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
- 作品数:13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建筑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 合成氨液氮洗深冷净化过程模拟及分析被引量:9
- 2010年
- 利用Aspen Plus软件,选择PR-BM物性方法,对某合成氨装置的低温液氮洗涤工艺的设计工况和改造工况进行了模拟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方案。比较改进前后液氮洗涤塔内温度变化情况可知,改进后工艺传质传热效果更优,而且改进后得到液氮洗涤塔出口净化气中CO的含量为0.55×10-6,其净化效果更好。同时,在保证出口净化气中CO的含量小于5×10-6时,降低进口液氮温度为85.15 K,可减少液氮使用量757Nm3.h-1,节约2 MW热能。
- 张旭颜立伟李云张早校莫沅朱建立
- 关键词:液氮洗ASPENPLUS
- 煤基化工—动力多联产串联系统研究
- 多联产系统是复杂的、高效环保的化工能源系统,以甲醇合成和发电为代表的联产是最典型的多联产系统。本文提出了未反应气适度循环,循环气成分调整的串联型甲醇—动力新型多联产流程,分析了多联产系统效率随未反应气循环比的变化规律,指...
- 张旭郑伟李云
- 关键词:煤炭化工多联产系统甲醇合成煤气发电
- 文献传递
- 含缺陷的P92钢蒸汽管道焊接接头安全性评定
- 性能优良的铁素体合金钢P92是目前发电厂主蒸汽管道常用材料之一。在管道对接焊缝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各种焊接缺陷。由于P92钢母材及其焊接材料、焊接工艺等造价昂贵,生产实际中十分需要对含焊缝的P92钢主蒸汽管道进行缺陷安全性...
- 尚福林薛亚慧张旭
- 关键词:P92钢焊接接头安全评定
- 微尺寸单晶金属的应变突变现象描述及模型化
- <正>侧重直径处于10μm至3 000μm的单晶镍柱体,对其在混合加载方式下的塑性流动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能够描述间歇性塑性流动的连续力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基于上述理论框架和要素,还发展了新的有限元(FE)算法,并将...
- 张旭尚福林
- 文献传递
- 液氮洗工艺的多目标遗传算法优化
- 2011年
- 为了优化大化肥中的液氮洗关键流程以提高能量效率、控制CO2排放,在使用Aspen Plus软件对某低温液氮洗工艺进行模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多目标遗传算法和二次规划法(MOGA-QP)来解决局部极值和大规模优化问题.根据超结构方法,构建了液氮洗工艺流程总结构,即在原流程中加入了一个减压阀和一个分离器,由此可以增补29.546 kJ/kg冷量,使得液氮洗涤塔出口净化气中的CO体积分数为0.55×10-6.利用MOGA-QP求解了超结构,即在进化过程中用二次规划法来模拟流程表单的各个子模块,在最终收敛的环节用二次规划法求解子问题,从而对遗传算法产生的Pareto解做进一步的精细优化.实际应用显示:在满足工艺指标的前提下,优化后的液氮入口流量减至0.131 2 kmol/s,出口CO体积分数降至0.25×10-6,液氮入口流量减少了1.7%,火用损失减少了15.7%,表明改进流程更佳,MOGA-QP算法有效.
- 张旭颜立伟李云张早校
- 关键词:液氮洗多目标遗传算法
- 单晶塑性理论对Ni微柱体的适用性研究
- 本文采用单晶塑性有限变形理论,对Ni微柱体应力-应变关系曲线进行理论描述,提出了能够反映尺寸效应的修正PAN强化模型,提出了适用于各个尺度的相关参数的数学关系式,并在刚塑性和弹塑性假设下对Ni柱体在单滑移条件下的应力-应...
- 潘渤张旭尚福林
- 关键词:塑性变形尺寸效应
- 文献传递
- 单晶塑性理论对Ni微柱体的适用性研究
- 采用单晶塑性有限变形理论,对Ni微柱体应力-应变关系曲线进行理论描述,提出了能够反映尺寸效应的修正PAN强化模型,提出了适用于各个尺度的相关参数的数学关系式,并在刚塑性和弹塑性假设下对Ni柱体在单滑移条件下的应力-应变特...
- 潘渤张旭尚福林
- 关键词:应力-应变特性塑性变形行为
- Ni单晶微柱体单轴压缩的晶体塑性有限元分析
- 的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几何特征尺寸处于微米量级的单晶金属与其宏观块体有许多明显不同的变形特征,且表现出强烈的尺寸相关性.本研究采用各向异性晶体塑性理论,结合有限元计算方法,对直径处于数毫米到数十微米的单晶镍(Ni)柱体在单...
- 张旭潘渤尚福林
- 关键词:塑性变形单轴压缩
- 微尺寸单晶金属的应变突变现象描述及模型化
- 侧重直径处于10μm至3 000μm的单晶镍柱体,对其在混合加载方式下的塑性流动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能够描述间歇性塑性流动的连续力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基于上述理论框架和要素,还发展了新的有限元(FE)算法,并将该算法...
- 张旭尚福林
- 高排放行业CO2排放密度评价体系及分析
- CO2减排与一个国家的人口、经济、环境甚至政治息息相关。目前的CO2排放指标比较笼统,本文从环境、技术以及经济三个方面构建了CO2排放密度评价体系。采用突变级数法对评价体系中各个因素间的主次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200...
- 张旭李云张早校
- 关键词:二氧化碳突变级数法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