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原嫄

作品数:15 被引量:241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经济管理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碳排放
  • 6篇实证
  • 5篇制造业
  • 4篇实证分析
  • 4篇产业结构
  • 3篇欧盟
  • 3篇服务业
  • 2篇中国制造业
  • 2篇气候
  • 2篇国制
  • 1篇多极化
  • 1篇多维度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粘土
  • 1篇社会网络分析
  • 1篇省域
  • 1篇省域尺度
  • 1篇实证研究
  • 1篇碳排放量
  • 1篇能源

机构

  • 12篇北京大学
  • 10篇西北工业大学
  • 2篇南开大学

作者

  • 15篇原嫄
  • 9篇李国平
  • 7篇孙铁山
  • 3篇席强敏
  • 2篇吴爱芝

传媒

  • 2篇人文地理
  • 2篇经济地理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世界地理研究
  • 1篇重庆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理学会...
  • 1篇中国地理学会...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产业关联水平对碳排放演化的影响机理及效应研究——基于欧盟27国投入产出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4
2017年
碳排放逐步升高是以工业化为特征的区域经济崛起的必然结果。论文的理论研究说明,产业关联水平反映了区域发展过程中产业多样化和分工细化的程度,相较于产业结构,产业关联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指示意义更深刻。那么,产业关联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特征及其趋势将更接近于碳排放在经济发展驱动下的演进规律。因此,论文采用欧盟27国投入产出数据,在测算不同类型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产业关联水平的基础上,确定不同类型制造业所对应的特征服务业类型,进而应用经济计量学工具对制造业与服务业产业关联度对碳排放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作为发达经济体,欧盟的制造业与服务业整体间产业关联度对碳排放具有显著负效应;第二,低端、中端和高端制造业与各自对应特征服务业类型间产业关联度对碳排放的影响均较为显著,其强度呈现随制造业水平升级而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第三,高端制造业与生产性、分配性服务业间产业关联度的提高是实现区域碳排放达到峰值并逐步下降的重要动力,而中端制造业与其对应特征服务业关联度提升对碳排放的正向效应将高于低端制造业主导时期。因此,结合发达经济体的发展经验可以发现,碳排放的演化具有规律性特征,而以产业关联度入手的分析能够提供操作性更强的参考。目前,中国应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结构的过程中,大力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及其与制造业的关联水平,并采取积极措施降低交通运输业等分配性服务业的能耗强度。
原嫄席强敏李国平
关键词:碳排放欧盟
中国与欧盟产业强关联复杂网络系统的比较研究
2021年
基于投入产出表构建中国和欧盟细分产业的强关联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整体、子群及个体三个层级对中欧的产业网络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中国产业复杂网络发展趋势、规律以及阶段定位。研究发现:①产业强关联网络的发展具有显著规律性,欧盟产业强关联网络发展形态是中国的高级演化模式;②欧盟产业间的紧密度及群体聚集趋势均优于中国,但中国产业间的资源传输效率表现更好;③中国当前正处于分配性及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换位的转型期,但尚未达到欧盟所处的以服务业高度集聚作为网络枢纽以带动全行业发展的成熟稳定期;④中国和欧盟的区块网络均呈现近似“核心—边缘”的等级层次结构,分块网络从“单核心”驱动向“双核心”共振驱动更迭,但欧盟比中国更早实现双核心驱动模式。
原嫄孙欣彤
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
产业结构对区域碳排放量的影响--基于多国数据的实证分析
人类行为所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已经成为无可争议的事实,所带来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可能对全球发展方向和方式产生重大的作用,为新一轮国际经济地理格局的演变增加了诸多可能性。本文在对产业结构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机制基础上,结合近二...
原嫄席强敏孙铁山李国平
关键词:碳排放量产业结构误差修正模型
青藏高原抬升对我国区域气候的影响研究回顾
2012年
[目的]回顾青藏高原抬升对我国区域气候的影响研究。[方法]通过对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构造运动的相关研究,选取利用我国北方黄土沉积的研究手段,特别是通过应用黄土沉积的古地磁测量方法对高原抬升影响的研究实例分析,综合探讨青藏高原的隆升这一重要新构造运动对我国的地貌、气候等产生的影响。[结果]青藏高原的隆升导致我国西北部区域气候明显转干转冷,并出现迅速干旱化的趋势,导致黄土堆积、植被类型更替以及人类活动的变迁。同时,虽然气候大环境以干旱为主,但这一区域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干湿变化的旋回交替。[结论]青藏高原隆起对我国特别是西北部地区的基本气候特征产生深远影响。
原嫄
关键词:区域气候
中国省域尺度下产业结构多维度特征及演化对碳排放的影响被引量:28
2021年
在中国转向高质量发展及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的背景下,寻找保证经济增长的低碳减排途径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利用中国2005—2017年省域面板数据,建立SAR模型,并按八大经济区分别构建PECM模型,研究中国省域尺度下产业结构多维度特征及演化对碳排放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中国省域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时滞性和空间溢出效应。(2)全国视角下,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提升对碳排放呈抑制作用,且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而产业结构高度化对碳排放呈促进作用,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总体上处于"倒U型"曲线左侧。(3)八大经济区视角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提升总体上能够抑制碳排放,而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提升则呈现明显的"倒U型"趋势特征,具有两面性,发达地区呈现抑制效应,欠发达地区则相反;当前处于"倒U型"曲线右侧的区域多为发达地区。因此,由产业结构高度化提升导致碳排放量的增加依然属于中国多数省份当前发展的固有阶段性特征,而产业结构合理化提升在总体上能够拉动碳排放峰值前移,促使碳排放早日达峰。欠发达地区不应以增大三产份额为目标,盲目推动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提升,这将很有可能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而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提升是既能够适应中国多数省份当前发展惯性,同时又能促进减排或排放降速的有效途径。
