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刚 作品数:22 被引量:76 H指数:5 供职机构: 宁夏农林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核科学技术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宁杞7号周年干物质与氮磷钾累积动态特征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明确枸杞干物质和氮磷钾周年动态累积规律,为枸杞施肥量和施肥时期的优化提供依据。【方法】以5年生宁杞7号整树为试材,采用树体分解法,分别于枸杞春梢期(4月)、花果期(5月)、盛果期(7月)、夏眠期(8月)、秋果期(9月)、休眠期(11月)整株挖取干周和树高相近的枸杞树各3株,分解为主干、枝条(分别按新生枝、1年生枝采集)、叶片、果实和根系样品,测定并分析其干物质及氮、磷、钾含量和累积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在枸杞周年生长过程中,干物质累积高峰集中在盛果期和秋果期;全物候期枸杞不同器官干物质累积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果实>主干>叶片>根系>新生枝>1年生枝。枸杞叶片、果实中的氮、磷、钾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器官;另外,枸杞叶片和果实中的氮、磷含量在春稍期、花果期较高,钾含量在花果期、秋果期较高。当经济产量为971.17 g/株时,枸杞氮、磷、钾累积量分别为72.80,11.87,32.62 g/株,累积高峰期出现在花果期和盛果期,其中新增氮、磷、钾累积量分别为58.41,7.98,27.19 g/株,多累积在果实、叶片中。【结论】宁杞7号枸杞每形成100 kg干物质,N、P(P 2O 5)、K(K 2O)养分需要量分别为13.56~15.58,4.90~9.22和5.50~8.97 kg/hm^(2),需求质量比为1.00∶0.23∶0.48。应注意在干物质和养分累积的高峰期,即花果期、盛果期和秋果期保证养分供应充足。 孙娇 任福聪 陈刚 郭鑫年 梁锦秀 周涛关键词:枸杞栽培 植物营养 黑果枸杞的种质资源及开发利用研究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①在黑果枸杞资源分布研究的基础上,对黑果枸杞进行开发利用的研究,以拓宽该资源利用的渠道;于进行了黑果枸杞果酱的研制及相关指标的测定。方法①查阅标本和相关文献资料;于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制作工艺。结果①绘制全国及甘肃黑果枸杞资源分布图;于经测定果酱可溶性固形物为63.63%,酸度为PH=5.62,细菌总数≤200个/ml。 林津津 陈刚 马志刚关键词:黑果枸杞 花青素 果酱 基于文献计量的土壤健康评价研究进展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2 2023年 本文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收录的土壤健康评价相关文献为基础数据,采用CiteSpace工具,对文献数量、题目、关键词、作者等信息进行可视化计量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健康评价是一项环境科学、土壤科学、农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美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最大,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发展潜力巨大。(2)土壤健康概念从狭义到广义,评价指标从理化属性到物理、化学、生物综合指标,评价体系从单一粮食生产到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方法模型从专家经验到系统建模,技术手段从常规检测到微生物组学、地信遥感等正在逐步改进和完善。(3)生物学指标、土壤多功能定量评价、客观准确的评价模型等是目前土壤健康评价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我国土壤健康评价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本文梳理总结了国际土壤健康评价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沿,以期为我国土壤健康评价研究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吴霞 蔡进军 蔡进军 王长军 雷金银 陈刚 王长军关键词:指标体系 CITESPACE 不同施肥方式对旱地玉米土壤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2024年 针对宁夏南部山区耕地地力条件薄弱、农田生产力水平低、水分利用效率低等问题,选择典型的旱地玉米农田,跟踪监测在不同施肥方式下旱地玉米的主要农艺性状、土壤含水量、土壤养分、产量等指标,探究不同施肥方式对旱地土壤质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化肥减量1/3+有机肥50 kg·hm^(-2)的施肥方式使0~40 cm土壤的耗水量最低;施用有机肥和常规化肥减量1/2+有机肥50 kg·hm^(-2)的施肥方式使深层土壤的耗水量最高。