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娟
- 作品数:147 被引量:270H指数:9
-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语言文字更多>>
- 基因诊断技术应用于新生儿MRSA感染的排除1例
- 徐鹏胡娟林薇
- PreS1Ag、HBeAg和HBV-DNA的对比检测与分析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通过对比检测和分析739份血清中preS1蛋白、HBeAg和HBV-DNA的检测阳性率,为临床正确选用实验室指标防治乙型肝炎提供依据。方法:应用ELISA法对739份血清进行PreS1Ag和HBV血清标志物检测,并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所有739份血清中,PreS1Ag阳性率为34.6%(256/739),HBeAg阳性率为30.7%(227/739),HBV-DNA阳性率为58.9%(435/739)。227份HBeAg阳性血清中,PreS1Ag阳性率55.9%(127/227),HBV-DNA阳性率96.0%(218/227);512份HBeAg阴性血清中,PreS1Ag阳性率25.2%(129/512),HBV-DNA阳性率为42.4%(217/512)。HBeAg、HBV-DNA和PreS1的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5),阳性率高低依次为HBV-DNA>PreS1>HBeAg;HBeAg阳性血清中PreS1Ag(55.9%)阳性率显著高于HBeAg阴性血清PreS1Ag(25.2%)阳性率(χ2=36.5,P<0.01);HBV-DNA阳性血清的PreS1Ag检出率58.9%(256/435)显著高于HBV-DNA阴性血清的PreS1Ag检出率18.4%(56/304)(P<0.01);PreS1抗原与HBV-DNA阳性符合率为(200/256)78.1%,阴性符合率为(248/483)51.3%。598份HBsAg阳性血清(阳性率为80.9%,598/739)中HBeAg、PreS1和HBV-DNA阳性数(率)分别是224(37.5%)、253(42.3%)、417(69.7%)。结论:PreS1Ag、HBV-DNA、HBeAg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作为HBV感染和复制的指标,以检测HBV-DNA最为可靠,而PreS1Ag可能较HBeAg更敏感。在HBV感染的不同时期,如何理解和使用上述指标对防治乙型肝炎有重要意义。
- 曾平胡娟古宇
- 关键词:实时荧光定量PCR
- Colonization rate with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age preference in rehabilitation hospital
- 薛怀裕胡娟王虎
- 湿度对人体幽门螺杆菌感染影响的差异性研究
- 目的探讨不同湿度环境下人体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差异。方法使用免疫胶体金法分别对来自汶川三江地区的137例健康体检者和来自成都地区的32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血清学筛查。结果汶川三江地区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2...
- 徐鹏胡娟呼永河林薇
- 文献传递
- 肠结核患者外周血T细胞及其亚群表达率研究
- 目的 探讨健康人群、肠炎患者以及临床确诊肠结核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及其亚群表达率.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双色法分别检测健康人群、肠炎患者和肠结核患者外周血CD3+细胞、CD3+CD4+细胞、CD3+ CD8+细胞、NKT细胞...
- 薛怀裕胡娟王虎杨和林
- SRID 和 PCR 法诊断结核病的比较研究
- 1997年
- 以多聚酶链反应技术(PCR)和单向免疫扩散法(SRID)对189例肺内结核病和112例肺外结核病患者进行结核杆菌DNA检测和活动性结核标记物(ATM)检测,结果表明:PCR法和SRID法在诊断结核病方面,二者均具有较高敏感性,阳性率分别为88.9%和90.5%.,而假阳性率PCR法明显高于SRID法。提示:检测ATM诊断结核病,具有较大实用性。
- 邓松华段巧建祝扬胡娟张林杰
- 关键词:结核病聚合酶链反应
- 急症医学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探讨未来发展方向
- 胡娟
- 高尿酸血症与纤溶功能对冠心病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以及α颗粒膜蛋白(GMP140)、纤维蛋白肽(FPA)、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对冠心病的临床意义。方法比较高尿酸血症组与非高尿酸血症组冠心病的发病率。另采集高尿酸血症合并冠心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静脉血,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eckman-LX20,酶法分析测定血清尿酸,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内GMP140F、PA;SYSMEX CA-1500型凝血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APTT、TT、Fib,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高尿酸组与非高尿酸组冠心病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冠心病组血浆GMP140、Fib、FPA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PT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测定血清尿酸及血浆GMP140、Fib、PT、APTT、TT、FPA对冠心病病程发展和血栓的形成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胡宗海胡娟高建丽徐万清
- 关键词:尿酸冠心病Α颗粒膜蛋白凝血
- 高原病治疗前后应激肽含量变化分析
- <正> 目的:建立低氧应激肽的快速检测方法,为易感人群的筛选提供全新的检测手段;通过对高原病病人治疗前后低氧应激肽含量变化的测定,探讨应激肽在筛检高原病易感者,以及在判断对高原病治疗预后中的作用。方法:用我们自行研制的试...
- 胡宗海胡娟高建丽
- 文献传递
- POCT发展现状及临床应用被引量:13
- 2009年
- 彭燕胡娟
- 关键词:PO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