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永林

作品数:27 被引量:171H指数:7
供职机构: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地质
  • 4篇地理
  • 4篇土壤
  • 4篇重金
  • 4篇重金属
  • 3篇地理科学
  • 3篇饮用
  • 3篇中毒
  • 3篇理科
  • 3篇课程
  • 3篇氟中毒
  • 3篇
  • 3篇
  • 2篇地层
  • 2篇地理科学专业
  • 2篇地质成因
  • 2篇地质学
  • 2篇饮用水
  • 2篇生物有效
  • 2篇生物有效性

机构

  • 24篇重庆师范大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
  • 6篇遵义师范学院
  • 6篇学研究院
  • 2篇农业农村部农...
  • 1篇河南工程学院
  • 1篇长安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外生成矿与矿...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6篇刘永林
  • 9篇雒昆利
  • 3篇李玲
  • 2篇刘睿
  • 2篇刘睿
  • 2篇李军
  • 2篇李军
  • 1篇蔡春芳
  • 1篇韦杰
  • 1篇王少彬
  • 1篇杨前进
  • 1篇马培
  • 1篇倪润祥
  • 1篇高鑫
  • 1篇高星
  • 1篇钟部卿
  • 1篇钟明洋
  • 1篇徐永新
  • 1篇张湜溪
  • 1篇田原

