用性以及节能环保等质量指标需进一步大力提高。为此,本文从加强农业部农机质量监管职能方面提出了五点建议。 杨林 宋英 储为文 曲桂宝 韩雪 张传胜 张健关键词:农机化 购机补贴政策 小型农业机械 产量构成因素及穗部性状对籼稻品种库容的影响 被引量:17 2009年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88份(2001年)和122份(2002年)常规籼稻代表品种为材料,测定它们的茎蘖动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穗部性状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库容量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共6类,研究各类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穗部性状的基本特点。结果表明:1)供试品种间库容量的差异很大,库容量最大的品种比最小的品种高426%(2001年)、817%(2002年),F类品种比A、B、C、D、E类品种分别高184.71%、88.93%、57.45%、34.32%、14.05%(2001年)和305.05%、153.54%、90.28%、51.24%、21.29%(2002年);2)随着库容量水平的提高,产量呈显著增加趋势;3)大库容类型籼稻品种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均显著大于小库容类型品种;4)大库容籼稻品种平均穗长、着粒密度、每穗一次枝梗数、每穗二次枝梗数较大;5)提高每穗粒数、单位面积穗数均可促进单位面积库容量的提高,两者对库容量作用的大小相仿,但均显著大于千粒重对库容量的影响。着粒密度、穗长对每穗粒数的影响显著大于每穗二次枝粳数,以及一、二次枝粳数比值对每穗粒数的影响。 董桂春 李进前 董燕萍 周娟 田昊 于小凤 张传胜 张岳芳 王余龙关键词:籼稻品种 库容量 产量构成因素 穗部性状 不同氮素累积量类型的籼稻品种物质生产与分配特点 被引量:10 2007年 2001和2002年,在群体水培条件下,取籼稻代表品种210个,于抽穗期和成熟期测定根、茎鞘、绿叶、黄叶和穗的干物重以及氮素含量,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对供试品种成熟期的氮素累积量进行聚类,分析不同氮素累积量类型品种间物质生产与分配的特点。结果表明:(1)供试品种成熟期氮素累积量差异很大,可聚类为A、B、C、D、E、F 6类,类型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2)高氮素累积量类型籼稻品种物质生产的特点为抽穗前和抽穗后干物质生产量大,且抽穗后干物质生产比例也较大,因而生物产量高;(3)高氮素累积量类型籼稻品种抽穗期干物质分配的特点为根干重所占比例较小,叶片干重所占比例较大,成熟期干物质分配的特点为根干重和穗干重所占比例较小,而茎鞘干重所占比例较大,经济系数较低。 张岳芳 王余龙 陈培峰 董桂春 杨连新 黄建晔 张传胜关键词:籼型水稻 氮素累积量 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 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研究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基本特点。[方法]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常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88个2、002年122个)为材料,测定干物重、氮素含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的氮素籽粒生产效率(NUEg)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6种类型。[结果]供试品种间NUEg的差异很大;高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成熟期全株、根系、茎鞘叶、穗含氮率低;高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抽穗前吸氮量、成熟期总吸氮量较小;高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成熟期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素收获指数高。[结论]高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吸氮量小、植株含氮率低、氮素利用效率高。 周娟 李进前 张彪 张传胜 张岳芳 王余龙 董桂春关键词:籼稻 氮素籽粒生产效率 氮素吸收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间根系性状的差异 被引量:53 2002年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 ,选用包括常规籼稻、常规粳稻、广亲和品种、三系杂交籼稻、杂交粳稻、两系法杂交稻在内的 92个水稻品种 (组合 ) ,研究不同类型水稻品种间每株不定根数、每株根干重、每株不定根总长度、每条不定根长、最长根长、每条不定根粗、每条不定根重、单位长度不定根重、单位干重根系活性、每株根系活性、根系吸收总面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等 12个根系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 :(1)多数根系形态性状及根系吸收面积的顺序为两系法杂交稻>杂交籼稻 >杂交粳稻 >常规籼稻 >常规粳稻 >广亲和品种 ,根系活性的顺序为三系杂交籼稻 >杂交粳稻 >常规籼稻>常规粳稻 >两系法杂交稻 >广亲和品种 ;(2 )杂交水稻的每株根干重、每株不定根总长、每条不定根长、最长根长、每株根系活性、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常规水稻 ,单位长度根重则显著低于常规水稻 ;(3)籼型水稻的每株根干重、最长根长、每条不定根粗、每条不定根重、单位长度根重、每株根系活性、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显著或极显著地大于粳型水稻 ;(4 )随着水稻品种产量水平的提高 。 董桂春 王余龙 王坚刚 单玉华 马爱京 杨洪建 张传胜 蔡惠荣关键词:根系性状 水稻 根系活性 籼稻品种的氮素累积量与根系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35 2006年 2001和2002年,在群体水培条件下,分别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籼稻代表品种88个和122个为材料,测定植株的干物重、全氮含量以及13个有关根系性状,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对供试籼稻品种成熟期的氮素累积量进行聚类,分析不同氮素累积量类型籼稻品种根系有关性状的差异以及影响籼稻品种氮素累积量的主要根系性状。