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军
- 作品数:15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太原工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医药卫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一种无氰电镀铜用复合添加剂及其生产工艺
-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氰电镀铜用复合添加剂,其特殊之处在于复合添加剂中包含主络合物、表面活性剂、pH调节剂。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采用该复合添加剂制备电镀铜的生产工艺。该电镀体系是无氰、无毒、环保的,其制造的电镀铜层与基体的结合力...
- 丁莉峰牛宇岚刘艳军李松栋赵辉姚英赵晓红李冰刘波
- 文献传递
- 纳米复合探针合成用磁力加热搅拌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纳米复合探针合成用磁力加热搅拌装置,包括基座,在基座上分别设有搅拌器A和搅拌器B,所述搅拌器A包括电机A、磁力搅拌转子A和温度传感器A,所述电机A设置在基座上,所述电机A连接有磁钢A,所述磁力搅拌转子A与磁...
- 刘艳军郭鹏飞
- 文献传递
- 长效抗菌医疗导管
- 本实用新型涉及长效抗菌医疗导管,包括导管和密封管,所述密封管及导管为软管,所述密封管套设在导管上且过盈配合,所述密封管后端外壁上设有限位凸起,所述密封管设置在介入通路上,所述介入通路为从人体皮肤层至血管之间建立的通道,所...
- 刘艳军王琦唐思阳闫欣怡张梦田肖蓉吴改琴段云梅甄建斌张恒慧
- 一种抗菌防污聚氨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菌防污聚氨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聚氨酯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将硅烷偶联剂、三乙胺、水、纳米氧化锌和醇类溶剂混合进行改性反应,得到改性纳米氧化锌后,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聚四氢呋喃二醇和聚碳酸酯二醇...
- 刘艳军郝瑞飞赖天祥邓世豪王子坚王定山金紫瑶
- 一种具有抗菌涂层的疝修补片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抗菌涂层的疝修补片,包括叠放的两补片,所述补片表面涂有具有抗菌和抗粘附作用的PDMS纳米涂层,所述补片为平片网格状织物,两所述补片边缘采用超声波熔接在一起。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抗菌和抗粘附作用、易于安...
- 刘艳军唐思阳王琦闫欣怡张梦田甄建斌张恒慧
- PP/POE共混物的热性能和结晶行为研究被引量:5
- 2019年
- 将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物通过高速混合机混合,通过挤出机挤出,于切粒机切成粒,并经注射机注塑成样条。通过塑料拉伸实验和冲击实验研究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偏光显微镜观察(POM)、X射线衍射(WAXD)研究了共混物的结晶行为,热重(TG)、差式扫描量热(DSC)研究了材料的热性能。结果表明:POE的加入使得PP/POE共混物的冲击强度由3.9kJ/m2增至31.5kJ/m2,但同时冲击强度由拉伸强度则由30.6MPa降至24.4MPa。另一方面,POE的加入破坏了PP的球晶结构,使得共混物熔融温度Tm下降。POE起异相成核作用,有效地诱导聚丙烯β晶型的形成。
- 刘艳军
- 关键词:PPPOE热性能
- PP/EPDM共混物结晶及动态流变行为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以聚丙烯、EPDM为原料,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P/EPDM复合材料。通过XRD、偏光显微镜和旋转流变仪等检测手段,研究EPDM含量对PP/EPDM共混物结晶及动态流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EPDM显著提高了共混物的冲击强度,但拉伸强度与弯曲强度明显降低。其中,当EPDM质量分数为10%时,共混物的冲击强度为58.156kJ/m2,较PP提高了约20倍;随着EPDM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球晶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破坏,当EPDM质量分数为25%时,球晶结构破坏严重。同时,随着EPDM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结晶温度降低。PP/EPDM熔体的复数黏度均随着角频率的增加而下降,表现为剪切变稀现象,材料为假塑性流体,EPDM的加入使得共混物的弹性模量和黏性模量增大。
- 刘艳军王玉龙
- 关键词:PPEPDM
- 热塑性聚氨酯一步法反应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塑性聚氨酯一步法反应装置,包括储料罐、静态计量加料器、单向阀、反应器、阀门、缓冲器,各部分之间通过管道进行连接,所述的静态计量加料器由气动球阀、柱塞缸体、柱塞和驱动装置组成,所述的缓冲器由缓冲器釜体、柱...
- 李振中樊刚伟田生喜覃富忠白静静王玉龙赵彦亮刘艳军范晓波丁彦玮
- 文献传递
- 热塑性聚氨酯一步法反应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塑性聚氨酯一步法反应装置,包括储料罐、静态计量加料器、单向阀、反应器、阀门、缓冲器,各部分之间通过管道进行连接,所述的静态计量加料器由气动球阀、柱塞缸体、柱塞和和驱动装置组成,所述的缓冲器由缓冲器釜体、...
- 李振中樊刚伟田生喜覃富忠白静静王玉龙赵彦亮刘艳军范晓波丁彦玮
- 文献传递
- 聚酰胺酸溶液酰亚胺化程度控制及其对PI薄膜性能影响被引量:5
- 2016年
- 乙酐/吡啶混合溶剂加入均苯四羧酸二酐(PMDA)–4,4’–二氨基二苯醚(ODA)型聚酰胺酸溶液中,发生化学酰亚胺化,得到酰胺酸-酰亚胺共聚物(PA–I)。通过旋转黏度计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的系统研究,当酰亚胺化程度达到26%左右时,溶液发生相分离。选择合适的溶液浓度、乙酐含量、反应时间,能够对PA–I均相溶液的酰亚胺化程度实施控制。用不同酰亚胺化程度的PA–I溶液进行热酰亚胺化,获得聚酰亚胺薄膜。研究结果表明,酰亚胺化程度较高的PA–I溶液,所制聚酰亚胺薄膜呈现出较高有序程度的聚集态结构,较高的拉伸强度和拉伸弹性模量。
- 翟燕梁淑君刘艳军李歆
- 关键词:聚酰亚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