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建稳

作品数:9 被引量:102H指数:3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青岛市医药科研指导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剖宫产
  • 3篇剖宫产术
  • 3篇麻醉
  • 2篇腰麻
  • 2篇手术
  • 2篇宫腔
  • 2篇宫腔镜
  • 2篇丙泊酚
  • 1篇心动图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减少
  • 1篇血小板减少症
  • 1篇盐酸
  • 1篇炎症
  • 1篇腰硬联合
  • 1篇腰硬联合麻
  • 1篇腰硬联合麻醉
  • 1篇抑郁
  • 1篇异丙酚
  • 1篇幼儿

机构

  • 8篇青岛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 1篇青岛市第八人...
  • 1篇淄博市妇幼保...

作者

  • 9篇史建稳
  • 5篇梁永新
  • 2篇李静
  • 2篇申荣
  • 2篇张鹏
  • 1篇范文杰
  • 1篇王蓉
  • 1篇张鹏
  • 1篇孙静波
  • 1篇褚海辰
  • 1篇王晓旭
  • 1篇刘飞
  • 1篇王昭敏
  • 1篇王秘群

传媒

  • 2篇临床医学进展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医药导报
  • 1篇精准医学杂志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咪达唑仑口服溶液用于幼儿超声心动图检查镇静的可行性和效果
2024年
目的评价咪达唑仑口服溶液用于幼儿超声心动图检查镇静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在镇静下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患儿240例,年龄1~3岁,记录相关基线数据,计算机模拟产生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0.3 mg·kg^(-1)咪达唑仑口服溶液组(M_(1)组)、0.5 mg·kg^(-1)咪达唑仑口服溶液组(M_(2)组)、0.7 mg·kg^(-1)咪达唑仑口服溶液组(M_(3)组)、0.5 mL·kg^(-1)10%水合氯醛灌肠组(C组),每组各60例,以各组相应的方法进行镇静。5分面部特征量表评价镇静依从性,Ramsay镇静量表评估镇静效果,记录镇静起效时间、持续时间。结果各组患儿镇静时5分面部特征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50,P<0.017),M_(1)、M_(2)和M_(3)组评分明显高于C组;M_(1)和M_(2)组镇静起效时间长于C组(P<0.017),镇静持续时间短于C组(P<0.017);M_(3)组与C组镇静起效时间(P=0.85)、持续时间(P=0.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_(1)和M_(2)组镇静起效时间明显长于M_(3)组(P<0.017),而镇静持续时间明显短于M_(3)组(P<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幼儿在心脏超声镇静下检查应用咪达唑仑口服溶液的依从性优于10%水合氯醛灌肠且不良反应少,其中0.7 mg·kg^(-1)剂量咪达唑仑口服溶液镇静起效快,效果确切。
李肖璇史建稳王晓旭王蓉周伟伟刘飞梁永新范文杰
关键词:水合氯醛幼儿超声心动图
盐酸纳布啡注射液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及其对产后抑郁的预防作用被引量:89
2017年
目的观察盐酸纳布啡注射液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其对产后抑郁的预防作用。方法将400例剖宫产手术的足月妊娠产妇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100例。A组术后予以舒芬太尼100μg,静脉自控镇痛;B组术后予以盐酸纳布啡1.5 mg·kg-1,静脉自控镇痛;C组术后予以盐酸纳布啡2.0 mg·kg-1,静脉自控镇痛;D组术后予以盐酸纳布啡2.5 mg·kg^(-1),静脉自控镇痛。比较4组产妇术后6,12,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Ramsay镇静评分法(RSS)评分、抑郁状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12,24 h,A组的VAS评分分别为(3.21±0.44),(3.15±0.49),(2.06±0.49)分,RSS评分分别为(2.08±0.37),(2.05±0.35),(1.85±0.23)分;B组的VAS评分分别为(2.17±0.35),(2.00±0.38),(1.45±0.38)分,RSS评分分别为(2.01±0.19),(1.91±0.21),(1.72±0.18)分;C组的VAS评分分别为(2.08±0.22),(1.53±0.26),(0.75±0.13)分,RSS评分分别为(1.71±0.15),(1.75±0.12),(1.46±0.15)分;D组的VAS评分分别为(2.10±0.21),(1.52±0.21),(0.72±0.11)分,RSS评分分别为(1.64±0.22),(1.62±0.15),(1.43±0.21)分,在不同时间点C、D组的VAS评分和RSS评分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产后3 d,A、B、C、D组的抑郁率分别为35.00%(35/100例),27.00%(27/100例),12.00%(12/100例),26.00%(26/100例),C组与A、B、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心率下降、恶性呕吐、腹泻、皮疹,B、C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心跳过快、恶心呕吐、尿潴留,D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心跳过快、恶心呕吐、腹泻、皮疹。