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启兰

作品数:41 被引量:248H指数:9
供职机构: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医学领军人才基金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0篇儿童
  • 5篇染色
  • 5篇妇女
  • 4篇染色体
  • 4篇综合征
  • 4篇细胞
  • 4篇母婴
  • 4篇雷公藤
  • 4篇健康
  • 4篇病毒
  • 4篇产前
  • 3篇乙型
  • 3篇乙型肝炎
  • 3篇乙型肝炎病毒
  • 3篇生殖
  • 3篇鼠骨
  • 3篇随访
  • 3篇微核
  • 3篇先天
  • 3篇先天性

机构

  • 39篇江苏省计划生...
  • 14篇南京大学医学...
  • 6篇江苏省人口和...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重庆市公共卫...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41篇刘启兰
  • 21篇刘艳
  • 17篇胡娅莉
  • 16篇徐晓燕
  • 15篇王丽娟
  • 15篇林宁
  • 12篇孙庆
  • 10篇张建伟
  • 7篇何竞
  • 6篇王京玲
  • 5篇许碧云
  • 5篇许烨
  • 4篇曹扬
  • 4篇许争峰
  • 3篇张姝
  • 3篇茹彤
  • 2篇仲晓玲
  • 2篇孙志明
  • 2篇陈洁
  • 2篇张春延