常规化肥减量1/3+有机肥50 kg·hm^(-2)的施肥方式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施肥方式;常规化肥减量1/3+有机肥50 kg·hm^(-2)和常规化肥减量1/2+有机肥50 kg·hm^(-2)这2种施肥方式土壤全氮、全磷和全钾的平均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减N+有机肥的施肥方式能有效提升土壤养分。施有机肥和常规化肥减量1/2+有机肥50 kg·hm^(-2)的施肥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作物的产量。 李维倩 田野 王天宁 陈刚 白阳阳 罗昀 蔡进军关键词:旱地玉米 施肥方式 土壤质量 宁夏黄土梁状丘陵区6种稀疏人工林的枯落物持水特征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枯落物层持水性能是林地水文效应评价的重要内容,定量评价黄土梁状丘陵区比较稀疏的典型人工林枯落物层的水文特征指标,可为研究区林草植被的生态重建、结构优化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山杏、山桃、柠条纯林与山杏-沙棘混交林、山杏-柠条混交林、山桃-山杏-苜蓿混交林6种人工林,分别设置20 m×20 m的标准样地,在四角及中心设5个1 m×1 m的样方收集枯落物样品。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浸泡法,分析保存在地表及混入土壤中的所有枯落物的蓄积量、持水性及持水动态变化规律。【结果】研究表明:1)6种林分枯落物总蓄积量范围在1.05~4.01 t·hm^(-2),其中山杏纯林最高,山桃纯林最低。土壤中枯落物蓄积量占枯落物总蓄积量的比例变化范围在11.43%~25.00%。除山杏纯林外,混交林分的总蓄积量均大于纯林。2)综合6种林分地表枯落物和土壤中枯落物的持水能力来看,最大持水量为山杏纯林(15.75 t·hm^(-2)),最大持水率为山杏-柠条混交林(264.65%)。3)6种林分枯落物的持水量和吸水速率的动态变化过程均表现为在浸水初期迅速变化,24 h时达到饱和趋于稳定。持水量和持水速率随浸泡时间的变化分别符合自然对数方程和幂函数方程,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4)综合分析了6种林分枯落物的有效拦蓄量和有效拦蓄率变化,结果显示山杏纯林地表枯落物的拦蓄能力最高,山杏-柠条混交林土壤中枯落物的拦蓄能力最高;山杏纯林的总有效拦蓄量最高(11.08 t·hm^(-2)),山杏-柠条混交林次之(7.67 t·hm^(-2))。【结论】在宁夏黄土梁状丘陵区,6种稀疏人工林的枯落物持水性能综合表现为山杏纯林及山杏-柠条混交林优于其他林分。研究结果可为当地生态恢复中的枯落物水土保持效益科学评价和林草植被结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蔡进军 蔡进军 陈刚 陈刚 吴霞 王天宁 吴霞 盛浪 王天宁关键词:枯落物 生物炭对宁夏扬黄灌区春小麦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4 2018年 为探明生物炭对宁夏扬黄灌区春小麦的增产作用,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生物炭施用量(0 kg/hm2、6 000kg/hm2、12 000 kg/hm2、18 000 kg/hm2)对春小麦产量、氮磷钾吸收量与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生物炭相比,施用生物炭显著提高了春小麦产量,在2013—2016年间施用生物炭18 000 kg/hm2处理下春小麦籽粒产量可达到6 907.4~7 518.9kg/hm2,增产5.6%~20.9%。在2013—2016年间施用生物炭18 000 kg/hm2处理下籽粒钾含量较不施生物炭增加了17.6%~29.4%,氮磷含量变化不显著;但植株氮、磷、钾素吸收量分别增加了10.7%~24.1%、3.1%~20.2%、16.3%~44.7%。这归因于施用生物炭尤其是施用量达18 000 kg/hm2时提高了春小麦养分吸收效率。