A、B、C、D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0%,10.00%,11.00%,21.00%,D组与A、B、C组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盐酸纳布啡2.0 mg·kg-1对剖宫产术后的镇痛、镇静效果显著,且产后抑郁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王敦亮王秘群申荣史建稳张鹏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镇痛抑郁
国产罗库溴铵不同给药方式对食管癌开胸患者肌松效应的影响
背景:肌松药在麻醉诱导插管和维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琥珀胆碱等去极化肌松药,多数可引起眼压升高、心动过缓等副作用。起效慢、释放组胺是非去极化肌松药普遍存在的缺点,这些药物对循环影响也很大。罗库溴铵起效较快,是最新的氨基甾类...
史建稳
关键词:非去极化肌松药罗库溴铵
文献传递
宫腔镜手术中丙泊酚复合艾司氯胺酮及舒芬太尼的麻醉效果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 观察丙泊酚复合艾司氯胺酮及舒芬太尼静脉麻醉在宫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择期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90例,分为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A组)和艾司氯胺酮联合舒芬太尼和丙泊酚组(B组)。记录患者麻醉开始前(T0)、睫毛反射消失时(T1)、扩张宫颈时(T2)、手术结束时(T3)和术毕清醒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丙泊酚用量、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以及围术期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A组相比,B组患者T1、T2、T3、T4时MAP显著升高(F=19.121~32.681,P<0.05);B组患者T1、T2时SpO2、HR显著升高(F=6.868~18.551,P<0.05);B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用量显著减少,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缩短,术后Ramsay镇静评分显著降低(W=1 453.000,t=6.059、3.321,P<0.05);B组患者呼吸抑制、体动反应、低血压和窦性心动过缓发生构成比及呼吸抑制程度显著降低(χ^(2)=4.464~11.072,W=1 669.500,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VAS评分、拟精神症状、恶心呕吐等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丙泊酚复合艾司氯胺酮及舒芬太尼静脉麻醉应用于宫腔镜手术麻醉效果理想,可有效稳定患者术中的血压、HR和SpO2,术中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患者苏醒时间明显缩短,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借鉴。
闫茹冰孙静波韩帅史建稳褚海辰梁永新
关键词:宫腔镜检查二异丙酚舒芬太尼氯胺酮麻醉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效果比较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比较低相对密度、低浓度的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拟于腰麻下行择期剖宫产手术的ASAⅠ级初产妇60例,随机分为B组和R组各30例。R组的腰麻用药为7.5g/L罗哌卡因1.2-1.4mL加等量灭菌注射用水,B组的腰麻用药为7.5g/L布比卡因1.2-1.4mL加等量灭菌注射用水。控制最高感觉阻滞平面使其固定于T4-6。观察入手术室时(T1)、阻滞平面固定时(T2)、切开子宫下段剖出胎儿后(T3)、手术结束时(T4)病人的血压和心率;用改良Bromage评分评价产妇下肢运动阻滞及其恢复情况,记录病人下肢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结果两组病人麻醉均能够满足手术需要,血压、心率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意义。R组下肢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长于B组,阻滞持续时间短于B组,差异均有显著性(F=8.723-35.306,P〈0.01)。结论低相对密度、低浓度的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腰麻均能满足剖宫产手术需要,罗哌卡因的运动阻滞程度小于布比卡因,更利于术后下肢运动的恢复。
王敦亮张鹏史建稳申荣王昭敏
