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
-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药科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米非司酮对胰岛素抵抗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 2011年
- 目的:考察米非司酮对单用或合并使用胰岛素和地塞米松诱导的胰岛素抵抗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将常规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胰岛素(5×10-6、5×10-7和5×10-8mol.L-1)组,地塞米松(3×10-5和3×10-6mol.L-1)组,胰岛素(2.5×10-8mol.L-1)+地塞米松(1.5×10-6和1.5×10-7mol.L-1)组。培养24或48 h后,测定各组细胞葡萄糖消耗量,以考察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形成情况,并通过胰岛素刺激和模型持续时间研究进一步验证造模效果。2)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米非司酮(1×10-5、1×10-6和1×10-7mol.L-1)组,胰岛素(5×10-7mol.L-1)组,胰岛素(5×10-7mol.L-1)+米非司酮(1×10-5、1×10-6、1×10-7mol.L-1)组,地塞米松(3×10-5mol.L-1)组,地塞米松(3×10-5mol.L-1)+米非司酮(1×10-5、1×10-6和1×10-7mol.L-1)组,胰岛素(2.5×10-8mol.L-1)+地塞米松(1.5×10-6mol.L-1)组,胰岛素(2.5×10-8mol.L-1)+地塞米松(1.5×10-6mol.L-1)+米非司酮(1×10-5、1×10-6和1×10-7mol.L-1)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药物培养24或48 h,然后对各组细胞葡萄糖消耗量、一氧化氮含量、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和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力单位进行测定,以考察细胞功能状态变化。结果:1)胰岛素(5×10-7mol.L-1)作用24 h可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发生胰岛素抵抗并可维持24 h,地塞米松(3×10-5mol.L-1)作用48 h可诱导细胞的胰岛素抵抗并可维持36 h,胰岛素(2.5×10-8mol.L-1)+地塞米松(1.5×10-6mol.L-1)共同作用48 h可诱导细胞的胰岛素抵抗并可维持24 h。2)地塞米松(3×10-5mol.L-1)+米非司酮(1×10-5和1×10-6mol.L-1)组,以及胰岛素(2.5×10-8mol.L-1)+地塞米松(1.5×10-6mol.L-1)+米非司酮(1×10-5和1×10-6mol.L-1)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葡萄糖摄取量、一氧化氮含量、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和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力单位分别显著高于地塞米松(3×10-5mol.L-1)组和胰�
- 刘艳李静彭军贺碧霞张红丁启龙
- 关键词:米非司酮胰岛素抵抗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糖皮质激素一氧化氮
- 黄芩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和乳鼠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英文)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研究黄芩素对冠脉结扎引起的大鼠心肌缺血损伤及H2O2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氧化损伤或Na2S2O4诱导的缺氧/复氧损伤的影响和相关机制。方法:连续灌胃给予大鼠黄芩素7d,最后一次给药后进行冠脉结扎手术,记录结扎前后的心电图,6h后处死大鼠,TTC染色法评估心肌梗死比重,并测定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体外实验中乳鼠心肌细胞与黄芩素共培养3d后用H2O2诱导氧化损伤或用Na2S2O4诱导的缺氧/复氧损伤,MTT法测定细胞活力并测定培养液上清LDH活性。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冠脉结扎后大鼠心肌梗死率、血清CK、LDH活性和MDA含量明显增加,SOD活性则显著下降;H2O2及缺氧/复氧可造成心肌细胞活力的下降和LDH的释放。与模型组相比,黄芩素的预治疗能有效地抑制缺血引起的大鼠J点抬高,显著降低心肌梗死率,减少血清中CK、LDH活性及MDA含量,但剂量依赖性地降低血清SOD活性。黄芩素的预适应亦可明显地抑制H2O2诱导的心肌细胞活力下降和LDH释放;而对于缺氧/复氧损伤,缺氧时黄芩素的存在与否可影响其心肌保护作用。结论:黄芩素对体内缺血或体外氧化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黄芩素直接清除H2O2和氧自由基有关。
- 彭军许文杰贺碧霞刘艳张红丁启龙
- 关键词:黄芩素心肌缺血心肌细胞ROS