综上所述,施用生物炭显著提高了宁夏扬黄灌区春小麦的产量、养分吸收量和养分利用效率。 梁锦秀 郭鑫年 任福聪 陈刚 孙娇 周涛关键词:生物炭 春小麦 养分吸收利用 一种树木年轮样本采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树木采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树木年轮样本采集装置,包括框架,框架底部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支架,框架顶部两端均设置有钻孔机构,收集槽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导杆,导杆贯穿框架,收集槽上可转动安装有螺杆一,螺杆一贯穿框架并... 韩新生 郭永忠 许浩 万海霞 董立国 王月玲 安钰 蔡进军 李维倩 陈刚 徐秀琴 王会平 郭志文 胡永强碳离子束辐照大豆当代诱变效应及褐皮突变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2014年 利用不同剂量碳离子束辐照大豆"合丰55"干种子,通过对表型、株高、分枝数及产量相关性状的考察以及DNA指纹图谱分析探索离子束辐照大豆的当代诱变效应。结果表明离子束诱变大豆M1代田间出现多种变异表型,辐照处理对M1代株高和分枝数有抑制作用,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及百粒重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但这些变异与对照相比并未达到显著水平。大豆种子经辐照后M1代筛选到1株褐皮突变体,种皮颜色由黄色变为褐色,而且这种变异在M2代能够稳定遗传。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对其DNA多态性进行研究发现,辐照后突变体DNA与对照相比扩增条带或增加或减少,相似性系数为0.9513。综合结果表明,碳离子束辐照对大豆当代产生了一定的诱变效应,不仅造成了农艺性状的变异,而且使DNA水平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余丽霞 李文建 杜艳 刘瑞媛 周利斌 骆善伟 陈刚 刘青芳关键词:诱变效应 大豆 宁南山区红梅杏幼林间作茶用菊的适应性研究与初步评价 2020年 通过在红梅杏幼林间作茶用菊对红梅杏生长量、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和对土壤酶含量的影响及茶用菊的适应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梅杏幼林间作茶用菊可有效提升红梅杏幼林地中层和深层土壤含水量,促进红梅杏幼树生长。间作茶用菊模式红梅杏树高、地径以及主分枝数比红梅杏纯林分别增加了8.25%、18.32%、18.18%,0~6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了13.58%,土壤酶含量有所提高。此外,间作茶用菊花可获得1100元/667 m2的纯收入。由此可见,红梅杏幼林间作茶用菊能有效促进红梅杏增产增收,具有一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李维倩 蔡进军 郭永忠 郭永忠 陈刚 王天宁 王天宁关键词:间作 不同覆膜时期对宁南山区土壤水热环境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2017年 在宁南山区雨养条件下,以马铃薯庄薯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裸地平种、播前覆膜、早春覆膜、秋覆膜处理下2013-2015年间马铃薯产量及其全生育期土壤温度、土壤贮水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与裸地平种相比,不同覆膜时期下尤其是秋覆膜可增加马铃薯地土壤表层温度,增加幅度可高达1.0℃。秋覆膜处理增加了早春时期土壤温度、降低马铃薯苗期土壤日温差。不同覆膜时期尤其是秋覆膜处理下马铃薯苗期土壤贮水量增加41.5 mm,马铃薯块茎膨大期后20~60 cm土层土壤水分消耗增加;且在平水年和欠水年不同覆膜时期对土壤水分的调控作用更为明显。秋覆膜处理下马铃薯产量可达34543 kg/hm^2,增产40.8%。土壤水分利用效率达到77.5kg/(hm^2·mm),增加23.5%。相关性分析发现马铃薯产量与早春时期土壤温度、土壤贮水量显著(P<0.05)正相关,与马铃薯播种时期土壤温度显著负相关。综上,秋覆膜可通过提高早春时期土壤温度、土壤贮水量,促进马铃薯块茎膨大期后土壤耗水量来增加马铃薯产量,秋覆膜是本研究区马铃薯获得高产的最佳覆膜时期。 孙娇 郭鑫年 梁锦秀 陈刚 张国辉 周涛关键词:马铃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