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建洲

作品数:6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属性约简
  • 3篇粗糙集
  • 3篇粗糙集理论
  • 2篇集约利用
  • 2篇粗糙集属性约...
  • 1篇土地集约利用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利用集约...
  • 1篇农村
  • 1篇农村居民
  • 1篇农村居民点
  • 1篇农村居民点整...
  • 1篇最值
  • 1篇最值法
  • 1篇居民点
  • 1篇居民点整理
  • 1篇集约度
  • 1篇集约利用评价
  • 1篇百分比法
  • 1篇村居

机构

  • 5篇甘肃农业大学
  • 2篇国土资源

作者

  • 5篇黄建洲
  • 2篇刘学录
  • 2篇汪永红
  • 2篇马艳霞
  • 1篇王永豪
  • 1篇张丽萍
  • 1篇杨升
  • 1篇孙倩

传媒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年份

  • 1篇2012
  • 4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以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为例
土地评价是土地利用规划和合理利用土地的重要手段,随着全国第二次土地大调查的结束,全国“一张图”工程的有序开展,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图件及数据库的完成,土地资源基础数据日益丰富和完善,如何将现有的土地资源基础数据合理...
黄建洲
基于最值法和百分比法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以甘肃省34个省级开发区为例,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最值化和百分比法,对全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最值法能增强评价指标间的显著性,真实反映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差异;全省开发区产业用地投入产出效益、土地利用监管绩效较高,土地利用程度、用地结构状况和土地供应市场化程度较合理,但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土地利用强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评价范围与开发区实际发展范围不一致,导致部分开发区评价结果不能真实反映实际情况。因此,最值法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系统分析,能真实反映开发区之间的差异。
汪永红黄建洲杨升王永豪张丽萍孙倩
关键词:最值法百分比法土地利用集约度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土地评价是土地利用规划和合理利用土地的重要手段,随着全国第二次土地大调查的结束,全国“一张图”工程的有序开展,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图件及数据库的完成,土地资源基础数据日益丰富和完善,如何将现有的土地资源基础数据合理...
黄建洲
文献传递
甘肃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采用甘肃省34个省级开发区汇总数据,从土地利用综合集约度和相对集约度两方面评价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综合集约度能反映开发区内部的发展状况,而土地利用相对集约度侧重反映开发区之间的差异;开发区土地利用综合集约度和相对集约度没有呈现同高同低的一致性,河西走廊区配置开发区效率最高,但集约度有待提高,陇中黄土丘陵区和陇东陇南区配置开发区效率相对较低,但集约度较高;部分开发区发展范围与评价范围不一致,导致评价结果不能真实反映开发区实际,应考虑调整部分开发区划定的四至范围开发区土地利用综合集约度和相对集约度相结合,能形成互补并客观反映开发区的实际情况。
黄建洲刘学录马艳霞
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研究目的:解决土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存在的指标结构不合理和指标冗余等问题。研究方法:以兰州市七里河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作实证研究,引进粗糙集理论的属性约简原理筛选指标,并与相关性检验保留指标对比。研究结果:(1)通过属性约简保留的属性核为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X_1)、人均空闲居民点建设用地面积(X_4)、人均GDP(X_6)、城镇化率(X_9)和民众支持程度(X_(10))5个指标;(2)通过相关性检验,除保留了全部属性约简保留的指标外,还保留了人均未利用地面积(X_5)这一指标;(3)属性约简能识别不相关指标,保留的指标包含于相关性检验保留的指标,表明属性约简保留的指标精简、有效。研究结论:通过属性约简原理筛选指标,为土地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和途径。
黄建洲刘学录马艳霞汪永红
关键词:粗糙集理论属性约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