传媒

  • 4篇环境科学
  • 3篇科技视界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长江科学院院...
  • 2篇高校地质学报
  • 2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土壤通报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土壤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地理科学
  • 1篇中国稀土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高教学刊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庆市江津区表层土壤中稀土元素含量与分布特征被引量:11
2020年
为研究重庆市江津区表层土壤中稀土元素(REE)含量和空间分布特征,采集156件土壤样品,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其稀土元素含量。采用统计学和地质统计学分析了表层土壤中稀土元素含量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江津区表层土壤中REE含量范围为99.06~222.28μg·g^-1,平均值149.07μg·g^-1,低于中国土壤REE背景值(163.86μg·g-1)。江津区表层土壤的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呈现向右倾斜的轻稀土富集型。δEu和δCe平均值分别为0.57和0.91,表现出明显的Eu负异常和微弱的Ce负异常。不同地质时代地层上覆表层土壤中REE含量具有显著差异性(p=0.035<0.05),下白垩统窝头山组(K1w)和侏罗系(J)地层上覆表层土壤中稀土元素含量高于三叠系(T)地层。江津区中西部地区表层土壤中稀土元素总量较高。
刘永林雒昆利袁余洋
关键词:稀土元素表层土壤
黔西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有机质和脆性矿物的控缝机制被引量:4
2020年
页岩"甜点"层段中有机质和脆性矿物对裂缝的发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控制作用,揭示并把握裂缝萌生、发育和演化的机理与规律,对于压裂目标层段的优选以及页岩气增产和稳产具有极为重要的工程实践价值。以黔西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为例,通过地化测试、岩石力学实验以及扫描电镜,深入剖析和揭示了"甜点"层段中与有机质和脆性矿物相关的控缝机制,并结合数值模拟实验展现了"甜点"层段中裂缝的形成和演化的完整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质和脆性矿物的同步富集为裂缝的发育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其中裂缝趋向于沿着有机质形成的结构面传播,有机质的孔隙结构对裂缝具有较为明显的诱导机制。在外力作用下,内在积累的能量转化为脆性矿物的变形和变位,脆性矿物含量越高者裂缝发育能力越强,裂缝发育程度越高。数值模拟实验呈现了一种由于有机孔隙和脆性矿物所导致的应力集中从而诱发裂缝萌生和演化的整个过程。该研究成果可为深化认识裂缝的成因机理以及压裂施工过程中相关压裂参数的调整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袁余洋刘永林王瑛
关键词:页岩裂缝
四川盆地典型农耕区土壤重金属含量、污染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6
2023年
以重庆市江津区为研究区,采集247件表层土壤样品,综合运用污染指数法、GIS和地理探测器等分析方法以便探明四川盆地典型农耕区土壤重金属含量、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表层土壤中Cd、Cu和Zn的算术均值分别是渝西地区土壤背景值的1.22、1.10和1.98倍.(2)6种重金属含量高值区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北部、西部和中部局部地区,低值区分布于东部和南部.(3)土壤污染指数整体以安全和警戒为主,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NPI)评价显示污染样点占总样点的22.1%,NPI最高值位于北部鼎山街道,最低值位于南部四面山镇.(4)地层对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布的单因子解释力最强,其次是地形因子;地层和地形因子对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布的交互影响作用最强.研究结果发现地层和地形因子是影响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布的关键因素.
刘属灵吴梅刘志远刘双燕刘永林赵家宇刘怡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特征地层
重庆江津区自产大米和玉米中重金属的健康风险评价被引量:9
2021年
以重庆市江津区为研究区,采集2019年生产的63份大米籽粒和64份玉米籽粒,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和原子荧光光谱仪(AFS)测定大米和玉米籽粒中砷(As)、钡(Ba)、镉(Cd)、铜(Cu)、铁(Fe)、锰(Mn)、钼(Mo)、镍(Ni)和锌(Zn)的质量分数,并利用环境健康风险模型评价江津区大米和玉米中重金属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江津区大米和玉米籽粒中As最大质量分数分别为176.0、162.8μg/kg,低于国家食品卫生As标准(<200μg/kg);江津区3份大米和6份玉米样品中Cd质量分数超过国家食品卫生Cd标准(大米Cd质量分数<200μg/kg、玉米Cd质量分数<100μg/kg);大米籽粒中As和Mo质量分数均值显著高于玉米籽粒的(P<0.05),Cd质量分数均值略高于玉米籽粒的;大米籽粒中As、Cu、Mn和Zn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属于清洁水平,3份大米籽粒样品中Cd属于轻度污染;大米和玉米籽粒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1.09和1.57,属于轻度污染,江津区玉米籽粒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大于大米籽粒;大米籽粒中重金属As和Cd的致癌风险分别占健康总风险的82.7%和16.8%,表明江津区大米籽粒中As含量虽低于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安全值,但其健康风险较高,其次为Cd。可见,重庆地区需重点监控农作物中As和Cd的健康风险。
袁余洋刘属灵刘永林刘永林
关键词:大米玉米重金属
