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欣欣

作品数:9 被引量:40H指数:5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石斛
  • 5篇丁香
  • 5篇丁香酸
  • 4篇醛糖
  • 4篇醛糖还原酶
  • 3篇内障
  • 3篇白内障
  • 2篇药理
  • 2篇药理学
  • 2篇增殖
  • 2篇上皮
  • 2篇上皮细胞
  • 2篇上皮细胞增殖
  • 2篇生物碱
  • 2篇细胞
  • 2篇细胞增殖
  • 2篇晶状体
  • 2篇晶状体上皮细...
  • 2篇晶状体上皮细...
  • 1篇氧化氮

机构

  • 9篇广州中医药大...
  • 7篇中山大学
  • 1篇广州市第十二...

作者

  • 9篇高欣欣
  • 8篇魏小勇
  • 7篇方花
  • 5篇顾琼
  • 5篇王岭
  • 4篇古练权
  • 4篇戚辉
  • 3篇马伟凤
  • 3篇易艳群
  • 2篇吴开力
  • 1篇刁红星
  • 1篇易燕群
  • 1篇王松
  • 1篇肖婷

传媒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中药新药与临...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西北药学杂志
  • 1篇现代中药研究...
  • 1篇环球中医药

年份

  • 2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石斛提取的丁香酸对氧化条件下人类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石斛提取的单体丁香酸对氧化条件下人类晶状体上皮细胞(human lens epithelial cell,HLEC)的形态及生长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LEC,分为正常对照组(HLEC+DMEM)、阳性对照组(正常对照组+500μmol/L H2O2)、丁香酸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0.4 g/L丁香酸)、丁香酸中剂量组(阳性对照组+0.2 g/L丁香酸)、丁香酸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0.1 g/L丁香酸),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LEC的形态变化,MMT法检测丁香酸对HLEC增值的影响。结果在H2O2的培养条件下,HLEC的死亡率增加,生长受到抑制,而用丁香酸干预的条件下的HLEC则保持了上皮形态,死亡率降低。阳性对照组HLEC的增殖被H2O2抑制,抑制率为52.99%,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剂量的丁香酸存活率达到79.97%,与高、低剂量的丁香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丁香酸对氧化损伤的HLEC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魏小勇马伟凤方花吴开力高欣欣
关键词:石斛丁香酸
石斛酚与丁香酸协同对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石斛酚与丁香酸联用对醛糖还原酶(AR)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表征石斛酚和丁香酸联合对AR的抑制活性;采用分子对接软件Sybyl中的FlexX方法预测二者作用残基、结合方式及其药效团。结果石斛酚和丁香酸联用的抑制活性优于单一组分——石斛酚和丁香酸,表现良好的协同效果,二者协同抑制AR的氨基酸残基为Asn160,主要作用力为范德华力,形成共同药效团。结论石斛酚与丁香酸联合对AR活性表现为抑制作用,并呈现协同性。
方花戚辉高欣欣易艳群王岭魏小勇顾琼王峥涛古练权
关键词:丁香酸醛糖还原酶
石斛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有效成分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索石斛抗糖尿病性白内障有效成分的作用机制,为其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方法:  1.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进行酶动力学抑制实验,研究石斛酚、丁香酸对醛糖还原酶(aldose reductase,AR)、诱导型一氧...
高欣欣
关键词:糖尿病性白内障石斛丁香酸醛糖还原酶
石斛酚对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探讨石斛酚对醛糖还原酶(AR)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表征石斛酚对AR的抑制作用及抑制类型;采用分子对接软件Syby17.3中的FlexX预测二者作用残基及结合方式。结果石斛酚对AR的IC50=2.12 mmol/L,抑制类型为非竞争性抑制,并呈显强烈的量-效关系;二者作用残基为Trp111,His110,Tyr48,Trp20,主要结合方式是疏水相互作用、氢键和范得华力。结论石斛酚对AR活性表现出良好的抑制作用。
魏小勇高欣欣顾琼王岭方花戚辉易艳群王峥涛古练权