原嫄周洁
关键词:碳排放产业结构空间溢出效应SAR
山西保德-陕西府谷红粘土剖面若干环境代用指标的对比研究
我国北方黄土高原的黄土-古土壤沉积序列与深海沉积物岩芯、极地冰岩芯并列为古气候变化研究的三大支柱,在古环境研究领域具有重要价值。黄土高原边缘地区的红粘土沉积作为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延伸,使这一长时间尺度连续的陆相遗存成为目...
原嫄
关键词:红粘土环境磁学
产业关联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基于欧盟投入产出数据的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产业关联水平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驱动力,因而制造业与服务业间的产业关联度逐步受到广泛关注。在制造业和服务业内部分类的基础上,根据欧盟27国累积投入产出表对各产业关联度进行测算,建立产业关联度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演化的理论影响模型,进而应用计量经济工具对产业关联度的影响效应及强度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模型动态均衡分析证实了产业关联度的提升对于单位有效劳动的产出水平具有正向效应;第二,高端制造业主要与生产性、分配性服务业关联,中端制造业主要与分配性服务业关联,低端制造业主要与分配性、消费性服务业关联;第三,在不同制造业分类背景下的计量分析显示,在制造业升级过程中,产业关联度对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作用由缓和增长至快速推动、最终进入稳定趋缓状态。结合中国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研究认为,应在重视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大力推动高端、中端制造业及其对应特征服务业类型的关联度,这将为中国经济实现平稳、持续增长提供更为坚持的保障。
原嫄李国平
关键词:制造业服务业驱动力
产业内部结构升级对碳排放的影响——基于OECD主要成员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各国需共同面对的问题。经济结构性特征是受到广泛认可的区域发展阶段替代指标,因而本文分别选用制造业和服务业产业内部结构为基本视角,对其细化信息进行挖掘,并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各主要成员国背景下对碳排放随经济发展阶段推进而演化的过程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具备更加丰富的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信息,能够在普遍意义上提供判别区域经济发展所处时期的良好标准,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进行差异化碳配额权分配提供参考;第二,制造业和服务业内部产业结构升级的阶段性对照结果说明,碳排放峰值时点滞后于工业化的顶峰位置;第三,人为碳排放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倒U型的固有演化规律,在工业化顶峰前的碳排放逐步增长是为了维持基本经济发展路径的不可抗趋势。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顶峰前不承诺排放达峰具有较高合理性,但仍应通过推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等举措抑制碳排放增速、尽早实现达峰。
原嫄李国平
关键词:碳排放制造业服务业OECD
中国制造业各行业大类的区域转移特征与聚类研究被引量:29
2015年
依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对2001年和2009年制造业各行业大类在八大区域尺度上的份额变化进行对比讨论和聚类分析,初步得到以下结论:1研究时段内的制造业产业转移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为主体;2主要转移路径表现为自东向西、自沿海向内陆的特征,特别是劳动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均由制造业原本发达地区向次发达地区转移,已经进入产业优势的分散化阶段,而技术密集型行业仍处在自西向东、由次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的集聚发展阶段;3自东向西的区域转移路径是研究时段内制造业转移的主要趋势,主导着制造业整体的区域转移过程。因此,总体而言,当前的制造业正在由现有发展高地逐步转向发展水平次优地区进行梯度转移,实质上是制造业优势在空间上渐次分散化和均等化的过程,并且涉及近距离的扩散式转移和跨越式转移等多个空间层面。
原嫄李国平孙铁山吴爱芝
关键词:制造业产业转移聚类分析
近五十年来全球经济地理格局的演化特征与趋势被引量:7
2014年
目前,以技术革命为引擎的全球化过程促使世界经济地理格局发生了多次阶段性转变,多个新兴经济体在产业链国际化的助推下迅速崛起,使全球格局逐步向多极化发展。本文以份额变动规律为主要线索,在历史数据回顾的基础上对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全球经济总量、分产业增加值的份额在区域、国家等多个空间尺度上进行动态比较分析,并对当前全球产业转移和经济地理格局的演化特征与趋势进行归纳和整理,初步认为:第一,全球经济地理格局在最近五十年间呈现从传统发达国家为单一中心的"核心-边缘"结构逐步向"多极"世界演变,单中心集聚程度明显降低,区域间呈现优势分散化、差异缩小化的特点;第二,全球制造业地理格局演化的基本趋势与以经济总量度量的全球经济格局变化趋势高度一致,且前者幅度更加剧烈,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制造业的区域转移是刻画全球经济地理格局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全球各区域服务业份额的分布变化特征及趋势与各国经济总量份额的变化较为相似,同样是全球经济地理格局演化的重要驱动力;第三,从不同区域来看,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在全球经济中所占比重的提升受到了来自制造业和服务业共同的推进,欧洲地区在全球经济中所占比重的逐步降低主要受到其服务业衰落的影响,北美地区在制造业占全球份额略有走低的情况下仍保持经济总量比重的基本稳定,这主要源于北美服务业持续稳定的强大实力。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欧美地区当前逐步推进的"再工业化"过程导致的产业回流可能是预测未来世界经济格局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原嫄孙铁山李国平
关键词:多极化制造业服务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