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畅

作品数:38 被引量:223H指数:10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5篇农业科学
  • 5篇文化科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冶金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7篇乳酸
  • 6篇乳酸菌
  • 5篇明日叶
  • 4篇耐药
  • 4篇耐药性
  • 3篇益生菌
  • 3篇摘除
  • 3篇内障
  • 3篇微生物
  • 3篇教学
  • 3篇教学模式
  • 3篇白内障
  • 3篇白内障摘除
  • 2篇饮料
  • 2篇摘除术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散光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机构

  • 38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理工大学
  • 2篇贵阳护理职业...
  • 1篇福州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作者

  • 38篇刘畅
  • 18篇郭晓奎
  • 5篇张灼阳
  • 5篇吴金鸿
  • 5篇王正武
  • 3篇吴强
  • 2篇冯琼
  • 2篇李保国
  • 2篇郭晓青
  • 2篇唐东芹
  • 2篇陈燕
  • 2篇姚晓敏
  • 2篇董珂
  • 2篇张彦
  • 2篇赵洪
  • 2篇陈倩
  • 1篇崔泽林
  • 1篇杨科峰
  • 1篇肖淑芹
  • 1篇陈捷

传媒

  • 12篇中国微生态学...
  • 3篇中华眼科杂志
  • 2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北方园艺
  • 1篇食品科学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食品工业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食品研究与开...
  • 1篇家庭用药
  • 1篇世界临床药物
  • 1篇中国植保导刊
  • 1篇科教文汇
  • 1篇食品与药品
  • 1篇国际生物制品...
  • 1篇微生物与感染
  • 1篇高校医学教学...
  • 1篇2013中国...

