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琳娟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子宫
  • 2篇宫内
  • 2篇宫腔
  • 2篇宫腔镜
  • 1篇原菌分布
  • 1篇术后
  • 1篇术后感染
  • 1篇数据收集
  • 1篇盆腔
  • 1篇盆腔感染
  • 1篇切除
  • 1篇切除术
  • 1篇取环
  • 1篇取环困难
  • 1篇全子宫
  • 1篇全子宫切除
  • 1篇全子宫切除术
  • 1篇肿瘤
  • 1篇肿瘤分期
  • 1篇子宫内膜

机构

  • 4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作者

  • 4篇黄琳娟
  • 2篇刘颖蔚
  • 2篇李聪
  • 1篇余琴
  • 1篇邓幼林
  • 1篇魏淼
  • 1篇刘青青
  • 1篇代雪林
  • 1篇龚瑶

传媒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内分泌外...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宫腔镜取环困难患者调查及原因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宫腔镜下取环患者的流行病学因素,发现困难取环的高危因素,以利于临床对取环方式的优化选择。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9~12月门诊宫腔镜下困难取环患者145例,统计患者的年龄构成、住址差异、绝经时限、取环原因,发现宫腔镜下取环的高危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取环,无并发症发生。非主城区患者[57.24%(83/145)]较主城区患者[42.76%(62/145)]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下取环患者多集中在30~44岁[46.21%(67/145)];采用宫腔镜取环的绝经时段集中于绝经1~5年[35.29%(18/51)]和绝经10年以上[31.37%(16/51)]者;宫腔镜下取环的主要原因为绝经[35.17%(51/145)],其次为出血性疾病[28.28%(41/145)],再次为节育器嵌顿或断裂[20.69%(30/145)],最后为取环失败[15.86%(23/145)]。结论对于取环高危因素及可能并发内膜器质性病变的患者而言,宫腔镜优于临床传统的取环和盲视诊刮术,对于高危因素的患者推荐选择。
黄琳娟李聪余琴
关键词:宫内避孕器排出宫腔镜绝经后期数据收集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宫腔镜在子宫内膜癌诊断分期中的价值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宫腔镜检查在子宫内膜癌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接受DWI检查及宫腔镜检查后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84例,对MRI平扫结合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及宫腔镜对术前分期的诊断和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DWI联合宫腔镜检查在子宫内膜癌诊断分期中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DWI联合宫腔镜检查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灵敏度达到98.8%。DWI及宫腔镜检查对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预测价值高于单用宫腔镜或DWI。并且Ⅰa期诊断准确率为92%,Ⅰb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准确率为88%,Ⅱ期诊断的准确率达到87.5%。结论 DWI联合宫腔镜检查能提高术前子宫内膜癌分期的准确度,为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及综合治疗提供有力帮助。
刘颖蔚黄琳娟代雪林魏淼邓幼林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宫腔镜检查肿瘤分期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收集腹腔镜全子宫切除231例,对患者年龄、子宫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病种、术前住院天数、既往盆腔手术史、引流管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31例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患者有23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9.9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子宫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住院天数、既往盆腔手术史对术后感染影响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子宫大小(OR=3.339,P=0.027)、术前住院天数(OR=1.290,P=O.000)是术后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感染是多因素影响的结果,其发生率高,应根据相应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
黄琳娟刘青青李聪陈玲利
关键词: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急性盆腔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临床分析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急性盆腔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探讨适当的干预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8例急性盆腔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血液标本或留取的盆腔标本的细菌培养结果,以及检测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分析该病的临床特点及抗生素疗效。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5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5.17%(32株),革兰阳性菌占27.59%(16株),真菌占10.34%(6株)。有62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或者有创引流,手术治疗或有创引流的患者与保守治疗的患者相比较,降钙素原、CA125、盆腔包块最大径、凝血功能异常发生率、升级抗生素的比例、感染性休克发生率、ICU入住率及住院时间等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生素对于盆腔严重感染有效性依次为碳青霉烯类、万古霉素、四代头孢合用奥硝唑、合成青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药、莫西沙星、三代头孢合用奥硝唑、二代头孢合用奥硝唑。结论引起女性严重盆腔感染最常见的细菌为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及头孢曲松等药耐药率较高,最有效抗生素为碳青霉烯类。
刘颖蔚黄琳娟蒲姝丽龚瑶
关键词:病原菌抗生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