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优化研究——以重庆市城口县为例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优化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标准,使其更适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参考瑞典学者Håkanson的方法,以城口县115件表层土壤中镉(Cd)、铬(Cr)、铜(Cu)、镍(Ni)、铅(Pb)和锌(Zn)等6种重金属为研究对象,基于重金属毒性系数,并结合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P_(N)),以期验证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评价标准优化的适用性。【结果】①优化了土壤中6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分级体系:RI<60,60≤RI<120,120≤RI<240,240≤RI<480,RI≥480分别代表轻微、中等、强、很强、极强潜在生态风险。②案例区6种重金属含量均值(算术均值,下同)分别为中国农用地土壤风险筛选值的5.0、0.39、0.52、0.44、0.23和0.76倍。③内梅罗污染评价显示,Cd处于重度污染[Pi(Cd)=5.25],其余重金属处于无污染水平,PN显示土壤重金属整体处于重度污染(PN=3.94)。④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RI介于22.9~1582,均值196。优化前,案例区土壤6种重金属处于中等生态风险(优化前分级,150≤RI<300),而优化后处于强潜在生态风险。【结论】案例验证研究表明,优化后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分级体系适合土壤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能客观反映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
吴梅刘属灵袁余洋赵家宇刘怡刘双燕刘永林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
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被引量:2
2015年
依据地理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提出了现行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应重视和增加地理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增加基础课程在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比例,增加课程设置的分类方向。目的在于构建起符合综合素质培养要求的地理科学课程体系。
刘永林
关键词: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
新疆于田县优质富锂富锶天然饮用矿泉水及其开发前景被引量:6
2013年
为了调查新疆于田县的水质和水资源特色,2010年和2012年在新疆于田县及于田县邻区采集水样,并对其元素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在新疆于田县新发现一个优质天然富锂富锶饮用矿泉水水源,水化学类型为Na·Mg-HCO3·Cl,锂含量1 765.5μg/L,锶含量1.1 mg/L,分别为国家饮用矿泉水锂(Li≥200μg/L)和锶(Sr≥0.2 mg/L)最低界限指标的8.8倍和5.5倍。于田县城饮用矿泉水含水层厚度大,岩性为卵砾石,透水性好,水量较丰富。于田县优质矿泉水与国内外主要矿泉水相比,具有富锂、富锶等有益元素,且富锂矿泉水是中国稀缺的矿泉水资源,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刘永林雒昆利倪润祥王少彬田兴磊王林张晓军高星
关键词:饮用矿泉水
新疆天然水化学特征区域分异及其地质成因被引量:15
2016年
为研究新疆天然水化学特征区域分异及成因,采集、分析和田地区51组天然水样,收集已发表的新疆其它地区天然水化学数据103组。数据说明:南疆天然水总溶解性固体(TDS)(1 589.4 mg/L)是北疆天然水(513.5mg/L)的3.1倍;83.33%和89.59%的北疆天然水TDS和TH符合中国饮用水卫生标准,南疆天然水TDS和TH达标率分别为62.26%和70.75%。北疆天然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a-HCO_3和Ca·Mg-HCO_3·SO_4,南疆天然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Na·Ca-Cl·SO4和Na·Mg-Cl·SO_4。南北疆天然水化学特征区域差异与南北疆地质构造分区重合。地质构造演化的不同,为南北疆天然水提供不同物源;水文气象差异加剧了其天然水化学组分差异。
刘永林雒昆利李玲徐永新张湜溪田原
关键词:地质因素水化学特征区域分异
西南典型“退耕还林”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土壤中硒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22年
人类活动(土地利用)和环境变化(土地覆被变化)对土壤中硒和重金属含量分布具有重要影响.“退耕还林”生态工程的实施改变了土地利用/覆被,为研究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土壤中硒和重金属影响提供了理想的实验场所.在西南典型“退耕还林”区,采集了旱地、水田和林地(天然林地和次生林地)的91件表层土壤样品.测定和分析了土壤中硒、重金属、pH和有机质等参数.结果表明:①研究区表土中ω(Se)(0.42×10^(-6))、ω(As)(13.0×10^(-6))和ω(Sb)(1.03×10^(-6))均值显著高于渝西地区的土壤背景值;②人工次生林地表土中Se、Cd、Cr、Ni、Pb和Zn含量都显著高于旱地,表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可能会显著影响表土中硒和重金属富集;③土壤有机质(SOM)含量水平是控制表土中硒和重金属含量差异的重要因子.结果发现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通过影响土壤pH和SOM间接深刻地影响土壤中硒和重金属迁移和富集.
刘永林刘属灵吴梅田兴磊刘双燕
关键词:重金属退耕还林
重庆侏罗纪地层区土壤硒含量分异:以江津和石柱地区为例
2023年
相似地质背景区、相同成土母岩下土壤硒的空间分异特征的研究相对薄弱,长期制约着对土壤硒素分异机制的全面认识。本文以同处四川中生代前陆盆地且成土母岩同为侏罗纪陆相红色碎屑岩的重庆市江津区和石柱县为研究区,通过野外采样、室内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探讨土壤硒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分异特征,对揭示土壤硒富集机制提供新的参考。结果表明,江津区表层土壤总硒(TSe)含量(0.32×10^(-6))显著高于石柱县(0.21×10^(-6));江津区富硒等级土壤占比46%,而石柱县为21%。江津区表土磷酸盐提取态硒(ASe)含量(0.03×10^(-6))和ASe/TSe(11.2%),均显著高于石柱县(0.02×10^(-6)和9.9%)。与石柱县相比,江津区表土TSe、ASe与土壤有机质(SOM)的相关程度较强。研究认为,即使同发育在四川中生代前陆盆地侏罗纪陆相红色碎屑岩上的土壤,土壤硒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也具有显著性差异,而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土壤有机质含量等土壤理化性质差异影响了土壤硒的迁移和富集所致。
刘永林刘永林刘怡吴梅肖慧娴刘丁慧田兴磊
关键词:侏罗纪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