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训翠
- 作品数:26 被引量:190H指数:8
-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安神定志方对D-半乳糖协同AβO诱导的小鼠阿尔茨海默病样行为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2
- 2024年
- 本研究旨在探讨安神定志方(ADP)对小鼠阿尔茨海默病(AD)样行为的改善作用及机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标定ADP的主要成分。以D-半乳糖(D-gal)协同Aβ1-42寡聚体(AβO)诱导小鼠AD样行为,运用多种行为学方法评估ADP对小鼠AD样行为的影响;Nissl染色与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组织的病理形态改变;ELISA检测氧化应激和炎症相关因子水平;Western blot检测Aβ、Tau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根据TCMSP和HERB数据库筛选ADP的活性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预测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通过TTD、OMIM、GeneCards和DisGeNET数据库预测AD的疾病靶点;运用Metascape数据库对共有靶点进行GO、KEGG富集分析。结合GO和KEGG分析结果进行体内实验验证,从PI3K/Akt、钙信号通路以及突触功能角度探究ADP改善小鼠AD样行为的潜在机制。最后使用Autodock Vina对ADP的核心成分与已验证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动物实验经安徽中医药大学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AHUCM-mouse-2021080)。结果表明,ADP中含有ginsenoside Rg1、ginsenoside Rb1、tenuifolin、poricoic acid B、α-asarone等主要化学成分。ADP显著改善D-gal协同AβO诱导的AD小鼠焦虑样行为和记忆损伤,保护海马神经元,降低氧化应激和炎症水平,抑制Aβ、磷酸化Tau表达。网络药理学结果提示PI3K/Akt、钙信号通路以及与突触后膜相关的细胞组分可能是ADP改善AD的关键因素。动物实验进一步确证ADP作用可以上调小鼠海马N-甲基-D-天氡氨酸离子型谷氨酸受体2A(GluN2A)、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钙蛋白酶1(calpain-1)、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环腺苷酸应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抑制p-GluN2B和calpain-2表达。分子对接结果表明,ADP的核心成分panaxacol、dehydroeburicoic acid、deoxyharringtonine等与已验证靶点GRIN2A、GRIN2B、PSD95等均具有较强结合
- 瞿艳吴欢朱国旗朱国旗
-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氧化应激炎症反应
- 丹酚酸B对缺糖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研究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l B)对缺糖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以无糖培养的PC12细胞建立模型,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碘化丙啶单染的PC12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内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Sal B可明显抑制缺糖对PC12细胞诱导的损伤,在0.1-100μmol/L浓度范围内呈一定的量效关系;流式细胞术显示Sal B显著降低缺糖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Sal B显著降低缺糖诱导的活性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论在0.1-100μmol/L浓度范围内,Sal B对缺糖损伤的PC12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Caspase-3表达有关。
- 王训翠朱国旗李庆林
- 关键词:丹酚酸B缺糖PC12细胞细胞凋亡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安神定志方 干预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样行为的机制被引量:6
- 2023年
-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安神定志方(Anshen Dingzhi Prescription,ADP)干预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TCMSP、TCMID等筛选ADP的有效成分及靶点,借助TTD和GeneCards等数据库收集PTSD靶点;将ADP成分靶点与PTSD疾病靶点取交集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互作网络筛选核心靶点;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构建“中药—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选取疾病关键靶点与ADP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并开展动物实验验证。结果ADP防治PTSD的网络中共有145个活性成分、188个交集靶点、75个关键靶点、238个生物过程、54个细胞组分、62个分子功能。对PTGS2、ESR1、MAPK14与ADP关键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在动物实验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DP可明显改善PTSD的焦虑样行为与突触功能,同时增加AKT/mTOR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ADP治疗PTSD可能通过调控AKT/mTOR信号通路影响突触能传递、钙信号转导、蛋白合成等发挥作用。
- 张峥嵘高峰杨绍杰王训翠姬曼曼朱国旗
-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 黄芩黄酮类成分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48
- 2007年
- 黄芩黄酮类成分具有广泛的抗肿瘤活性,药理研究证实通过调节花生四烯酸系统的代谢,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等作用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通过对黄芩黄酮类成分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文献总结,为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 汤立建赵良才李庆林朱国旗王训翠
- 关键词:黄芩黄芩素黄芩苷汉黄芩素抗肿瘤
- 中医药院校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的几点思考被引量:3
- 2017年
- 分子生物学是中医药院校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从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改进分子生物学实验内容和建立实验室开放制度等诸多方面着手,探索适合中医药院校学生的医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新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 朱国旗王训翠
-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中医药院校教学模式
