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慧勇
- 作品数:8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落枕”的治疗体会被引量:2
- 2004年
- 冯金升敬红平王玲靳慧勇马真银
- 关键词:手法治疗
- 用于制备小鼠股骨骨缺损模型的固定装置
- 用于制备小鼠股骨骨缺损模型的固定装置涉及动物学领域。包括有5个孔的钢板(1)、两根不锈钢丝,其所述的不锈钢丝A(7)两端分别穿过钢板(1)的孔D(5)和孔E(6)后打结连接,另一根不锈钢丝B(8)两端分别穿过钢板(1)的...
- 侯天勇靳慧勇李志强邢军超易绍萱许建中
- 文献传递
- 用于组织工程骨成骨机制研究的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其初步应用
- 背景:临床上因骨肿瘤、骨关节结核需手术广泛切除,高能量创伤、化脓性骨关节炎等因素所致的大段骨缺损十分常见,以间充质干细胞(MSC)为种子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骨被公认为修复大节段骨缺损最有希望的策略之一。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
- 靳慧勇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织工程骨动物模型成骨机制骨缺损
- 文献传递
- 小鼠股骨临界骨缺损模型的构建及评估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建立一种骨组织工程研究中简便易行的标准化小鼠股骨临界骨缺损模型。方法测量小鼠股骨的解剖参数。将30只2~3月龄FVB/N品系的小鼠分成3组,每组10只,用我们自行设计的内固定物固定后分别制备长度为1、2 mm和2.5 mm的股骨干中段骨和骨膜缺损模型,通过影像学和组织学的方法来观察骨缺损的愈合进程。结果术后3个月通过X线片和组织学检查证实1 mm的缺损可以通过自身修复机制完成骨缺损的愈合,而2、2.5 mm的缺损则无法自行愈合,建模成功率为89.7%。结论通过自行设计的内固定物构建的小鼠股骨缺损模型,在不填充植骨材料的情况下,2 mm以上的骨缺损不能自行愈合,符合临界骨缺损的标准。
- 靳慧勇侯天勇罗飞李志强易绍萱常正奇边巴罗布许建中
- 关键词:股骨动物模型小鼠
- 肌腱粘连松解器
- 肌腱粘连松解器涉及医疗器械。包括直柄(1)一端插入手柄(2)内,其所述的直柄(1)另一端呈未封闭弧形斜面刃头(3)。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制作容易,使用灵巧方便,创伤小、切口小、再发粘连的几率低,符合微创的外科发展理念等特点...
- 侯天勇吴雪晖李志强靳慧勇易绍萱许建中
- 文献传递
-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结合激光共聚焦三维重建技术观测组织工程骨的构建和体内移植
- 目的 结合荧光蛋白标记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三维立体成像技术观察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及其体内移植情况,为筛选优良的支架和三维构建方法提供技术支持。
- 侯天勇边巴罗布罗飞吴雪晖靳慧勇姜恒许建中
- 关键词:BMSCS
- 可注射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胶原蛋白支架对成肌细胞生长分化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制作可注射式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胶原蛋白支架并观察其对成肌细胞生长分化的影响。方法将2wt%的壳聚糖(C)、50wt%的B-甘油磷酸钠(β-GP)及2g/L的胶原蛋白(Co)溶液于冰上按体积比5:1:6混合,制成温敏性可注射凝胶支架C/GP/Co。用不同浓度的支架浸提液培养成肌细胞,通过相对增殖率评价该支架的细胞毒性;比较成肌细胞在常规培养和支架表面培养时的生长分化情况;将成肌细胞包裹于支架中进行三维培养,动态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结果浸提液培养实验证实C/GP/Co支架无细胞毒性;成肌细胞在支架表面培养时增殖率无显著变化(P〉0.05),但融合指数及肌管体积显著增加[(39.5±5.7)比(45.3±5.5),(4.56±0.89)比(6.53±1.02),(P〈0.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可见成肌细胞在三维支架内生长、增殖状态良好。结论C/GP/Co支架有望用于成肌细胞培养及移植。
- 丁可杨忠代飞靳慧勇常正奇许建中
- 关键词:细胞培养细胞支架水凝胶
-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三维重建技术观测组织工程骨的构建和体内移植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结合荧光蛋白标记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三维重建技术观察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及其体内移植情况,为筛选优良的支架材料和三维构建方法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取2岁龄青山羊(体重约25kg)髂骨骨髓,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BMSCs,并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表面分子CD29、CD60L、CD45和CD44表达情况。将质粒pLEGFP-N1扩增、提取后酶切鉴定。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质粒转染到PT67包装细胞,G418筛选后扩增,获取病毒液。根据测定的滴度转染BMSCs,获得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表达的BMSCs,扩增后作为种子细胞,以脱钙骨基质作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骨,并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种子细胞。将构建的组织工程骨移植到山羊股骨缺损处,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存活和分布情况。结果获得的细胞呈成纤维细胞状,CD29和CD44呈阳性表达,CD60L和CD45呈阴性。质粒pLEGFP-N1用HindⅢ、BamHⅠ、SalⅠ和BglⅡ内切酶酶切后,凝胶电泳可见其相对分子质量约6900bp。将pLEGFP-N1转染到PT67包装细胞扩增后获取病毒液。根据测定的滴度(1.3×106cfu/mL)转染BMSCs,获得GFP表达阳性的BMSCs克隆。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三维立体成像技术观察到BMSCs在组织工程骨支架上分布、增殖和迁移。将构建的组织工程骨移植到山羊股骨缺损处,28d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GFP阳性细胞在移植区仍存在。结论荧光蛋白标记技术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三维重建技术可很好地观察支架上和移植体内的细胞,为组织工程产物三维培养的立体观察提供了可行方法 。
- 侯天勇边巴罗布罗飞吴雪晖靳慧勇姜恒许建中
- 关键词:组织工程骨BMSCS绿色荧光蛋白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