结果表明:(1)供试籼稻品种成熟期氮素累积量差异很大,2001年A、B、C、D、E、F类籼稻品种的氮素累积量分别为10.40、13.47、16.17、18.50、20.72、25.13g·m^-2,2002年分别为8.53、12.44、15.80、19.87、25.15、33.31g·m^-2,类型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2)全生育期天数和每日氮素吸收量对品种成熟期氮素累积量均有显著影响(R^2=0.960~0.996),并且后者显著大于前者;(3)成熟期氮素累积量与单株不定根数、单株根干重、单株不定根总长、单株根系总吸收面积、单株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单株根系α-NA氧化量等全株根系性状关系密切,与单条不定根长、单条不定根粗、单条不定根重等单条不定根性状和单位干重根系总吸收面积、单位干重根系活跃吸收面积等单位干重根系活性指标关系不密切;(4)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单株根干重、冠根比、单株不定根数和单株不定根总长是影响籼稻品种氮素累积量的主要根系性状(R^2=0.429~0.591)。 张岳芳 王余龙 张传胜 董桂春 杨连新 黄建晔 龙银成关键词:籼型水稻 氮素累积量 根系活性 不同氮素累积量类型籼稻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差异 被引量:18 2006年 2001、2002年在群体水培条件下分别以88、122个国内外的籼稻代表品种为材料,测定植株的干物重、全氮含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对供试品种成熟期的氮素累积量进行聚类,分析不同氮素累积量类型品种间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①供试品种成熟期氮素累积量差异很大,可聚类为A、B、C、D、E、F等6类,类型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②氮素累积量为A、B、C、D、E、F类的品种,随着氮素累积量的增加,产量水平明显提高;③氮素累积量大的品种,表现为单位面积库容量大、每穗颖花数多、千粒重高、抽穗期叶面积系数大、生物产量高,穗数较多、单位叶面积籽粒产量较高,但其结实率和经济系数均较低。 张岳芳 张传胜 陈培峰 董桂春 杨连新 黄建晔 龚克成 王余龙关键词:氮素累积量 叶面积系数 生物产量 不同产量类型籼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29 2004年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于2001和2002年分别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88、122个具代表性的籼稻品种(品系)为供试材料,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对供试品种的产量进行聚类,研究不同产量类型籼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抽穗期植株含氮率高,抽穗前、后的氮素吸收量大,抽穗后吸收的氮素比例大,成熟期运转到穗部的氮素比例高,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及氮素收获指数高是高产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基本特征。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在9个氮素吸收和利用的性状中,对产量有显著影响的为抽穗前吸氮量、抽穗后吸氮量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随着抽穗前吸氮量、抽穗后吸氮量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增加,供试籼稻品种的产量显著提高。 张传胜 龙银成 周娟 董桂春 王余龙关键词:籼稻 氮素吸收量 氮素利用效率 籼稻品种间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8 2006年 2001~2002年,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不同年代育成的籼稻代表品种国内88个和国外122个为材料,成熟期测定植株的干物重(包括根系)、全氮含量及产量,分析籼稻品种间成熟期氮素累积苣、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差异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熟期氮素累积量、氯素籽粒生产效率和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品种间差异很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氮素累积量的差异明显大于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差异又明显大于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相关分析表明,成熟期氮素累积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与籼稻品种的产量水平关系密切,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与籼稻品种的产量水平关系不密切。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成熟期氮素累积量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对籼稻品种的产量水平均有显著影响(R^2=0.957—0.974),提高成熟期氮素累积量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均可提高籼稻品种的产量水平。通径分析显示,籼稻成熟期氮素累积量对产量的直接影响比氮索籽粒生产效率大40%~70%。作者认为,籼稻品种的选育应在保持较高氮索累积量的基础上,重点改良提高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有利于实现籼稻品种高产与高效的有机统一。 张岳芳 王余龙 张传胜 董桂春 杨连新 黄建晔 陈培峰 龚克成关键词:籼型水稻 氮素累积量 氮素籽粒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