- 新藤黄酸诱导人胃癌MGC-803细胞线粒体途径凋亡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研究新藤黄酸(Gambogenic acid,GNA)对人胃癌MGC-803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Annexin V-FITC/PI染色流式细胞术(FCM)检测MGC-803细胞凋亡率;H2DCFDA探针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的含量;罗丹明123染色FCM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Ψm)的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P53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新藤黄酸在1.0~12.0μmol/L浓度范围内可抑制人胃癌细胞MGC-803细胞的增殖;增加细胞内活性氧的含量;降低线粒体膜电位;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并呈浓度依赖性;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新藤黄酸明显升高MGC-803细胞凋亡诱导基因P53的表达。结论:新藤黄酸可诱导人胃癌MGC-803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促进P53介导的线粒体途径依赖的细胞凋亡相关。
- 王训翠朱国旗程卉李庆林
- 关键词:新藤黄酸MGC-803细胞线粒体途径细胞凋亡
- 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微血管结构和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7
- 2023年
-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神庭”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微血管结构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奥拉西坦组,每组6只。采用多发性脑梗死法复制VD模型。电针组电针“百会”“神庭”,每次30 min;奥拉西坦组予以奥拉西坦(50 mg/kg)腹腔注射,两组均1次/d,持续14 d。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新物体识别实验评价各组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电子天平测量大脑质量;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仪检测各组大鼠脑血流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区微血管结构;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微血管结构相关蛋白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CD31)、神经钙黏附蛋白(N-Cadherin)、闭锁小带蛋白-1(ZO-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第1次穿越平台时间延长(P<0.05),跨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新物体认知指数(RI)降低(P<0.05),脑血流量降低(P<0.05),大脑质量增加(P<0.05),海马CA1区微血管周细胞、内皮细胞结构边界模糊,血管周围有明显水肿,紧密连接明显减少,海马组织PDGFR-β、CD31、N-Cadherin、ZO-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奥拉西坦组大鼠第1次穿越平台时间缩短(P<0.05),跨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脑血流量显著增加(P<0.05),大脑质量减少(P<0.05),海马CA1区微血管中周细胞、内皮细胞形态结构完整,紧密连接明显增多,海马组织PDGFR-β、ZO-1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5);电针组RI升高(P<0.05),海马组织CD31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5);奥拉西坦组海马组织N-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5)。结论:电针“百会”“神庭”能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修复微血管结构、改善脑血流相关。
- 杜坤锐刘畅陈潇煜朱国旗王训翠储浩然王婧吉
-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微血管结构
- 一种用于预防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预防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用于预防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人参10‑20份和黄精10‑20份,此外还可以包括桑葚15‑25份,山楂15‑25份和莱菔子...
- 朱国旗杨绍杰王婧吉张盛王训翠张峥嵘
- 重楼总皂苷对人胃癌MNK-45和MGC80-3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观察重楼总皂苷(Rhizoma paridis total saponins,RPTS)对人胃癌MNK-45和MGC80-3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设定5个不同浓度(5、10、20、40、80μg/ml)RPTS处理两种细胞24、48、72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测定MNK-45细胞和MGC80-3细胞增殖抑制率;设定浓度为10μg/ml处理两种细胞24h,采用吖啶橙/溴化乙锭(acridine orange/ethidium bromide,AO/EB)双染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设定浓度为10、20μg/ml处理两种细胞6h,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结果 5~80μg/mlRPTS对MNK-45和MGC80-3细胞增殖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或P<0.01),且药物剂量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其抑制作用越强(P<0.01);在相同药物浓度及相同作用时间下,RPTS对MNN-45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较对MGC80-3作用显著增强(P<0.01);RPTS作用于两种细胞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均显示细胞凋亡特征;RPTS使MNK-45细胞增殖被阻滞于G0/G1期,使MGC80-3细胞增殖被阻滞于S期。结论 RPTS能抑制人胃癌MNK-45和MGC80-3细胞增殖,诱导两种肿瘤细胞凋亡,影响两种肿瘤细胞周期时相的分布,但对两种肿瘤细胞株的抑制作用和对细胞周期时相的影响存在差异。
- 保永亮龚晓燕方海雁黄金玲王桐生刘先华王训翠
- 关键词:重楼总皂苷人胃癌细胞株增殖抑制作用细胞周期
- 藤黄酸及其衍生物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09年
- 藤黄酸及其衍生物是存在于中药藤黄中的一类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近年来,该类化合物药理学功效被国内外学者广泛研究,尤其抗肿瘤作用及相关机制已成为新近研究的热点。传统认为细胞毒是该类化合物抗肿瘤主要作用途径,但是目前的研究显示细胞凋亡、结合肿瘤细胞膜转铁蛋白调控细胞死亡、调节细胞周期、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诱导细胞发生自噬在藤黄酸及其衍生物抗肿瘤中亦发挥着重要作用。就国内外相关文献及本实验室关于新藤黄酸的研究,对藤黄酸及其衍生物抗肿瘤的特性及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为藤黄酸及其衍生物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苏婧婧朱国旗王训翠李庆林
- 关键词:藤黄酸衍生物抗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