传媒

  • 7篇中国生育健康...
  • 4篇中国妇幼保健
  • 3篇中国计划生育...
  • 3篇中华围产医学...
  • 3篇中国优生与遗...
  • 2篇中华医学遗传...
  • 2篇中国儿童保健...
  • 2篇男性学杂志
  • 2篇全国出生缺陷...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生殖医学杂志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生殖与避孕
  • 1篇中国男科学杂...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护理学报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第二届全国生...
  • 1篇首届性科学国...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7
  • 1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89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常规免疫预防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感染的效果被引量:42
2011年
目的评价免疫预防措施在实际应用中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母婴感染的效果,阐明孕妇孕晚期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能否减少HBV母婴感染。方法将2002年7月至2004年8月江苏省14个县市的419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surfaceantigen,HBsAg)阳性孕妇所分娩子女作为研究组,同地区同期的453例HBsAg孕妇分娩的子女作为对照组,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期间对2组研究对象进行随访,调查母亲孕期HBIG使用情况以及子女出生后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情况,检测儿童HBV血清标志物。率的比较采用7。分析或者Fisher精确概率法,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研究组实际随访298例(71.12%),其中11例(3.69%)HBsAg+;而随访的328例(72.41%)对照组中,HBsAg阳性率为0.00(x2=12.32,P〈0.01)。共11例儿童HBsAg+,其母亲均为HBsAg和HBeAg同时阳性,除1例具体情况不详外,9例儿童在出生时明确没有使用HBIG或延迟接种疫苗,仅1例同时规范使用了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2组儿童抗HBs阳性率分别为69.46%和69.21%(x2=0.01,P=0.95)。孕晚期注射HBIG的92例孕妇中,2例(2.17%)儿童HBsAg+;未使用HBIG的197例孕妇中,9例(4.57%)儿童HBsAg+(x2=0.98,P=0.51)。结论江苏省常规免疫预防措施在阻断母婴HBV感染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对HBV携带孕妇(特别是HBeAg+者)的新生儿仍需强调及时注射HBIG。孕妇孕晚期使用HBIG不能减少母婴HBV感染。
王志群张姝刘启兰骆超周乙华胡娅莉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乙型疾病传播肝炎乙型
不同喂养方式对HBV母婴传播的影响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对HBV母婴传播的影响。方法2002年1月—2004年12月江苏地区HBsAg阳性的281例孕妇及其子女,其中30.2%孕妇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婴儿母乳喂养222例,人工喂养59例。所有儿童均接种过乙肝疫苗,37.0%同时注射HBIG。2009年10月—2010年3月随访采血,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结果母乳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孕妇年龄、分娩方式,儿童年龄、性别比及HBIG注射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81例儿童中,HBsAg阳性和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分别为3.2%和58.0%。人工喂养组和母乳喂养组HBsAg阳性率分别为5.1%和2.7%(P>0.05),进一步比较85例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母亲的子女感染情况,两组孕妇HBVDNA水平相近(2.285×106 Vs 2.350×106,P>0.05),人工和母乳喂养的儿童HBsAg阳性率分别为11.1%(3/27)和10.3%(6/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母亲的婴儿经免疫预防后,母乳喂养并不增加HBV母婴传播风险。因此,新生儿注射HBIG和乙肝疫苗后,医务人员应鼓励包括HBeAg阳性在内的HBV感染产妇进行母乳喂养。
郭梅陈洁张姝刘启兰周乙华胡娅莉
关键词:母乳喂养HBV母婴传播免疫预防
十一酸睾酮与棉酚序列应用对大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和生精细胞微核的影响被引量:5
1995年
十一酸睾酮与棉酚序列应用对大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和生精细胞微核的影响刘启兰,许烨,潘丽,钱绍祯(江苏省计划生育研究所,南京,210029)十一酸睾酮(TU)已试用于男性节育[1],但较长期使用可致痤疮、男性乳房发育、红细胞增多症以及睾丸萎缩。棉酚(G)...
刘启兰许烨潘丽钱绍祯
关键词:十一酸睾酮棉酚嗜多染红细胞
江苏省健康儿童生长状况跟踪调查与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了解江苏省预防出生缺陷项目健康儿童的生长状况,并进行对比研究。方法以2002年7月一2005年8月参与全省13个市110个项目点的26803例妊娠妇女资料为基础,对出生健康儿童在2006年9~10月和2009年12月~2010年4月进行二次身高体重测量;测量结果与中国国家参照标准值和WHO推荐参考值进行比较;对比分析城区和乡村测量结果。结果21月-3岁男女儿童身高分别为86.5~96.7和85.1~95.7cm;体重分别为12.7~15.1和12.1~14.6kg;5.5~7岁男女儿童身高分别为114.5—121.6和113.5—120.3cm;体重分别为22.3~25.2和21.4~23.6kg。男女儿童身高测量值大多数小于国家参照标准值,而大于WHO推荐参考值;体重测量值均大于国家参照标准值和WHO推荐参考值。身高测量值城区均大于乡村。结论江苏省预防出生缺陷项目儿童生长状况跟踪调查是以人群为基础的健康儿童调查,身高和体重测量值代表了江苏省儿童(包括男童和女童、城区儿童和乡村儿童)的正常参考值,并为相关后续研究提供依据;其结果与国内外儿童的生长规律相一致,存在明显的性别和城乡差别。
查树伟刘启兰刘艳胡娅莉许碧云徐晓燕孙晓如
关键词:儿童身高体重
江苏地区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及儿童免疫状况调查
2013年
目的了解江苏地区携带乙肝病毒(HBV)怀孕妇女母婴传播情况及儿童乙型肝炎的免疫状况,为减少儿童乙型肝炎的发生提供科学数据。方法对江苏省14个区县295例携带乙肝病毒的怀孕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儿童进行乙肝两对半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及乙肝表面抗体(HBsAb)抽血检测。结果母亲HBsAg和乙肝e抗原(HBeAg)双阳性组分娩的婴儿HBsAg阳性率为11.1%,HBsAg单阳性组妇女分娩的婴儿未检出HBsAg阳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涪0宫产与阴道分娩的婴幼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2.7%、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相同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HB)制剂及规范的注射条件下,母亲HBeAg阳性增加婴幼儿乙肝病毒携带的风险,儿童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和降低乙肝感染的有效措施。
王丽娟张姝刘启兰刘艳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
江苏省有代表性地区4-7岁儿童智力发育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对江苏地区4-7岁儿童进行智力筛查和资料分析,了解该年龄段儿童智能发育水平及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编写的0-6岁儿童发育筛查测验(DST)对运动能区、社会适应能区、智力能区三个能区检测,统计6岁以下儿...
刘艳查树伟陈银花王京玲曹扬徐晓燕刘启兰
雷公藤T_4、T_7单体对大鼠生精细胞染色体和微核的影响被引量:8
1997年
本文采用体内给药的方法,研究了雷公藤中抗生育有效化合物T4、T7在抗生育剂量下,对SD雄性大鼠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形成的影响。大鼠口服T4抗生育剂量为每日80μg/kg,T7为317μg/kg,10周后制片分析,并与对照组比较,发现染色体畸变平均值各组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之间的生精细胞微核出现率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雷公藤中抗生育有效成分T4、T7单体对大鼠精原细胞染色体的细胞遗传学效应和生精细胞微核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是一致的,也提示抗生育剂量的T4和T7无明显的诱变作用。由于T7的各项指标更接近对照组,我们认为T7优于T4。
刘启兰许烨钱绍祯
关键词:雷公藤单体微核染色体生精细胞
江苏省部分地区出生缺陷病患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通过对江苏省部分地区出生缺陷与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分析该地区发生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为政府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计统一的调查问卷,由经培训的调查人员对孕期情况及妊娠结局逐一调查,并以出生缺陷儿为病例组,正常儿童为对照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拟孕妇女工作中经常接触有害物质;孕早期患病、服用/注射药物或接触化学物质均能增加患出生缺陷儿的风险性;夫妇患有先天性病史、孕妇怀过畸形儿或生育过先天性疾病儿均与生育出生缺陷儿关系显著。多因素分析显示,妇女工作中经常接触有毒害物质和曾经怀过畸形儿者是出生缺陷发生的危险因素,而每天坚持服用叶酸增补剂2个月以上可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的风险。结论加强优生优育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遗传性疾病的诊疗水平,改善孕前/孕期不良工作环境、注意孕早期用药安全,提倡适当服用叶酸增补剂等对于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尤为重要。
刘艳刘启兰胡娅莉王丽娟孙庆林宁徐晓燕张建伟童建孙
关键词:LOGISTIC回归分析
锌对优生的影响和干预
锌在人体的生理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并已证明锌在维持生殖系统正常生理作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的研究又集中在锌对优生的影响和干预方面,然而锌干预广泛应用于人群和临床还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本文介绍了锌对优生的影响,探讨了...
查树伟刘启兰
关键词:锌元素生理功能生殖系统优生优育干预模式
文献传递
9例18三体综合征胎儿的产前诊断被引量:14
2006年
目的探讨利用孕妇血清筛查和胎儿超声筛查进行18三体综合征胎儿产前诊断的有效性。方法对36例首诊主诉为产前筛查胎儿18三体高危、92例首诊主诉为胎儿超声有异常发现的孕18~32周孕妇共128例,进行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培养、或脐血管穿刺脐血细胞培养染色体分析。结果128例胎儿核型中,9例为18三体综合征,2例为其它染色体异常,染色体异常发现率为8.59%(11/128)。首诊主诉为18三体高危发现18三体4例,异常发现率11.11%(4/36);首诊主诉胎儿超声异常发现18三体5例,其它染色体异常2例,异常发现率7.61%,其中2例18三体合并有筛查高危和超声异常。结论孕妇血清生化指标筛查结合胎儿超声检查是产前检出18三体胎儿的有效筛查手段。
许争峰胡娅莉张建伟朱瑞芳茹彤刘启兰顾燕张颖仲晓玲
关键词:三体性染色体产前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