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爱元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1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电致变色
  • 2篇电致变色性能
  • 1篇性能研究
  • 1篇氧化镍
  • 1篇氧化镍薄膜
  • 1篇氧化钛
  • 1篇氧化铟
  • 1篇溶胶
  • 1篇溶胶凝胶
  • 1篇气敏
  • 1篇气敏性
  • 1篇气敏性能
  • 1篇气敏元件
  • 1篇模板法
  • 1篇胶凝
  • 1篇二氧化氮
  • 1篇二氧化钛
  • 1篇改性

机构

  • 4篇浙江大学

作者

  • 4篇刘爱元
  • 3篇韩高荣
  • 3篇张溪文
  • 1篇王娟
  • 1篇李喆

传媒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纳米科技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氧化镍薄膜的制备、改性及其电致变色性能研究
本研究利用溶胶凝胶旋涂法,以醋酸镍为前驱体,在ITO玻璃基板上成功制备了NiO薄膜。并通过掺杂不同的元素制备得到了具有优异电致变色性能的NiO薄膜,并对掺杂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UV-vis分光光度计测试了...
刘爱元
关键词:电致变色电致变色性能氧化镍薄膜
溶胶凝胶旋涂法制备NiO薄膜及其电致变色性能被引量:9
2010年
本文利用sol-gel旋涂法在ITO玻璃衬底上成功制备了氧化镍(Ni O)薄膜。薄膜在550nm处的透过率为83.9%,直接禁带宽度为3.65 eV。XRD分析结果表明Ni O薄膜为立方晶相,沿(111),(200),(220)晶面生长,垂直于晶面(200)方向的晶粒直径尺寸大约为6.82 nm。循环伏安实验测试表明,Ni O薄膜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Ni2+不只经历了一次氧化反应,而是被氧化成更高价态的Ni3+,Ni4+价态,并通过计算得出薄膜在最强的阳极/阴极峰处的扩散系数为13.4×10-12cm2/s和2.29×10-12cm2/s,并且薄膜在550 nm处致色态与褪色态的透过率之差为36.5%,T/T为1.8。
刘爱元张溪文韩高荣
关键词:电致变色
DBD法二氧化钛薄膜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研究
本文采用载玻片,ITO玻璃为衬底,利用DBD—CVD法制备TiO透明自清洁功能薄膜,选用四异丙醇钛(TTIP)作为Ti源的反应先驱体,用氮气作为载气在40℃进行气化,另外再加入一定量的N、Ar或者He作为稀释气体控制气体...
刘爱元张溪文韩高荣
文献传递
溶胶凝胶模板法制备In2O3纳米线及其气敏性能
2010年
以InCl3·4H2O和乙二胺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模板法合成了立方晶系的In2O3纳米线,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材料的组成、形貌、晶粒的大小、直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是直径为80-100nm,晶粒直径为4-10 nm的纳米线。用产物In2O3纳米线制备气敏元件,气敏测试结果显示,合成的In2O3纳米线对NO2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器件的最佳工作温度为360 ℃。
刘爱元王娟李喆张溪文韩高荣
关键词:氧化铟模板法气敏元件二氧化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