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路标
- 作品数:15 被引量:51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梅毒螺旋体宫内传播与DC-SIGN的关系被引量:2
- 2008年
- 先天性梅毒发病率近几年来呈直线上升趋势,孕妇感染梅毒螺旋体后,85%可以传染给胎儿,但其垂直传播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国内外的研究多限于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治疗分析。该文以宿主的遗传背景为切入点,综述Hofbauer细胞及其受体DC-SIGN在梅毒宫内传播中的作用,分析了编码DC-S IGN蛋白基因的多态性对梅毒垂直传播的影响,期望发现变异基因在抵抗梅毒传播和感染中的作用,为在围产期阻断梅毒的垂直传播提供新的思路。
- 邱玉芳沙莉晏路标
- 关键词:梅毒宫内传播
- 胎盘Hofbauer细胞在HBV母婴垂直传播的作用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胎盘Hofbauer细胞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作用。方法垂直传播组(母亲及其新生儿血HBsAg和HBV-DNA均为阳性)、非垂直传播组(母亲血HBsAg和HBV-DNA阳性而新生儿阴性)和对照组(母亲及其新生儿血HBsAg和HBV-DNA均为阴性)各30例,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胎盘Hofbauer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及其与HBV颗粒的关系。结果①对照组未发现Hofbauer细胞:在垂直传播组和非垂直传播组,Hofbauer细胞散在分布于胎盘间质中。②在垂直感染组,Hofbauer细胞肿胀,胞浆突起减少,胞浆空泡变大;粗面内质网及高尔基复合体萎缩,线粒体缩小,溶酶体少见;胞核增大,染色质浓缩、边聚。在非垂直感染组,Hofbauer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细胞表面有大量胞浆突起,排列着微吞饮小体,细胞胞浆内有圆形空泡;线粒体呈杆状,峭排列紧密,溶酶体较多,高尔基体及粗面内质网欠发达;胞核偏位,核仁显著,染色质分布均匀。③在Hofbauer细胞胞质空泡、细胞间隙内存在单个或多个成熟病毒颗粒、病毒包涵体和病毒抗原颗粒。结论HBV可引起胎盘Hofbauer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并经Hofbauer细胞介导引起母婴垂直传播。
- 禤庆山朱志琴温秀兰肖昕晏路标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胎盘
- 胎盘Hofbauer细胞及DC-SIGN重复区基因多态性在HBV母婴垂直传播中的作用
-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经胎盘母婴垂直传播时胎盘结构变化及HBV感染与Hofbauer细胞的关系;探讨新生儿DC-SIGN编码基因多态性与HBV垂直传播的相关性,为HBV先天性感染的有效阻断提供新思路。 方法 产...
- 晏路标
-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胎盘
- 文献传递
- 胎盘Hofbauer细胞在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中的作用被引量:12
- 2006年
- 目的探讨胎盘Hofbauer细胞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垂直传播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光学显微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垂直传播组(母亲及新生儿HBsAg和HBV-DNA均为阳性)14例、非垂直传播组(母亲HBsAg和HBV-DNA阳性,新生儿为阴性)62例和正常对照组(母亲及新生儿HBsAg和HBV-DNA均为阴性)10例的胎盘结构变化、胎盘HBV感染与Hofbauer细胞的关系。结果1.垂直传播组和非垂直传播组孕妇胎盘组织存在坏死、水肿、绒毛动脉硬化、绒毛间质纤维化和纤维素样沉积,多形核白细胞、淋巴细胞、颗粒细胞浸润。2.垂直传播组胎盘HBsAg阳性率为100.0%;非垂直传播组为58.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3)。阳性信号主要出现在滋养细胞、Hofbauer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3.垂直传播组胎盘Hofbauer细胞数目明显增加,结合HBV的阳性Hofbauer细胞明显高于非垂直传播组和对照组(P均<0.01)。结论HBV可与胎盘Hofbauer细胞结合,可能介导HBV的母婴垂直传播。
- 晏路标肖昕熊爱华
-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胎盘
- 胎盘Hofbauer细胞介导的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探讨胎盘Hofbauer细胞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经胎盘母婴垂直传播中的作用。方法外周血HBsAg和HBV-DNA均阳性孕妇175例,根据其新生儿外周血HBsAg及HBV-DNA检测结果,33例归为垂直传播组,142归为非垂直传播组;另选40例外周血HBsAg和HBV-DNA均阴性母亲及其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应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胎盘Hofbauer细胞结构变化及其与HBV感染的关系。结果1.垂直传播组和非垂直传播组Hofbauer细胞散在分布于胎盘间质中,其超微结构发生改变;对照组胎盘组织中未发现Hofbauer细胞。2.垂直传播组胎盘Hofbauer细胞总数及结合HBV的Hofbauer细胞数明显高于非垂直传播组(P=0)。3.单个或多个病毒颗粒、病毒包涵体和病毒抗原颗粒仅出现在垂直感染组胎盘Hofbauer细胞胞质空泡和细胞间隙内。结论HBV可通过胎盘Hofbauer细胞介导HBV母婴垂直传播。
