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胆管
  • 1篇胆管造影
  • 1篇胆管造影术
  • 1篇淀粉酶
  • 1篇血症
  • 1篇胰胆管
  • 1篇胰胆管造影
  • 1篇胰胆管造影术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炎
  • 1篇术后
  • 1篇术后胰腺炎
  • 1篇双氯芬酸
  • 1篇双氯芬酸钠
  • 1篇双氯酚酸
  • 1篇酸钠
  • 1篇体层摄影
  • 1篇体层摄影术
  • 1篇逆行
  • 1篇逆行胰胆管

机构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林晖
  • 1篇傅建英
  • 1篇李华英
  • 1篇陈泽宇
  • 1篇曹文瑜

传媒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右肝下急性阑尾炎9例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总结分析肝下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4年8月术后确诊为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中肝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2 804例急性阑尾炎中确诊肝下急性阑尾炎9例,发病率占0.32%;肝下急性阑尾炎有其特殊的临床特征,表现为恶心、呕吐、便秘、腹泻。查体有右上腹压痛、脐旁压痛、腹痛、反跳痛。腹部彩超及全腹CT有同样的确诊率(占88.89%)。结论肝下急性阑尾炎有其特殊的临床特征,临床上应认识急性肝下阑尾炎临床特征,并应结合腹部彩超及CT检查,以减少误诊率。
李华英傅建英林晖
关键词:超声检查体层摄影术
不同剂量双氯芬酸钠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双氯芬酸钠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胰腺炎(PEP)及高淀粉酶血症的预防效果。方法收集行ERCP取石术的患者244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61例,其中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于术前30~60min分别予双氯芬酸钠栓剂50,100,150mg塞肛,空白组术前未予处理,观察其术前及术后3,24h血清淀粉酶水平,评估ERCP术后PEP及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 4组在年龄、性别、ERCP手术方式及操作时间等方面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EP发生率低剂量组为16.4%(10/61),中剂量组为6.6%(4/61),高剂量组为4.9%(3/61),空白组为18%(11/61),4组术后PEP总体发病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8.07,P=0.045),其中,空白组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58,P=0.810;χ2=0.152,P=0.697),而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4.219,P=0.040)。术后高淀粉酶血症总体发病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2.83,P=0.419)。空白组发生重度PEP 1例,各实验组均未发生;空白组发生中度PEP 3例,低剂量组发生2例;中、高剂量组发生的PEP均为轻度。结论 50mg双氯芬酸钠栓剂未能有效预防PEP的发生,100及150mg双氯芬酸钠栓剂均能有效降低PEP的发生率,且效果相当,故推荐使用100mg双氯芬酸钠栓剂预防PEP发生。
陈泽宇曹文瑜林晖
关键词: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双氯酚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