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彦君
- 作品数:25 被引量:77H指数:5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从农民工权益保护的视角看《工会法》的完善被引量:1
- 2009年
- 农民工的权益保护问题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但我国现有《工会法》无法适用于农民工,无法对维护农民工的权益起到应有的作用。而且,《工会法》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工会形式单一、经费来源渠道不合理等,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工会作用的发挥。因此,应该从加强工会的自主性和内部的民主性、改革工会经费来源渠道、改善基层工会组织形式等方面来对《工会法》进行完善,从而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
- 任彦君
- 关键词:农民工《工会法》权益
- 论消防责任事故罪的若干问题被引量:2
- 2009年
- 由于消防责任事故罪客观方面中的"经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既与现行消防法规不协调,也与形势的发展不适应,同时也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以至于在很多情况下,对于火灾事故的责任人无法适用,造成法条的虚置,不符合立法效益原则;该罪中的危害结果至今没有统一的司法解释,造成适用上的不统一;对于本罪的主体,还存在争议。另外,消防责任事故罪与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危险物品肇事罪在主体和客观要件上存在一定的竞合。
- 林亚刚任彦君
- 关键词:消防监督竞合
- 关于数罪并罚原则的若干思考被引量:1
- 2008年
- 我国数罪并罚制度中,有一些需要明确的问题。刑法第69条中的"以上"、"以下"不应该包括本数,但它与刑法99条如何协调是一个问题。对于不同种有期自由刑的并罚应该采用逐一执行说。数个同种附加刑的并罚,根据各种附加刑的特点综合运用吸收、限制加重、并科说。
- 任彦君
- 关键词:数罪并罚限制加重原则并科原则
- 论反向假冒商标行为的犯罪化被引量:1
- 2007年
- 近年来出现的反向假冒注册商标行为,对我国商标权的刑法保护提出了新的问题。反向假冒注册商标与假冒注册商标罪的行为方式不同,无法以假冒注册商标罪认定,但这种行为本身又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同时也不能适应我国在加入WTO后法律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因此,将反向假冒注册商标行为犯罪化已是形势所必需。
- 任彦君
- 关键词:商标反向假冒犯罪化
- 论英美刑法中的严格责任及其借鉴被引量:10
- 2005年
- 严格责任是英美刑法中一种特殊的刑事归责方式,是一种无罪过责任,即罪过不是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而我国 学者对严格责任的认识各不相同,有的学者认为严格责任就是绝对责任;有的学者认为严格责任不同于绝对责 任,但英美刑法中既有严格责任,也有绝对责任。通过对二者的实质性探讨,从公共政策、诉讼效率及诉讼成本的 视角来考察,严格责任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英美刑法中的一些做法就值得我们借鉴吸收,我国刑法应该在一定范 围内确立严格责任犯罪。
- 刘霜任彦君
- 关键词:严格责任英美刑法归责刑事罪过责任诉讼成本
- 论背信犯罪被引量:8
- 2008年
- 我国现行刑法中规定了多种特殊的背信犯罪。背信犯罪是一种破坏诚实信任关系并侵害他人财产的犯罪。其基本结构是:为他人处理事务的人——出于图利或加害目的——实施违背任务的行为——造成他人财产上的损害。是否应设立普通背信罪,在1997年刑法修订前后,直到现在,仍存在争论。本文试图论证设立普通背信罪的必要性。
- 任彦君
- 关键词:背信罪财产损害
- 持有型犯罪的若干问题
- 2006年
- 持有型犯罪的立法宗旨在于强化法益保护。它的主观罪过形式是故意,既包括直接故意,又包括间接故意,而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是故意之要素。这种主观故意及其违法性认识是由立法推定而来的,因此,在诉讼中,被告人可以提出相关的证据来反驳这种推定。
- 任彦君
- 关键词:持有型犯罪主观罪过违法性认识推定
- 刑法解释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 2007年
- 刑法适用的过程就是刑法解释的过程。刑法有各种解释方法,在适用于个案时如何选择和使用,关系到能否得出合理的结论,实现具体的正义。刑法中具有独立意义的几种解释方法存在位阶关系。其中文理解释是首选的解释方法,文理解释出现复数结果时采用体系解释,而目的解释是最终的解释方法。
- 任彦君
- 关键词:刑法解释
- 试析农民工法律援助制度的构建被引量:5
- 2008年
- 建立健全的农民工法律援助机制是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是建设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在全面总结农民工合法权益遭受侵犯的现状的基础上,深刻分析了农民工法律援助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而提出了建立健全的农民工法律援助机制的若干构想,从而确保法律援助机制的有效运行。
- 任彦君
- 关键词:农民工合法权益法律援助
- 论英美刑法中被迫行为的人性基础——兼论我国刑法中的胁从犯被引量:2
- 2004年
- 英美刑法中的被迫行为是指行为人在他人或环境胁迫下所实施的形似犯罪,但是根据一定条件可以进行合法辩护的行为。被迫行为作为一种可宽恕的辩护事由,有其科学合理之处。文章分析了英美刑法中被迫行为的成立条件及其存在根据,并分析了其对我国刑法中的胁从犯立法的借鉴意义。
- 任彦君刘霜
- 关键词:刑法人性基础辩护事由胁从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