关键词:醛糖还原酶
石斛酚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抑制活性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探讨石斛酚(gigantol)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抑制活性及作用位点,阐明石斛酚抗白内障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试剂盒方法测定石斛酚对iNOS的体外抑制活性,动力学模拟石斛酚和iNOS的结合方式。【结果】浓度为120μmol/L的石斛酚对iNOS的抑制率为100%,其半数抑制量(IC50)为(32.227±5.73)μmol/L;石斛酚通过对iNOS活性位点的直接作用,进而抑制NO的产生;两者作用氨基酸位点是lle195、Gln257,相互作用力主要为氢键。【结论】石斛酚对iNOS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魏小勇高欣欣顾琼王岭王峥涛
关键词: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石斛酚与丁香酸联合抗白内障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石斛酚和丁香酸联合对抗白内障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H2O2致离体培养的氧化损伤大鼠晶状体模型,解剖显微镜下观察石斛酚和丁香酸联合对晶状体的透明度的影响;D-半乳糖致糖性白内障大鼠模型,裂隙灯观察石斛酚和丁香酸联合对在体大鼠晶状体透明度的影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表征石斛酚和丁香酸联合对醛糖还原酶(AR)的抑制活性;采用分子对接考察石斛酚和丁香酸联合抑制AR的结合位点、结合方式及其药效团。结果:离体及在体实验均表明石斛酚和丁香酸组合具有良好的抗糖性白内障活性,且优于单一组分石斛酚和丁香酸及阳性对照药物白内停,表现良好的协同效果;分子对接及动力学模拟表明二者协同抑制AR的氨基酸残基为Asn160,主要作用力为范德华力,形成共同药效团。结论:石斛酚与丁香酸联合具有良好的抗白内障活性,其作用机制在于二者对AR呈现良好的协同抑制性。
刁红星易燕群戚辉高欣欣方花魏小勇顾琼王岭王峥涛古练权
关键词:白内障醛糖还原酶
不同极性石斛生物碱的提取分离工艺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提取分离不同极性的金钗石斛生物碱。方法金钗石斛经提取、浓缩、萃取等不同过程,得到脂溶性生物碱、弱极性生物碱、低极性生物碱及水溶性生物碱。结果确定金钗石斛生物碱提取率的最佳条件为,80%乙醇提取3次,每次3h。结论本方法能较好地分离不同极性的石斛生物碱,为生物碱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魏小勇马伟凤高欣欣方花
关键词:金钗石斛生物碱
石斛酚与丁香酸的ADMET分子模拟预测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分子模拟预测石斛酚与丁香酸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毒理性(ADMET),为进一步开发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DS2.1中ADMET模块,从吸收性、水溶性、血脑屏障穿透性、与人细胞色素P450 2D6酶结合、肝毒性、与血浆蛋白结合6个方面进行测定。结果石斛酚的肝毒性比标准稍高,石斛酚与丁香酸的其他各方面的预测值都在正常范围内。结论石斛酚、丁香酸的ADMET测定结果符合药物研究开发的标准,可作为新药进一步研究。
肖婷魏小勇高欣欣顾琼王岭方花古练权戚辉易艳群
关键词:丁香酸ADMET
不同极性石斛生物碱的提取分离及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观察不同极性石斛生物碱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的保护作用。【方法】石斛粉末经乙醇提取、降膜浓缩、酸化、盐析、萃取后,水洗、回收提取分离不同极性生物碱。HLEC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培养,石斛生物碱的保护作用实验分为10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水溶性生物碱、脂溶性生物碱、低极性生物碱、弱极性生物碱高、低剂量组,剂量均分别为25.0、12.5μg/L;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不同极性生物碱对HLEC增殖的影响。【结果】通过单因素实验,获得了影响不同极性石斛生物碱提取率的关键因素,均为体积分数80%乙醇提取3次,提取3 h时提取率最高;模型组HLEC增殖被H2O2明显抑制,低剂量脂溶性生物碱组细胞抑制率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较低剂量的脂溶性生物碱能更好地抑制H2O2对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氧化损伤。
魏小勇马伟凤方花吴开力王松高欣欣
关键词:细胞培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