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代盈营

作品数:6 被引量:49H指数:2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篇油田
  • 2篇剩余油
  • 2篇水淹
  • 2篇微相
  • 2篇沉积微相
  • 2篇储层
  • 1篇地质
  • 1篇油藏
  • 1篇油藏数值
  • 1篇油藏数值模拟
  • 1篇油藏数值模拟...
  • 1篇油层
  • 1篇知识
  • 1篇知识体系
  • 1篇萨尔图油田
  • 1篇三角洲
  • 1篇剩余油分布
  • 1篇识体
  • 1篇示范区
  • 1篇数值模拟技术

机构

  • 6篇长江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6篇代盈营
  • 5篇尹太举
  • 2篇蔡文
  • 1篇张昌民
  • 1篇朱永进
  • 1篇叶继根
  • 1篇杨威
  • 1篇赵明跃
  • 1篇徐路生
  • 1篇王湘平
  • 1篇李冰娥
  • 1篇李宣玥
  • 1篇石宁

传媒

  • 1篇地质学报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萨尔图油田示范区不同储层结构水淹特征分析
2013年
萨尔图油田北三西区西部示范区已进入高含水阶段,加之储层性质复杂多样,剩余油分布研究变得愈来愈困难。在详细研究该区储层沉积类型、总结不同储层结构的特征之后,结合各种动静态资料,判断储层水淹程度,分析储层油水运动规律,最终对储层的水淹特征作出总结评价。结果表明,示范区共发育4种类型相结构储层且水淹状况各有特点:总体上Ⅰ类相结构储层以河道砂发育为主,大面积遭受水淹且水淹程度最高;Ⅱ类相结构储层以河道砂和两种席状砂发育为主,水淹程度较高;Ⅲ、Ⅳ类相结构储层两种席状砂较少,表外砂和泥岩尖灭较发育,水淹程度较低。此外,依据油田井网布置情况和实际生产措施,提出了相应的调整建议,为高含水油田后期调整挖潜提供了理论依据。
李宣玥尹太举代盈营邵艳茹雷上霄
关键词:萨尔图油田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课程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策被引量:2
2011年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作为资源勘查专业(油气方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联系了学院理论教学和油气田生产实际,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了解油气田生产实际的重要理论,其在学院的教学和对学生的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针对实际教学情况,分析了影响教学效果的相关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可以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尹太举代盈营蔡文石宁王湘平赵明跃
关键词:教学效果知识体系
大庆油田杏六中示范区厚油层剩余油分布预测研究
目前,注水开发是油田生产的主要开发方式。而且长期的注水开发,使得处于高含水阶段的油层内部油水分布变得极为复杂,其内部的油水运动规律变得难于预料,剩余油分布特征及类型也变得多样而丰富。然而要提高油气田的采收率,保持油气田的...
代盈营
关键词:精细地质沉积微相水淹特征大庆油田
文献传递
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在大庆高含水油田的应用被引量:8
2012年
经过多年的稳产高产,大庆油田进入高含水阶段,由于油层多,层系之间的差异大,井网划分跨层系现象较为普遍,剩余油分布越来越复杂,给油田稳产和调整挖潜带来的难度越来越大,剩余油分布预测成为高含水期油田的开发关键。为定量分析大庆油田进入高含水期的剩余油分布特征,以精细油藏描述为基础,结合油藏开发动态,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再现油藏生产过程和不同时期油水分布。基于大庆油田北三区西部开发数据和监测资料,利用地质模型对区块生产过程进行了模拟,再现了油藏开发历程。由于层段多、砂体形态复杂、层内非均质性较严重,油层部分部位控制程度相对较差,在油层的边角部位、差油层及层内差储层段成为剩余油分布的集中区。以该剩余油的分布特征提供相应的措施调整,从而解决油藏注水开发中的3大矛盾,对油田开发生产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徐路生尹太举代盈营田宏
关键词:高含水油藏数值模拟剩余油
储层相结构模式及其开发响应特征被引量:1
2013年
大庆油田杏六中区现处于特高含水期,油水分布复杂,需要对储层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新增加密井井网资料,进行精细沉积相研究,确定研究区葡Ⅰ油组目的层段发育三角洲平原和前缘亚相,并对各亚相进行了微相划分,分为分流河道、河间砂、岸后沼泽微相、水下分流河道、主体席状砂、非主体席状砂等微相。通过详细分析目的层段的沉积展布特征及其演化规律,确立了4种相结构模式,各类相结构具有不同的砂体分布特征;注入水的运动趋势分析表明,不同相结构模式具有不同的开发响应特征。
李冰娥尹太举代盈营叶小明路遥
关键词:沉积微相相结构
叠覆式三角洲——一种特殊的浅水三角洲被引量:36
2014年
不同于常规三角洲以分流河道体系所形成的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等微相为三角洲朵体的基本单元,叠覆式三角洲以内部结构简单的朵体为基本构成单元,朵体相互叠置,形成复合叠合体,进而构成三角洲骨架。单个朵体由河道扫描或扩展而成,复合朵体则是由单朵体侧向迁移或前(退)积而成。三角洲因大量朵体叠置而形成厚层状、内部结构复杂的复合砂体。不同朵体形成于不同时期,因而不存在统一的分流体系,单一沉积体具有层状特征,但不同期朵体受可容空间和地貌控制,呈三维叠置,而非简单的层状叠加,从而使得三角洲内部呈现出拼合式、立体式特点。单朵体是结构的基本单元,发育范围有限,与相邻朵体发育于不同时间单元,因而只能在复合体约束下小范围追踪。单一朵体接触关系及接触界面的渗流能力决定了油气富集和注水开发响应特征。朵体迁移、叠置造成大面积、巨厚的砂层可形成大型油气藏,而同时朵体间泥岩的不均匀分布也造就了砂体局部不连通或朵体间连通性变化,为岩性油气藏形成创造了条件,并且影响了注水开发中的注采对应性,进而影响水驱采油效果。
尹太举张昌民朱永进杨威叶继根蔡文代盈营
关键词:内部结构连通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