年份

  • 1篇2025
  • 6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静电喷雾法制备微胶囊化乳酸菌及其储存稳定性的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采用微孔淀粉吸附乳酸菌,以海藻酸钠和明胶的混合体系为壁材,对其进行静电喷雾包埋,并在模拟胃肠液环境中进行耐酸性和肠溶性实验。得出用6%的微孔淀粉吸附乳酸菌,活菌数最高,当芯壁材比为1∶3时包埋率为85.88%,微胶囊化乳酸菌在经人工胃液处理2 h后,活菌数比未经微胶囊化的对照组高出2个数量级;经人工肠液处理40 min后,乳酸菌可全部释放。微胶囊化乳酸菌饮料在4℃冰箱储藏4 w后,其活菌数仅是在同一数量级上有少许下降,而对照组未经包埋的乳酸菌和市售乳酸菌饮料下降了约2个数量级,经微胶囊化的乳酸菌具有较好的储存稳定性。
冯琼李保国刘畅张灼阳郭晓奎
关键词:乳酸菌微胶囊静电喷雾微孔淀粉
失眠,除了吃药还能咋办
2024年
《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显示,我国居民平均在零点后入睡,夜间睡眠时长普遍偏短,平均只有6.75小时。失眠成为了当下公众最关注的健康问题之一,它不仅严重损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甚至会引发多种意外,危及个人和公共财产安全。
刘畅朱渊
关键词:失眠公共财产睡眠健康白皮书身心健康
药食兼用植物明日叶的研究进展及应用被引量:20
2013年
明日叶作为一种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和药用价值的药食兼用蔬菜,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本文综述了明日叶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化学结构及生理活性的最新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查尔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及生理功效,并简要介绍近年已开发的明日叶相关产品。
刘畅王正武吴金鸿
关键词:明日叶活性成分查尔酮生理功效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动物食品链安全研究
2022年
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1—2020年发表在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上的动物食品链安全研究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研究发现:动物食品链安全研究关注度不断增强;“流行病学”“脉冲场凝胶电泳”“health risk assessment”代表研究热点词汇;动物食品链致病因子的描述性、分析性、实验性流行病学及可疑致病因子的健康风险评估是最主要的研究前沿方向和未来发展趋势。动物食品链安全研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食品安全研究方向,以“人-动物-环境”综合治理的One Health(全健康)理念成为动物食品链安全性研究趋势。
陈福民郭晓奎周晓农刘畅
关键词:食品链文献计量分析
静脉铁剂在肾性贫血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2025年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患者临床常见铁代谢紊乱(iron metabolism disorder),常导致肾性贫血(renal anemia,RA)。静脉铁剂是目前RA的重要治疗手段,常用药物包括羧基麦芽糖铁(ferric carboxymaltose)、纳米氧化铁(ferumoxytol)及异麦芽糖酐铁(ferric derisomaltose)等。该文基于既往研究成果,对静脉铁剂在RA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个体化铁剂治疗提供一定思路。
刘畅范瑛汪年松
关键词:静脉铁剂肾性贫血慢性肾脏病
结直肠癌与肠道微生物群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20年
肠道微生物群是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宿主共进化、共代谢、共发育,并与宿主之间相互调控,影响宿主健康。近年研究显示,肠道微生物群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了解肠道微生物群的特征性变化及其诱发结直肠癌的机制对于结直肠癌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目前以肠道微生物群为靶点的干预性基础研究也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研究进展。本文主要对结直肠癌患者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其可能的致病机制及临床相关研究进展等进行综述。
张明海杨依迪周诚斌郭晓奎刘畅
关键词:结直肠癌
口腔微生物群与牙周病被引量:18
2019年
口腔微生物群作为人体微生物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种类繁多、组成复杂,其组成和比例与各类口腔疾病密切相关。牙周炎是一种多微生物的复合感染,它由口腔内微生物群中潜在的致病微生物丰度增加引起,这些微生物通过介导炎症反应及调节口腔微生物群的基础营养环境而致病。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口腔微生物群与牙周疾病之间的关系及相关影响因素,并分析了目前牙周病微生物群研究的挑战与瓶颈,为将微生物群作为预防、诊断和治疗牙周相关疾病的生物标记物并进一步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基础。
卜令同李忆凡郭晓奎刘畅
关键词:牙周炎口腔微生物高通量测序小鼠模型
白内障摘除术中眼科手术导航系统撕囊环直径设定值漂移的测算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眼科手术导航系统中的撕囊环直径设定值与实际投影至晶状体表面的撕囊环直径的差异。方法横断面研究。基于Gullstrand眼模型,依据折射定律计算Callisto Eye眼科手术导航系统中通过角膜投射至晶状体平面上的撕囊口理论直径。在前房深度(ACD)为2.0~4.0 mm和角膜曲率为40~48 D范围变化时,计算设定为直径5.5和6.0 mm的撕囊环投射至晶状体平面后的撕囊环直径。另选取40例(40只眼)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40~85岁患者对理论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其中男性15例,女性25例,并按ACD分为3组:A组(13只眼),ACD<3.0 mm;B组16只眼,3.0 mm≤ACD<3.5 mm;C组11只眼,ACD≥3.5 mm。术后1周拍摄术眼眼前节图像,利用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测量实际撕囊口直径,并与设定值和计算值进行比较。结果撕囊环直径分别设定为5.5和6.0 mm时,代入Gullstrand眼模型的角膜曲率43.05 D进行计算,发现ACD与投射至晶状体平面上的撕囊环直径均呈线性负相关(P<0.001);设定ACD分别在2.5、3.0和3.5 mm时,撕囊环直径分别设定为5.5和6.0 mm,角膜曲率与投射至晶状体平面上的撕囊环直径均呈线性负相关(P<0.001)。撕囊环直径设定为5.5 mm时,代入患者术眼的ACD及角膜曲率数据进行计算,系统投射至A、B、C 3个组术眼晶状体平面上的撕囊环直径分别为(5.09±0.05)、(4.97±0.05)、(4.91±0.07)mm;撕囊环直径设定为6.0 mm时则分别为(5.56±0.05)、(5.44±0.05)、(5.37±0.08)mm。术后1周,实际测量A、B、C组撕囊口直径分别为(5.44±0.20)、(5.27±0.28)、(5.25±0.41)mm,与理论计算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与设定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Callisto Eye眼科手术导航系统投射至晶状体表面的撕囊环直径较设定值存在缩减现象,其程度随ACD及角膜曲率的增加而增加,可达7.33%~10.48%。
刘畅王梦宇张烨陈燕龙达吴强
关键词:晶体囊前房
益生菌的安全性被引量:31
2008年
益生菌是指一类活的,摄入足够量就能够对人体产生有益作用的微生物,目前广泛应用于食品发酵、工业乳酸发酵以及医疗保健领域。随着市场上商品化益生菌的不断出现,它所带来的安全性问题也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益生菌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安全问题:致病性和感染能力:有害的代谢活动;过度的免疫反应和可能的基因转移。传统的益生菌安全性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需要针对目前益生菌安全性存在的问题建立一套包含基因组学,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研究内容的评估方法,对益生菌的安全性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估。本文总结了一些对于益生菌安全性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方法,以提示我国应尽快完善益生菌及其制品的安全性评价方法指标并建立安全性评价体系,使益生菌更好的为人们的健康服务。
张灼阳刘畅郭晓奎
关键词:益生菌安全性
静电喷雾法制备乳酸菌微胶囊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为解决乳酸菌产品活菌数的不稳定性,对乳酸菌进行微胶囊化包埋。方法用海藻酸钠和明胶的混合体系作为壁材,对乳酸菌进行静电喷雾包埋处理,并让微胶囊化乳酸菌在模拟胃肠液的环境中进行耐酸性和肠溶性实验。结果混合体系的壁材与乳酸菌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优选得出当芯壁材为12∶时包埋率最高(96.3%),微胶囊化乳酸菌在经人工胃液处理2 h后,活菌数比未经微胶囊化的对照组高出2个数量级,且在经人工肠液处理40 min后,乳酸菌几乎全部释放。结论静电喷雾法制备的乳酸菌微胶囊具有一定耐酸性和肠溶性。
冯琼李保国张灼阳刘畅郭晓奎
关键词:乳酸菌微胶囊静电喷雾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