关键词: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剖宫产术
瑞马唑仑复合纳布啡静脉麻醉用于无痛宫腔镜诊疗手术的临床观察
2024年
目的:观察在宫腔镜诊疗操作中,瑞马唑仑复合纳布啡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利用随机数表法将100名接受无痛宫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配到丙泊酚组(P组)和瑞马唑仑组(R组)。P组患者予以纳布啡和丙泊酚;R组患者予以纳布啡和瑞马唑仑。在麻醉开始前(T0)、睫毛反射消失时(T1)、宫颈扩张时(T2)、手术结束时(T3)、术毕清醒时(T4)记录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记录呼吸抑制、血压异常、心率异常、体动反应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的情况。结果:T1~T3时R组的MAP、HR下降程度明显低于P组(P < 0.05),T1~T2时R组的血氧饱和度的下降程度明显低于P组(P < 0.05),R组的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明显短于P组(P < 0.05)。R组的不良事件明显少于P组。结论:瑞马唑仑复合纳布啡能够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宫腔镜诊疗的静脉麻醉,对循环和呼吸系统影响更小,注射痛发生率更低,优于丙泊酚复合纳布啡。
王蒙蒙史建稳李静梁永新
关键词:丙泊酚宫腔镜手术
碳酸氢钠林格液在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液体治疗中的应用——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2024年
探讨不同容量碳酸氢钠林格液对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手术产妇术中血流动力学、产妇血气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静脉血气,以及术后产妇肠功能恢复、伤口愈合、早期母乳喂养、住院时间及术后其他并发症等方面的影响,探索碳酸氢钠林格液对产妇循环稳定、内环境的改善是否有利,是否使产妇在术后快速康复中获益,以期获得剖宫产手术麻醉中碳酸氢钠林格液合理的液体治疗方案。
李静李肖璇史建稳梁永新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剖宫产术连续腰麻的可行性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 分析连续腰麻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剖宫产麻醉的可行性,为临床麻醉提高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收治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剖宫产孕妇68例为研究对象,依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实施连续腰麻,分析两组麻醉中血压、心率等变化,并比较新生儿结局.结果 观察组产妇出血量和血小板计数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麻醉后,两组患者血压均出现下降情况,观察组麻醉10 min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娩出时间短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新生儿均出现呼吸抑制情况,观察组呼吸抑制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产妇均得到随访,产后两组产妇均未出现感觉障碍或者下肢活动受限,未出现呼吸困难、拔管后误吸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采用连续腰麻实施剖宫产麻醉效果良好,安全有效,具有使用价值.
史建稳王敦亮张鹏梁琛
关键词:妊娠血小板减少症剖宫产连续腰麻
小檗碱对吗啡诱导BV2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2023年
目的评价小檗碱对吗啡诱导BV2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 BV2小胶质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2):对照组(C组)、吗啡组(Mor组)和吗啡+小檗碱组(Mor+BBR组)。Mor组使用终浓度为200 μmol/L吗啡处理24 h, C组加入等量PBS处理24 h。Mor+BBR组使用终浓度为20 μmol/L小檗碱处理2 h后再使用终浓度为200 μmol/L吗啡处理24 h。采用CCK-8法测定BV2小胶质细胞活力, ELISA法测定上清液IL-1β、TNF-α和IL-10浓度, Western blot法检测小胶质细胞CD86和NF-κB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 Mor组细胞活力、上清液IL-1β和TNF-α浓度升高, IL-10浓度降低, 小胶质细胞CD86和NF-κB表达上调(P<0.05);与Mor组比较, Mor+BBR组细胞活力、上清液IL-1β和TNF-α浓度降低, IL-10浓度升高, 小胶质细胞CD86和NF-κB表达下调(P<0.05)。结论小檗碱可抑制吗啡诱导BV2小胶质细胞的活化。
韩帅史建稳王梓肖迎港梁永新葛亚丽高巨
关键词:小檗碱吗啡小神经胶质细胞炎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