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海仙
- 作品数:25 被引量:119H指数:5
- 供职机构:忻州师范学院化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中青年科技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 一种使用深共晶溶剂制备2-(4-氯苯基-羟基甲基)-丙烯腈的方法
- 本发明属于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使用深共晶溶剂制备2-(4-氯苯基-羟基甲基)-丙烯腈的方法。本发明主要解决了现有2-(4-氯苯基-羟基甲基)-丙烯腈的制备方法存在污染环境和经济效益差的技术问题。...
- 赵三虎张婷任海仙郭瑾昌
- 文献传递
- 五种壳聚糖席夫碱的制备及紫外特性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合成了壳聚糖茴香醛﹑肉桂醛、柠檬醛、苯乙醛、香草醛5种席夫碱,并用红外光谱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在稀乙酸溶剂体系中,探讨了5种产物的紫外吸收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温度、pH对紫外吸收几乎无影响.柠檬醛、苯乙醛席夫碱在UVC区有吸收,肉桂醛、香草醛和茴香醛席夫碱在UVC区和UVB区都有强吸收,壳聚糖肉桂醛席夫碱可以作为未来的紫外线吸收剂.
- 尹爱萍任海仙安宁董彦军李慧卿
- 关键词:壳聚糖茴香醛肉桂醛柠檬醛紫外
- 1,1′-(2,5-噻二唑-二硫乙酰基)4,4′-(对氯苯甲酰基)氨基硫脲的合成与阴离子识别性能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设计合成了1,1-′(2,5-噻二唑-二硫乙酰基)4,4-′(对氯苯甲酰基)氨基硫脲,并用紫外光谱研究了其对阴离子客体的识别性能。主体1加入到对硝基酚氧阴离子(p-NO2C6H4O-)的DMSO溶液中,主客体间形成超分子配合物使得客体阴离子425nm处吸光度降低且溶液从黄色变为无色。受体1与F,CH3COO-,H2PO4-相互作用,吸收光谱也发生一定变化,而与Cl,Br,I,HSO4-,NO3-作用,吸收光谱几乎没有变化。其吸收光谱改变强弱顺序为p-NO2C6H4O>F>CH3COO>H2PO4-Cl-,Br,I,HSO4-,NO3-。紫外光谱滴定的结果经非线性拟合,表明主客体间形成1∶1络合物,并且计算出受体与阴离子结合的稳定常数。质子溶剂效应进一步证明了受体分子与阴离子之间以氢键作用方式相结合。基于实验结果,对主客体之间的作用机理及识别模式作了初步探讨。
- 张有明任海仙李满林魏太保
- 关键词:氨基硫脲阴离子识别紫外光谱
- 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被引量:33
- 2009年
- 将微波消解运用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土壤中Mn,Pb,Cu和Cr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通过正交实验进行了微波消解条件的优化,还进行了消解结果精密度实验,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8.3%。107.3%,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0.25%,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 任海仙王迎进
- 关键词: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土壤
- 酰腙类化合物的合成和阴离子识别研究被引量:30
- 2007年
- 本文设计合成了3种新型的酰腙类受体分子。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1HNMR考察了其与F-、Cl-、Br-、I-、CH3COO-、HSO4-、NO3-等阴离子的作用。结果表明,该类受体分子能较好地识别阴离子F-和CH3COO-,在DMSO溶液中主客体之间形成氢键加合物。尤其对于受体3(间苯双对硝基苯氧乙酰腙),加入F-和CH3COO-时,溶液颜色有明显变化,受体3对这两种阴离子可实现裸眼识别。
- 任海仙唐静魏太保张有明
- 关键词:阴离子识别酰腙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新型阴离子受体的合成及其识别性能研究
- 分子识别是指主体对客体选择性结合并产生特定功能的过程,是超分子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阴离子识别作为它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其关键是合成具有高选择性的人工识别受体。本文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受体分...
- 任海仙
- 关键词:阴离子识别氢键作用阴离子受体
- 文献传递
- 间苯双对硝基苯氧乙酰腙的合成和阴离子识别研究
- <正>酰胺、胺、硫脲、脲、胍、吡咯和酚羟基等作为氢键供体己被广泛应用于阴离子受体的设计中。酰腙的 N-H 也有一定的酸性,而用于阴离子识别的酰腙类受体还未见报道。作为我们研究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识别性能等工作的一部分,本...
- 任海仙张有明魏太保
- 文献传递
- 基于学生发展的《无机化学实验》改革探索被引量:1
- 2022年
- 以现代教育观念重新审视《无机化学实验》课程可以承载的多元化教学目标,努力发掘课程内涵,对我系《无机化学实验》进行了课程的改革与探索。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等方面着手,优化教学模式和内容,制定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流程和实验成绩考核评价方式,利用MOOC资源和学习通平台逐步完善,不断探索教与学的过程,以期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 陈雪涛尹爱萍王莹李慧卿任海仙张先廷
- 关键词: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 生物学科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被引量:8
- 2014年
- 结合多年来生物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授课经验,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教学过程中突出无机及分析化学的综合性、系统性特点,努力体现教改思想,介绍前沿动态,激发学习兴趣。坚持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原则,共同促进学科发展。建立合理而科学的评价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杨晓婧尹爱萍李慧卿任海仙
- 关键词:生物学科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改革
- 比率型聚集诱导发光探针用于检测内源性次氯酸
- 2024年
- 本文以2-(3-醛基-4-羟基苯基)-4-甲基噻唑-5-羟基酸乙酯和2-肼基苯并噻唑为原料合成探针BTMH。在365 nm紫外灯照射下,探李成灿针分子在固态时发射强烈的黄色荧光。荧光光谱实验表明,在乙醇(EtOH)/水(H2O)体系中,随着含水量的增加,溶液的荧光增强且发生红移,表明探针BTMH具有显著的聚集诱导发光(AIE)效应。在包含10μmol/L BTMH的EtOH/H2O(V/V=1/9,pH 7.4)溶液中,加入次氯酸(ClO^(-))后,溶液荧光由黄色变为蓝色,且BTMH-ClO^(-)体系在470 nm处与560 nm处的荧光强度的比值与0~50μmol/L范围内的ClO^(-)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探针BTMH能够比率检测ClO^(-)。通过红外(FT-IR)、核磁(1H NMR)、质谱(HRMS)及理论计算(DFT)推断了探针BTMH对ClO^(-)的传感机理。该探针成功用于在PC12细胞中检测内源性及外源性ClO^(-)。
- 李娜娜王振任海仙
- 关键词:聚集诱导发光次氯酸细胞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