- 刘杰波肖昕晏路标林坚董晓梅
-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胎盘
- 左氧氟沙星对小儿痢疾杆菌基因表达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痢疾杆菌是小儿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被卫生部列为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文章为了给小儿痢疾抗药性研究提供基因表达差异性信息,用左氧氟沙星处理诱导痢疾杆菌使其产生抗药性,提取抗药和非抗药痢疾杆菌的总RNA,以随机引物逆转录获得c DNA,对转录本进行建库测序,分析其基因表达差异情况。结果显示痢疾杆菌菌耐药菌株与原始菌株相比有明显的基因差异表达,差异性表达基因占19.84%,其中4.7%基因上调表达,15.1%基因下调表达,且基因表达调控有关的sRNA也呈明显的差异性表达。对两个转录本的基因功能注释表明双组份系统和主动排外泵相关的基因表达有明显差异,这可能与菌株的抗药性产生有关。
- 李旭明丁卉晏路标曾玉杨艳陈亚军
- 关键词:小儿腹泻痢疾杆菌左氧氟沙星耐药菌株转录组测序基因表达
- 布地奈德气管内滴入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肺泡灌洗液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BUD)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气管内滴入对机械通气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肺部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早产儿60例,胎龄<34周,出生体重<1500g,生后4h内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实施机械通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PS+BUD组用PS 70mg/kg+BUD 0.25mg/kg;PS组单用PS 70mg/kg;生后30-60min内气管内滴入。第1、3、5、7、10天测定肺泡灌洗液IL-1β、TNF-α、IL-6和IL-10。结果用药第5、7、10天,PS+BUD组的IL-1β、IL-6和TNF-α明显低于PS组(P<0.05),IL-10明显高于PS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BUD和PS可使机械通气RDS患儿肺部促炎因子表达下调,而抑炎因子上调。
- 储晓彬晏路标韩树萍郭锡熔
- 关键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布地奈德
- 胎盘Hofbauer细胞在HBV母婴垂直传播中的作用
-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经胎盘母婴垂直传播时胎盘结构变化及HBV感染与Hofbauer 细胞的关系。方法应用光学显微镜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21例母亲及其新生儿血清HBsAg和 HBV-DNA均为阳性(垂直传播组),1...
- 晏路标
- 文献传递
- 新生儿无乳链球菌分离株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无乳链球菌是新生儿细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严重危害新生儿的健康。目前,国内鲜有从基因组的角度对无乳链球菌进行深入研究。本研究对一株新生儿无乳链球菌分离株SA1507进行了全基因组重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与参考基因组进行比对,SA1507存在大量的变异位点,比对发现SNP 8 850个,大多数位于外显子区域;Indel 253个,大多数位于基因上游。对SNP和Indel进行COG聚类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分别得到2 272个COG功能条目和1 363个KEGG通路条目。测序与分析将为进一步研究无乳链球菌的变异,感染和耐药性等奠定基础。
- 李旭明丁卉晏路标曾玉杨艳陈亚军
- 关键词:无乳链球菌全基因组注释
- 中国汉族人群DC-SIGN和DC-SIGNR基因遗传多态性被引量:10
- 2006年
- 目的了解中国汉族人群DC-SIGN和DC-SIGNR基因颈区重复序列的遗传多态性分布,获得相应位点的汉族人群的遗传学数据。方法应用PCR技术、琼脂糖凝胶电泳结合测序对DC-SIGN和DC-SIGNR基因的颈区重复序列分型,计算DC-SIGNR的多态信息含量。结果DC-SIGN多态性低,颈区绝大多数为等位基因7重复,该等位基因频率为0.9808,但亦检出少量的等位基因4、5、6、8等变异,而美国白人只含有等位基因6、8变异;DC-SIGNR存在高度多态性,多态信息含量为0.5312,存在4、5、6、7、8、9等位基因,检出16种基因型。6/5、7/4、7/5、7/6、7/7、9/5、9/7、9/9基因型和5、6、7、9等位基因频率在中国汉族人群和美国白人中的分布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美国白人比较,中国汉族人群似乎存在更多的插入突变。结论中国汉人的DC-SIGN和DC-SIGNR基因型分布和基因频率与美国白人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有其独特的群体遗传学特征。
- 王辉胡亚冬王春慧董晓梅李丽雄刘赴平晏路标周平童新灯施玲玲肖昕朱托夫周伯平
- 关键词:遗传多态性基因频率中国汉族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